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

永明延寿
  • 姓名:永明延寿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912
  • 逝世日期:983
  • 民族族群:

永明延寿(912—983),五代、北宋间禅宗法眼宗僧人。天台德韶弟子。据《智觉禅师自行录》、《宋高僧传》卷二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八载,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做地方官吏。三十岁捨弃妻孥,投四明(今浙江宁波)翠岩禅师出家。后至天台山,参德韶禅师。初习禅定之法,传说连小鸟尺鷃在他衣里做巢都未被觉察。深受德韶器重,定为传法弟子。出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开堂说法,法席颇盛。宋建隆元年(960),受吴越忠懿王钱俶之请,住杭州灵隐寺新寺。翌年,又受请住杭州永明寺(今净慈寺),前后十五年,寺众多达二千余人。故世称“永明延寿”。开宝三年(970),奉诏于钱塘江畔月轮峰创建六和塔,以作镇海之用。晚年再度入天台山修习,受其菩萨戒者万余人。一生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高丽国王远慕声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并以金线织成的袈裟、水晶数珠、金澡罐等法物相赠。随同使者前来问道的学僧三十六人受印可记莂,使法眼宗从此盛行于国外。卒谥“智觉禅师”。强调“万法唯心”,主张参学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提倡佛教内部的调和融合,包括禅教一致、禅净合一。认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曾邀集唯识、华严、天台三宗学者,“分居博览,互相质疑”,最后由他“以心宗之衡以准平之”。又认为,作为禅僧,口唱佛名,诵读经典,并不妨碍禅行,且有助于禅定。故不仅鼓励净土修行,且身体力行。著作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前者发扬禅教一致理论,后者宣传禅净合一思想,对后世佛学影响极其深远。另有《唯心诀》、《神栖安养赋》、《定慧相资歌》等多种。

猜你喜欢的书

箕田考

箕田考

一卷。韩百谦撰。韩百谦,朝鲜人。是书记载了清道光时箕城(即今朝鲜平壤)田亩之制。其首载箕田图、次载箕田说。后有柳根“箕田图说”、“后语”,讦咸“书箕田图说后”,李瀷“箕田续说”等。为别下斋本。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书成于1917年左右。石城山又名石头山,即今南京城西之清凉山。石城山自古与钟山齐名,“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石城山西接明城墙,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书以石城山为中心,分山北路、山南路、山东路三个部分,山北路至北城狮子山段城墙而至,山南路至新街口而至,山东路至干河沿而至,西面以明城墙为界。诒绂仿照《水经注》的体例,详细叙述了这一区域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与其父作霖先生的《凤麓小志》、《东城志略》、《运渎桥道小志》以及自己的《钟南淮北区域志》共同构成了南京地域文化的系列图书,演绎了南京文坛父子共同著述成一家之言的佳话。

国文教学

国文教学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以国文教学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论文集。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45年4月出版。收朱自清的八篇论文:《部颁大学“中国文学系科目表”商榷》、《论大学国文选目》、《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论教本与写作》、《论朗读》、《剪裁一得》和《写作杂谈》。这些文章内容涉及到国文教学的目的、教材、教法和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集中论述教学的技术方面。著者认为:“五四”以后的国文教学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地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文教学的质量。该书以他们多年教学的切身经验和潜心研究的丰富成果对国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版时的一则广告评论其“各篇中有谈原则的,有谈方法的,都根据他们的经验而写下来,绝没有漫无实用的浮辞。……他们谈教学,是双方兼顾的,关于教的该怎样教,学的该怎样学,都有论及,也不象有些人那样老站在老师的立场说话。因此,不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帮助。”由于深广地论述了语文教育问题,该书历来受到语文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视,可称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太上大道君述存思五星步空常飞纲之道,以逃形变景,飞行玉清,又授诸符以变化飞升。此经可校勘多种古经。

四书通旨

四书通旨

元朱公迁(字克升)撰。六卷。是书之例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凡为九十八门,每门之下,又以语意相近者,联缀列之。如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德,道德;中、中和、中庸;知、行等等,而一一辨别异同。各以右明某义云云标立言之,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中庸》第二十六章)。曰“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浩浩其天”(《中庸》第三十二章),曰“右以理言在人之天也”。每一门中,又将语意相近的连结一起,一一辨论其异同。对四书中天人性命,道德学问多有阐发,但明以来说四书的人少有征引,此本为《通志堂经解》刊本,疑非朱公迁原本。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佛陀对来自常出大音国之无量志庄严王菩萨宣说秘密藏法。菩萨欢喜而以身供养佛,且变现稀有广大之神通。佛更就大德迦叶之启问而敷演秘密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