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在路上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该流派的“圣经”,发表于1957年。作者将一卷白纸塞入打字机,不加思索地进行自发性创作。创作前,凯鲁亚克以吸大麻来刺激并培养一种超越真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也曾为了同一目的,浪迹天涯,放荡形骸,此作即他的经历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作品以自然主义的笔触,描写几个“垮掉”分子周游全国的生活经历,除了精心描绘主人公萨尔·帕拉戴斯的形象之外,还采用“人像陈列式”结构,刻画了一群“垮掉”分子的形象,如狄恩·邦克尔等。这群近乎狂癫的“垮掉”分子,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流浪,大量吸毒、群居杂交、通宵饮酒、寻欢作乐、追求刺激等等,不一而足。作品表现出对“美国天堂”的失望、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对传统道德的鄙视。作品也宣扬了“看透一切”的人生哲学、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空虚堕落的颓废情绪,是战后美国青年精神世界和病态心理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美国社会的腐朽。作为“路上派”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小说情节较松散,兴之所至,信手成章。作品质量粗糙,格调低下,只是作为反抗传统道德、不满美国现实、厌恶资本主义文明的美国青年的心声,小说才获得了一定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黄氏日抄
南宋哲学家黄震著,又名《东发日抄》。原九十七卷。佚二卷,今存九十五卷。其中,前六十八卷,系黄震阅读经、史、子、集诸书的札记,也有文章摘录。还有作者所读著作的篇目,并“断以己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二)。六十九卷以下,收录作者的奏札、申明、公移、讲义、策问、书、记、序、跋、启、祝文、祭文、行状、墓志铭等作品。作者崇尚宋学,而不率意苟同。对朱熹对《周礼》和《周易》的某些解说不以为然,对邵雍的“先天之说”驳斥甚多。对其他理学家谢良佐、杨时、陆九渊、张九成、杨简也颇有微辞,认为他们言理而杂禅,“以禅说儒”、“以禅证儒”(卷四十一),“借儒谈禅”(同上),实际上是将禅学儒学化,又将儒学禅学化。对王安石则更为不满。极力批判佛、道等“异端”,指出“佛、老之害极矣!”(卷九十)维护自尧舜禹,至孔孟所传的道经。该书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理学思想,把“道”解释为“大路”。认为“夫道即日用常行之理”(卷九十五),“非超出于人事之外,他有所谓高深之道也”(卷八十二)。以孔子的人性说统一各种人性说,认为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此六字“参之圣人,稽之众庶,求之往古,验之当今,无人不然,无往不合,此平实语也”(卷八十五)。强调躬行,提出“言之非艰,行之为艰”(卷八十二)的知行观,要求把义理与践行结合起来,认为“六经之旨”已被宋儒,特别是朱熹所彰明,“入耳著心,以正躬行,此正今日紧事,又暇于文公脚下添注脚乎?”(卷八十四)该书最早有元沈逵本。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附入《古今纪要》十九卷。《四库全书》收入。
忠经
阐扬儒家忠德的伦理学著作。一卷。旧本题为汉马融 (79—166)撰,郑玄注。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等书,使古文经学愈加成熟。有门徒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他除注群经外,还兼注《老子》、《淮南子》等。其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皆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其文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忠经》拟《李经》为十八章,其经与注如出一手,后人认为是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 “考融所述作,具载 《后汉书》本传,元(即玄,因避玄烨御讳,故改称元——编者注)所训释,载于郑志目录尤详,《孝经注》依托于元,刘知几尚设十二验以辨之,其文具载《唐会要》,乌有所谓《忠经注》哉?《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崇文总目》始列其名,其为宋代伪书,殆无疑义。《玉海》引宋两朝志载有海鹏《忠经》,然则此书本有撰人,原非赝造,后人诈题马、郑,掩其本名,转使真本变伪耳。”该书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廿二子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伤寒论浅注补正
伤寒类著作。汉·张仲景撰,清·陈修园浅注,唐容川补正。七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已著录。唐氏对陈念祖《伤寒论浅注》较为推崇,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故在其书基础上予以补正,故名。卷一至卷三为太阳病。卷四至卷六为三阴病。卷七为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辨痉湿暍等。唐氏对《伤寒论》通篇进行注释。认为“仲景原文,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八十一难经》,凡我注家,自不应参以后说。然近出西医,其论形迹,有足证明《内经》者,间亦采入注中”。可见唐氏试图以中西汇通观点诠释补正,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善成堂刻本,三十二年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本。
侣山堂类辩
《侣山堂类辩 》是张志聪集同学友生及诸门弟子数十人, 在侣山堂讲学, 探讨医理, 讲论方药, 钻研中医学术之专题论文集。书中充分反映了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张志聪主张:先难后易,苦志力学,主张反循序渐进法,以苦志力学为前提,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辩异知同,举一反三,主张治学不为表面异同所迷感,要得其纲领,一以贯十,十以贯百,而后举一反三以引申之;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十分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常集诸家一得之见,后人谓之开集体创作之先河;维护旧论,师不泥古,认为《伤寒论》未遭秦火之劫,虽经王叔和编次,但其义理首尾相贯,如神龙出没,为张仲景原旨。
袁子正书
晋代袁准撰。《袁子正书》二十五卷。与《旧唐书·经籍志上》丙部子录儒家类、《群书治要》、《太平御览》(将其作为引用书目)、《全晋文》、《玉函山房辑佚书》及其《续编》、《丛书集成初编·袁氏艺文金石录》、《中国丛书综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汉晋学术编年》中均有记载。 今存不足两万言。分为礼政,经国,设宦,政略,论兵等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