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
作者:永明延寿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昭示禅教一致之修禅要文集。全书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标宗章,为总论概说,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问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讨论关于心与教禅诸宗之异同问题。第三部分引证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证三百余处经文以强调第二部分之论述。书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订版出现,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至清代,续有节本出现。
章节列表
升序↑- 宗镜录序
- 宗镜录卷第一
- 宗镜录卷第二
- 宗镜录卷第三
- 宗镜录卷第四
- 宗镜录卷第五
- 宗镜录卷第六
- 宗镜录卷第七
- 宗镜录卷第八
- 宗镜录卷第九
- 宗镜录卷第十
- 宗镜录卷第十一
- 宗镜录卷第十二
- 宗镜录卷第十三
- 宗镜录卷第十四
- 宗镜录卷第十五
- 宗镜录卷第十六
- 宗镜录卷第十七
- 宗镜录卷第十八
- 宗镜录卷第十九
- 宗镜录卷第二十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
-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
- 宗镜录卷第二十四
- 宗镜录卷第二十五
-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
-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
- 宗镜录卷第二十九
- 宗镜录卷第三十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一
- 宗镜录卷第三十二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
-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
- 宗镜录卷第三十五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六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八
-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
- 宗镜录卷第四十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一
-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三
- 宗镜录卷第四十四
- 宗镜录卷第四十五
-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
- 宗镜录卷第四十八
-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
- 宗镜录卷第五十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一
-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三
- 宗镜录卷第五十四
- 宗镜录卷第五十五
-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
-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
- 宗镜录卷第五十九
- 宗镜录卷第六十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一
-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三
- 宗镜录卷第六十四
-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
-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七
-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
- 宗镜录卷第六十九
- 宗镜录卷第七十
- 宗镜录卷第七十一
- 宗镜录卷第七十二
- 宗镜录卷第七十三
-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
-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
-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
- 宗镜录卷第七十七
- 宗镜录卷第七十八
- 宗镜录卷第七十九
- 宗镜录卷第八十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
- 宗镜录卷第八十二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三
- 宗镜录卷第八十五
- 宗镜录卷第八十四
- 宗镜录卷第八十六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七
-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
- 宗镜录卷第八十九
- 宗镜录卷第九十
- 宗镜录卷第九十一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
-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
- 宗镜录卷第九十四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五
-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
- 宗镜录卷第九十七
- 宗镜录卷第九十八
- 宗镜录卷第九十九
- 宗镜录卷第一百
猜你喜欢的书
骈雅
专释双音词的训诂书。七卷。明朱谋玮撰。刊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朱谋玮,字明父,一字郁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宁献王朱权曾孙,袭封镇国中尉。藏书丰富,博学多闻,著有《周易象通》、《诗故》、《春秋戴记》、《鲁论笺》、《水经注笺》及《骈雅》等。在《骈雅》自序中,朱谋认为许多词语都是“联二为一,骈异而同”,他广搜古书中生僻古奥的词语加以解释,被训释的词和训释词都是双音词。该书从古籍中采辑双音词语,依《尔雅》体制,分为释诂、释训、释天、释器、释名称、释宫、释服食、释草、释地、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类,逐类诠释,故称《骈雅》。引征广博,足资参考。有《借月山房汇钞》本、《丛书集成》本等。
真诰
道教经典。相传乃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名。在西晋升平三年至太和二年(359—367)间,由杨义记录,传许谧、许翙、许黄民等。后由梁陶弘景编撰。全书七篇二十卷。其《运题象》、《甄命授》、《稽神枢》各四卷,《协昌期》、《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各二卷。自《运题象》至《阐幽微》传为“真人”所诰,其余四卷为陶弘景撰。该书以《道德经》为本,称“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其中《真诰叙录》述《上清经》源出,谓其中的《大洞真经》读之万遍即可成仙。《甄命授》、《协昌期》、《阐幽微》等篇述人死后进入六天宫受事等,并说鬼法人、人法仙,循环往来,徘徊生死。将佛教地狱托生之说引入了道教。书中还旁及行气、服食、房中等修炼方术,兼记药物、道教名山。全书内容庞杂,文体杂陈,或诗歌,或问答,或谕戒,皆言仙真授受真诀之事。然保存了不少道教史料,在中国科技史上亦颇有影响。收入《正统道藏》第637—640册。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
鲁迅先生二三事
孙伏园著,1944年2月重庆作家书屋出版发行,姚篷子为发行代表人,土纸本。扉页有鲁迅先生于1927年与许广平、周建人、孙福熙、林语堂、孙伏园合影一幅。内容有《哭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少年时代》、《鲁迅先生的几封信》等10篇文章。著者一生追求进步,他写的散文淡而有味,远而可亲,在散文百家中别具一格,令人百看而不厌。孙伏园在建国后到北京任出版总署善本图书馆馆长。
知堂回想录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的长篇回忆录。1974年4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作者在书中详尽地论述了自己从诞生到解放后七十余年的经历,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变迁。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写从出生到去日本之前的生活经历。其中重点记叙了他出生的经过,家道的中落,以及到南京和北京求学等事件,第二卷写的是他在日本的生活,记载了辛亥革命对他的冲击。第三卷写他从日本回国,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北京大学任教,直到大革命失败后的经历。最后一卷写的是他在日伪时期沦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捕入狱,以及解放后的生活历程。整部作品写得朴素自然,它展示了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由崛起到堕落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彼时世尊,於後夜起三昧正受。号离垢光。文殊师利童子菩萨。亦以普明三昧。弥勒菩萨导众大士普显三昧。於是贤者舍利弗。後夜寤起自出其室。发心往诣文殊师利。欲入其室。未入之顷。见佛神室则前进矣。睹十万莲华不可称计围绕佛屋。又复遥闻大音乐声若干种响。其大莲华自然衍光。遍照祇树。悉周舍卫靡不见焉。三千大千佛之境界光耀巍危时舍利弗。即立不行。抑而不候文殊师利。不自觉耳处于其室。住文殊师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