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基

- 姓名:窥基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632年
- 逝世日期:682年
- 民族族群:
窥基(632年-682年),亦称“大乘基”、“灵基”、“慈恩大师”。唐代僧人。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之一。据《宋高僧传》卷四、《佛祖统纪》卷二九、《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五,出身鲜卑族,姓尉迟,字洪道,唐左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九岁丧母,十七岁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原住广福寺,后移住大慈恩寺,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论。显庆元年(656),应诏参加玄奘译场,后从事著述。二十八岁劝玄奘编译《成唯识论》,并作述记,详加解释。又从玄奘学因明学。大力敷演。龙朔元年(661)玄奘主译《辨中边论》、《辨中边论颂》、《二十唯识论》,后译《异部宗轮论》、《阿毗达磨界身足论》等,窥基笔受,除《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外,都作述记。是玄奘晚年最重要的门徒。还著有《瑜伽师地论略纂》、《杂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金刚般若经会释》、《法华经玄赞》、《弥勒上生疏经》、《佛说无垢称经赞疏》、《大乘法苑义林章》等多部,号称“百部疏主”。追随玄奘先后住慈恩、西明、玉华等寺。玄奘去世后,仍常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其所传玄奘之学,与圆测等颇有不同,一般视为法相宗正宗。其在此宗中的独特主张,集中在对“五种姓”的解释上,认为佛性有理、行二种,理佛性众生皆有,行佛性有五种姓差别,其中一种为“阐提”,而“阐提”(无姓)亦有三种,其中有一种是永远难以接受佛教者,有一种永不接受涅槃的菩萨,因而与华严宗等主张有异。有弟子慧沼撰《成唯识论了义灯》,多记窥基与圆测的义理分歧处,弟子义忠著《百法明门论》,略称《百法忠疏》被认为是法相唯识学的简要读本。关于窥基的传闻颇多。曾游五台山、登太行山,至太原,由此为《弥勒上生经》造疏。又东行博陵,讲《法华经》,《法华经玄赞》当作于此。每行,以三车自随,前乘经论,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故语曰“三车和尚”。亦是弥勒上生信仰者。
猜你喜欢的书
正义与微笑
《正义与微笑》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太宰治的少年青春小说。本书收入日记体小说《正义与微笑》和书信体小说《潘多拉之匣》两部作品。小说风格明快、平和,有趣。书名作品《正义与微笑》讲述了主人公芹川以“正义与微笑”的信条,追求当演员的人生梦想。《潘多拉之匣》则讲述了得了结核病的富家公子小柴利助在疗养院的有趣生活。《正义与微笑》是太宰治继《女生徒》中少女的生活与心境变化之后,首度以日记形式描写一名少年历经怀疑、苦恼,最终奋斗达成梦想的青春小说。面对理想与现实人生的巨大落差,以太宰治自身为原型的主人公少年进在日记中写下对自身的迷茫 对俗世的轻蔑,对黑暗的反抗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帕利亚诺公爵夫人
《帕利亚诺公爵夫人》是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叙述了一起贵族家庭常有的事情:女主人与年轻的男侍从偷情。司汤达没有过多地描写偷情的场面,倒是对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作了详细的描写,更费了不少笔墨,对教廷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作了逼真的展现。两个偷情者当然被处死了。甚至连腹中的胎儿都不放过。封建大家族里,这种残无人道的私刑制度令人触目惊心。
黄楼赋并叙
辞赋名篇。北宋苏辙作。《宋文鉴》、《栾城集》见载。文章以序言交代作意:描写其兄苏轼守徐州时遭遇特大水灾的情景,以及苏轼身先士卒、帅全城官民共御洪水的功绩和水退后主宾登黄楼之所见风光。正文内容分为四层:首先写水退后苏轼与宾客共登黄楼,以客人话语,回顾历史,称道天意,侧面写出水患之大,治水业绩之盛。其次写主人笑答,以东坡之口揭示出题旨:“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然后知之”。然后着力铺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色,突出徐州一带地理形胜和大好风光。结尾历数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的龙争虎斗,和歌舞宴乐的情景,而终归尘土,抒发了沧海桑田的深沉历史感慨。这篇赋,借登黄楼远望,发怀古之幽思,立意高迈。唯篇制结构追效班固《两都赋》,描写亦不及秦观同名之作练达。
垂光集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三篇,弘治朝有七篇,正德朝有六篇,言皆痛切,疏后附载家书一封,言其许国忘家之意。下卷附录敕命、祭文墓表、碑记及题咏诗歌。有《四库全书》本,《五名臣遗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笔记。清毛奇龄撰。六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三万余字。明代后妃传记。奇龄初得其父所藏《宫闱纪闻》一卷,载事不确,文不雅驯,后预修《明史》,分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传》,乃取外史所纪,与实录参修,而掇其剩稿,合之《宫闱纪闻》,撰成是书,凡十六朝六十五传。其实所录者大都已入正史。有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文殊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一卷,“此云灭淫欲却我慢”,失译,尾题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出陀罗尼集经而有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