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
作者:智旭猜你喜欢的书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天玉经内传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发乃鸾明其义。然则是书亦至宋始出。其为筠松所撰与否,更在影响之间矣。特其流传稍远,词旨亦颇有义意,故言理气者至今宗之,其真伪可置勿论也。内传首言江东一卦,江西一卦,南北八神一卦,术者罕通其说。近时潘思榘作《天玉经笺》,许清奇作《天玉经注》,始推绎下文有父母三般卦,又有天卦江东掌上寻之语。疑所谓江东者即天卦,所谓江西者即地卦,所谓南北者即父母卦,大抵以甲丙庚壬四阳干左旋起长生者为东卦。阳数奇,故曰天卦,曰八神四一。以乙丁辛癸四阴干右旋起长生者为西卦。阴数耦,故曰地卦,曰八神四二。又以山家之坐向为南北一卦,由天地而及人,故曰父母卦。盖自神其说,故为隐奥之词,使人惝恍迷离,骤不得其指要。方技家之谲智,往往如斯,不独此书为然也。外篇专言四经五行,其以子寅辰乾丙乙为金,午申戌坤壬辛为木,卯巳丑艮庚丁为水,酉亥未巽甲癸为火,又谓之玄空卦。亦莫能明其所以然。旧有天谷散人注,未详其名,词意尚属明显,合并录之,以备考证焉。
赛红丝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新镌批评绣像赛红丝小说》。16回。无名氏撰。卷首有题“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今大连图书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1年12月出版了吴庆先的校点本。作品讲的是宋、裴两家的结亲故事。山东东昌府武城县秀才宋石(字古玉)生一子宋采,一女宋萝。因与妻弟皮象交恶,被诬入狱,幸遇新任蔺知府清明,辨明冤狱,但宋古玉家产却已荡尽,只得举家投奔姐夫贺秉正。贺秉正收养了亡友的一对儿女裴松、裴芝,请宋古玉为教书先生。不久,贺夫人为媒,把宋萝许配给裴松,裴芝许配给宋采。订婚之日,4人各题《咏红丝》诗,交换为聘礼信物。此后,贺秉正迁居,宋古玉也进京应试。歹人见有机可乘,造谣说裴家毁约,造成两家隔阂。后贺秉正进京,见到已中进士的宋古玉,始知宋裴两家婚约未践,便查明真相,惩罚恶人,使两对青年终成佳偶。《赛红丝》的基本情节和《两交婚》一样,都写两姓交婚。但它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作者的用力处不在男女爱情的刻划,而多在世间人情冷暖的描写上。
颐和园词
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故《颐和园词》既是晚清的政治史,亦是慈禧的评传。此诗往复幽咽,一唱三叹,如诉如泣,痛悼清朝之亡,又以大量事实,讥评慈禧太后之失。深沉悲痛的诗人之情,与冷静审视的史家之识,二者在诗中得到完美结合。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尝以元稹《连昌宫词》相比,云:“曾赋《连昌》旧苑时,兴亡哀怨动人思。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
王梵志诗集
王梵志诗集,一卷,邓庆长题记,编号二八六三。梵志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唐代著名诗僧。其诗大半属说理格言,质朴浅显,极似佛家偈语;亦有少数作品,描写个人生活心境,生动自然,别具特色。原集久佚,历代书目不见著录,《全唐诗》亦不曾收其诗作。敦煌石室卷子出,始发现其作品。原卷为英人斯坦因劫往伦敦者有六种残卷,现藏不列颠博物院。为法人伯希和劫往巴黎者有五种残卷。现巴黎图书馆藏有《王梵志诗》三残卷,其中后汉乾祐二年(949)樊文昇写本(伯4094)日本羽田亨曾影照,近人董康亦曾就之手抄一本。国内印行者有刘復校录本,载《敦煌掇琐》。郑振铎校补本,载《世界文库》第五册。郑本系就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伯2718)录出,又以(伯3266)残卷参校,共有诗九十二首。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较为赅备。
萨昙分陀利经
与萨达磨芬陀利同。译曰妙法莲华。慧琳音义二十八曰:‘萨昙分陀利,梵语讹略也。正梵语云萨达摩奔拏里迦,唐言妙法白莲华,姚秦罗什译为妙法莲华经,略去白字也。’梵Saddhanmapu&ndotblw&ddotblwari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