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

永明延寿
  • 姓名:永明延寿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912
  • 逝世日期:983
  • 民族族群:

永明延寿(912—983),五代、北宋间禅宗法眼宗僧人。天台德韶弟子。据《智觉禅师自行录》、《宋高僧传》卷二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八载,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做地方官吏。三十岁捨弃妻孥,投四明(今浙江宁波)翠岩禅师出家。后至天台山,参德韶禅师。初习禅定之法,传说连小鸟尺鷃在他衣里做巢都未被觉察。深受德韶器重,定为传法弟子。出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开堂说法,法席颇盛。宋建隆元年(960),受吴越忠懿王钱俶之请,住杭州灵隐寺新寺。翌年,又受请住杭州永明寺(今净慈寺),前后十五年,寺众多达二千余人。故世称“永明延寿”。开宝三年(970),奉诏于钱塘江畔月轮峰创建六和塔,以作镇海之用。晚年再度入天台山修习,受其菩萨戒者万余人。一生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高丽国王远慕声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并以金线织成的袈裟、水晶数珠、金澡罐等法物相赠。随同使者前来问道的学僧三十六人受印可记莂,使法眼宗从此盛行于国外。卒谥“智觉禅师”。强调“万法唯心”,主张参学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提倡佛教内部的调和融合,包括禅教一致、禅净合一。认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曾邀集唯识、华严、天台三宗学者,“分居博览,互相质疑”,最后由他“以心宗之衡以准平之”。又认为,作为禅僧,口唱佛名,诵读经典,并不妨碍禅行,且有助于禅定。故不仅鼓励净土修行,且身体力行。著作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前者发扬禅教一致理论,后者宣传禅净合一思想,对后世佛学影响极其深远。另有《唯心诀》、《神栖安养赋》、《定慧相资歌》等多种。

猜你喜欢的书

亚瑟·罗平智斗福尔摩斯

亚瑟·罗平智斗福尔摩斯

亚森·罗平的新对手竟然是福尔摩斯!向全法国警方挑衅的亚森·罗苹竟与全英国最出名的侦探狭路相逢。“当我对案件摸不着头脑时,就会怀疑是亚森·罗苹干的。”这位出名的英国警探如是说。当两位聪明人擦出火花时,就有好戏可看了。是谁偷走了装有中奖彩券的桃花心木小桌?是谁在巴黎市中心大玩隐形人游戏?是谁偷走了犹太灯及法国皇族的蓝宝石?且看怪盗如何调侃、捉弄全英最知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并将其破案线索逐一击破……在这场扑朔迷离的角力赛中,谁又会是最后的赢家?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它把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尽被捕获。老人杀死大鱼绑在小船一边,归途中又一再遭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只剩下鱼的头尾和一条脊骨。作品庄严悲壮地表现了老人与大鱼周旋,与鲨鱼搏斗的场面。书中老人的话道出本书主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作品歌颂了老人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肯定了不以苦乐为意的忍耐和容忍的道德理想。面临最古老的文学主题——人和自然的关系,此书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以几次梦见狮子作为精神力量和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以大鱼在与老人长时间搏斗后死去,代表一种光荣,死去的大鱼又被代表破坏者的鲨鱼所毁——光荣丧失在卑鄙之下。《老人与海》展示了海明威精于心理描写,叙述简洁凝练的高超创作才能。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评价《老人与海》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一日

中国的一日

现代报告文学集。茅盾主编。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9月出版。这是仿照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而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运动的来稿编辑而成的。征文选定当年5月21日这一天为写作内容,要求参加者写下当天“所发生的事”,或“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前后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来稿数百万言,3000篇以上。“除了僧道妓女以及‘跑江湖’等特殊‘人生’而外,没有一个社会阶层和职业‘人生’不在庞大的来稿中占一个位置。”编者从来稿中选出490篇,计80万言,编成这部报告文学集。 书前收有蔡元培的《〈中国的一日〉序》的墨迹、茅盾《关于编辑的经过》和长幅木刻《全国大事记》。正文分18编:第1编“全国鸟瞰”。是当天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与体育等要闻,概括地反映全国重大事件。征文稿分别收入第2编到第17编。其中第2编到第15编又以地域划分,其中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重要省市单独成编,其他省市按地域相近合并成编;第16编《海·陆·空》,反映军队的生活。第17编“侨迹”,报道海外华侨的动态。第18编“一日间的娱乐”,报道各大城市当天的电影、戏剧、广播等娱乐节目。书中插入照片、木刻、漫画等69幅。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短篇小说,有报告文学、有小品文、有日记、信札、游记、速写、印象记,也有短剧”,但绝大部分是生活速写与报告文学。茅盾说:“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在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关于编辑的经过》)

会真集

会真集

会真集,原题「超然子王吉昌撰」。约成书于金元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书主要论述内丹道法。卷一为图说,内载太极图、五行生数图、四象生八卦图等十余幅图,每图后附论说。卷二、卷三为曲集,收入曲子九十余首。卷四、卷五为词集,收入词七十余首。其图说词曲,皆以阐述太极、五行和八卦运行变化之数为主旨,以供内丹修炼者取法。对五行八卦生成合会之数,解释尤为精详。认为五行生数始于水,其数一,其色黑,乃乾元之始,八卦之宗,即金丹之本也。炼丹者呼吸升降、采炼抽添、周天运转等,皆须合于阴阳逆顺之数。又称内丹九转功成,再炼神合道而彻了本元生灭之性。其说兼融全真道与南宗张伯端之丹法。

钦定执中成宪 [标点本]

钦定执中成宪 [标点本]

胤禛敕编、删定。共8卷。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 (1738) 刊行。雍正六年 (1728) 春,胤禛命儒臣从经史子集所载中摘录自唐尧以来历代帝王之文治武功,诏诰言论,以及名臣奏章、先儒语录等凡与治国之道有关联者,陆续呈进。胤禛遂据以删定成书,名曰《执中成宪》。取《尚书》所谓“允执厥中”之义。前4卷摘录自帝尧至明孝宗等55位帝王的嘉言善政,后4卷则为自唐尧虞舜时期起至明代止诸臣之论说。此书之编辑专为启迪后人,昭垂标准,即为后世之君臣士庶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遵循的准则。其政治用意十分明确。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体现儒家思想史论结合之专著。

邵氏闻见录

邵氏闻见录

因作者是河南人,又称《河南邵氏闻见》,又因作者之子邵博撰有《邵氏闻见后录》,故此书又称《闻见前录》。史料笔记。南宋初邵伯温撰。全书二十卷。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校点本。邵伯温在本书自序中说:“伯温蚤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与夫侍家庭,居乡党,游宦学,得前言往行为多。以畜其德则不敢当,而老景侵寻,偶负后死者之责,类之为书,曰《闻见录》,尚庶几焉。”伯温为北宋理学大师邵雍之子,早岁逢王安石变法,中年时经历元祐党争,晚遭靖康之祸,卒于绍兴四年(1134)。书成于绍兴二年,前十六卷记宋初以来故事,对王安石新法载之尤祥。然因作者激烈反对新法,因此亦妄加新法以许多罪名,并记载了不少莫须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