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关智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溪蛮丛笑
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佬,风声气习,大略相似。”书中所记为当地民族名称、物产、风俗等,凡80余条,其中主要有木契、钩藤酒、辰砂、茅花被、仡佬裙、葫芦笙、不阑带、娘子布、点蜡幔(即蜡染)、铜鼓、不乃羹、飞(即抛绣球)、筒环、羊楼、踏歌、鼻饮、抢亲、洗面、葬堂、椎结等。有的条目首次见于史籍。为研究苗、瑶、侗、壮、仡佬诸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夷门广牍》、《说郛》(委宛山堂本、商务本)、《四库全书》、《学海类编》(道光本、景道光本)、《养素轩丛录》、《古今说部丛书》、《说库》、《景印元明善本丛书》等版本。
蔡文姬
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58年发表。剧作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姬归汉”的故事,塑造了爱国女诗人蔡文姬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蔡文姬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中原战乱中得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后与之结为夫妇,生下一男一女。曹操平定中原后,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南匈奴迎文姬归汉,让她继承父业,续修《汉书》。蔡文姬内心经历了爱国思想与骨肉情感之间矛盾冲突的激烈斗争,在董祀的鼓励开导下只身归汉。日后,曹操听信周近谗言,令董祀自裁,蔡文姬仗义执言,帮助曹操纠正了过失。经过长期的努力,她终于完成宏业,并在曹操的关怀下获得了家庭的幸福。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激情,细腻地刻画出蔡文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蔡文姬“以国事为重”,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质;同时,以侧面渲染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展示曹操的远见卓识和坦荡胸襟,热情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及其民族政策的胜利。剧作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并以凄婉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贯串始终,多有深沉蕴藉的抒情场面,浪漫主义气息浓郁。
极玄集
诗总集。唐姚合编。原编一卷,南宋后析作二卷。录唐王维、祖咏及大历以下共二十一家诗一百首(今本实为九十九首),序称“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所选多五律,尤以钱起、郎士元、耿湋、司空曙、皇甫冉数家居数量之首,显然偏于大历才子清隽一路诗风,故明胡震亨谓其“颇与高(仲武)合,大指并较殷(璠)殊”(《唐音癸签》)。但所录作品皆精当,唐韦庄称其“已尽精微”(《又玄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言其“特有鉴裁”。二卷本诗人名下附小传,南宋以后人所加,各各标明其字、里贯、登科年及简要仕历,有为他书失载及互异者,所谓“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四库全书总目》)。今传一卷本,有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较接近原貌。汲古阁刻本及嘉靖、万历间多种明刻本皆作二卷,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唐人选唐诗十种》据汲古阁刻本印行。另明邵重生有《极玄集参》二卷,万历刻本;清康熙间王士禛有《极玄集选》一卷,辑入其所编《十种唐诗选》。
燕市货声
一作《一岁货声》。 清·闲园鞠农(蔡省吾)编,凡一卷,载张江裁编《京津风土丛书》,双肇楼1938年出版。本书辑录清末北京市井的各种招徕市声。卷首有光绪丙午(1906年)的“自序”;全书依元旦、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日、腊月、除夕、通年、不时等岁时,及商贩、工艺、铺肆等共为18辑,将各种招徕市声分别辑录,既录招徕器乐,亦录吆喝说唱叫卖之辞,并间及招幌。本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市井招徕市声,是考察研究本地当时市井风情的珍贵写实文献。周作人《夜读抄·一岁货声》评论道:“我读这本小书,深深的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因为这是平民生活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富丽,但是却也不寒伧,自有其一种丰厚温润的空气,只可怕现在的北平民穷财尽,即使不变成边塞也已经不能保存这书中的盛况了。”“此书因系传抄本,故颇多错误,下半注解亦似稍略,且时代变迁虑其间更不少异同,倘得有熟悉北京社会今昔情形如于君闲人者为之订补,刊印行世,不特存录一方风物可以作志乘之一部分,抑亦间接有益于艺文,当不在刘同人之《景物略》下也。”
春秋金锁匙
一卷。元赵汸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春秋以前征伐之不下于大夫也,而大夫专兵自无骇之帅师入极始;春秋以前礼乐之权不下于大夫也,而大夫专盟自柔之会宋盟折始。圣人于无骇去其氏者,谨大夫专兵之始也;于柔去其氏者,谨大夫专盟之始也。”又如以庄十三年“齐侯宋人会于北杏”与庄十五年“宋齐伐郳”合为一条,其下云:“伯主专天下礼乐之权,自齐桓北杏之会始;伯主专天下征伐之权,自齐桓伐郳之役始,《春秋》于北杏之会人四国之君者,谨其从佝之始,所以不与伯主礼乐之权也。于伐郳役加采于齐上者,谨其楼诸侯之始,所以不与伯主以征伐之权。”其书大旨以《春秋》之初,主于抑诸侯;《春秋》之末,主于抑大夫;中间齐晋主盟,则视尊王与否而进退之。其书体例与宋沈棐《春秋比例》大体相近。现存元刻本、《学海类编》本、孔氏微波榭刻本、《学津讨原》本、《翠琅玕馆丛书》本、光绪《藏书堂丛书》本。
圆觉经精解评林
圆觉经精解评林,卷上,明焦竑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