梵天火罗九曜

作者:一行
梵天火罗九曜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应于各种年岁之星宿与吉凶之关系等。附有九曜星图形。

猜你喜欢的书

理想国

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四主德”说,即一个国家必须同时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道这四德的性质,才称得上是理想国。而实现理想国的根本途径是让哲学家担任治国者,或让治国者学习哲学。作者指出认识“善”的理念是治国者学习的最高目标。在书中作者还阐发了他著名的“理念论”,即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普遍绝对的理念世界,它独立于现象世界,凡美的、公正的或善的具体事物其真实性都来自“美”、“公正”、“善”等理念。作者认为,因为哲学家懂得“善”的真谛,所以只有他才能治理国家。他还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而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的和谐相处(在理性的引导下)就会造就一个公正的人。作为个人放大的国家,与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相应,是政治家、军人和劳动者,当这三部分人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和僭越的时候,国家便有了公正。作者强调了美德即是和谐,和谐的首要因素就是公正。公正是社会中的支配力量,它是调节公共社会生活的原则,也是个人生活价值的标准。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指出了理想的国家,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在于培养哲学家,训练保卫国家秩序的军人,提供大量安于生产,服从统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该书是作者关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方面的一部综合性著作,是他中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总结,该书是人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了解2000多年来的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必读书。

窄门

窄门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梓潼文昌帝君传记,乃文昌帝君降坛自述。卷首序文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加封梓潼神号「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赐庙额。帝君「裨益公道,辅治皇元」,故述此书以为报答。全书分九十七化,每化一节,每节各有一品题,并列有七言诗一首,次用散文敍事,述说文昌帝君历世显灵神化九十七化的事迹。《梓潼帝君化书》说梓潼帝君屡次化生为不同历史人物,下降人间拯救苦难。道教的梓潼神化生说,赋予梓潼神赏善罚恶、救度世难的品格,通过梓潼神化生所宣扬的尽忠、孝亲、恤孤、荐贤等伦理观念,来体现道教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内称帝君生于周初,名张善勋,为周朝医官。周宣王时又托生为大夫张忠嗣,汉初托生为汉王如意,后又托生为清河令张勋,西晋时托生为张亚,最后于元初托生为天师张宗演。所述托形显化故事,多为编造之神话,其内容有孝亲、敦宗、尽忠、荐贤、卹孤、悯世、明经、获圣,以及饵丹、显灵等等。大旨以宣扬忠孝伦理,善恶报应为主,融合儒释道三家教义。

金丹赋

金丹赋

金丹赋,原题「大道弟子马莅昭注」。此人似为唐末五代道教信徒。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马莅昭序文,自称偶遇《金丹赋》,不知谁所著,为之注解,而成此篇。按本篇所注《金丹赋》,内容与《陶真人内丹赋》大致相同,但文句较《内丹赋》多出近一倍,文字亦颇有出入,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马氏注解较为明白,主要引证《金碧经》、《参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经》等丹书,以外丹法解赋。其丹法以朱砂、水银为主要药材,炼制须法则二仪,取象八卦。以坎离二卦,真阴真阳之气为丹本,夺天地阴阳运行造化之机,成神丹自然之道。又谓炼丹鼎器须法人脑宫之像,心为丹之枢纽,守三归一,专心无二,蕴妙而虚,则玄功生焉。此说又似为内丹。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

伤寒类著作。宋许叔微撰。五卷。叔微有《普济本事方》已著录。许氏是研究《伤寒论》大家,为便于后学记习,于宋绍兴二年(1132)撰成此书。书中将《伤寒论》中的脉、证、方、药,及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等辨证要点,归纳在一百首歌诀中,并博采诸家论述,详予注释。重视八纲辨证,在“总类歌”写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自阴出”,书中还设有“表证歌”、“里证歌”、“阴证似阳歌”、“阳证似阴歌”等。反映出许氏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后世医家深有影响。有元刻本,清咸丰二年(1852)藏修书屋刊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