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今佛道论衡

作者:道宣
集古今佛道论衡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要资料。卷甲为东汉、前魏、北魏、宋、梁、北齐等时代之佛道对论事迹,附收魏陈思王曹植辩道论、晋孙盛老聃非大贤论、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等。卷乙为北周、隋两代佛道抗争事迹。卷丙为唐代佛道论争之经过。卷丁详述显庆年间佛道论争经过。大正藏所收本另附有补遗,题为‘卷丁续附’,系记述龙朔年间道士敦行真舍道归佛之事迹。继本书之后,唐代智升亦撰有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此外,有关刘宋南齐时代佛、道两教思想之异同优劣等论说,梁代僧祐所编之弘明集亦收录不少。

猜你喜欢的书

咆哮了的土地

咆哮了的土地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时,革命工人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回到了家乡,在农民中播撒了反抗的火种,土地开始咆哮了。他们组织了农会,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这巨大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农民们开始觉醒。不久“马日事变”发生,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觉醒的农民在张进德等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冲出包围,夺回了“金刚山”。作品着重塑造了两个革命者的形象。张进德是一个矿工。他沉着老练,耿直勇敢,阶级觉悟高,反抗性强,讲究斗争策略,善于联系群众,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一位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干部。李杰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他曾参加黄埔军官学校,卷入革命洪流中。他看到某些假革命的真面目,于是回到家乡做实际工作。他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地主家庭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作品崭新的主题和人物在当时的进步文坛上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既有浓郁的革命激情,又有细致的客观描绘,生活实感很强。《咆哮了的土地》是作者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蒋光慈文集》第2卷。

武则天

武则天

五幕剧。宋之的著。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武则天由一个尼姑成为皇妃后,利用种种手段逐渐取得皇帝的信任,乘机专权。在充满矛盾斗争的朝廷内部,她凭借手腕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排斥异己,成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果断而又狠毒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性的反抗和挣扎,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女性应该享有的做人的权利。

野处类稿

野处类稿

诗别集。题宋洪迈著。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并言“其全集未见”。《文献通考》著录为二卷。此书久佚,《四库全书》收《野处类稿》二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此当《野处猥稿》之残本。集前有洪迈自序,称绍兴甲戌(1154)家居卧病时取曩时所存而未弃之诗录为二卷。然清钱大昕疑此集不出洪迈之手,后劳格以为此书乃朱松《韦斋集》(见《读书杂识》卷二)。陆心源《仪顾堂集》卷一五考定此书上卷各诗见《韦斋集》卷一,下卷各诗见《韦斋集》卷二,集外之诗虽洪迈所作,但袭取《宋诗纪事》,别无增益。则此书乃乾隆中书贾拼凑他书而成。除《四库全书》本外,又有《豫章丛书》本,附《集外诗》一卷,并附民国魏元旷、胡思敬撰校勘记二卷。

山西票商成败记

山西票商成败记

清李宏龄撰。是书与《同舟忠告》应为姊妹作。《同舟忠告》曾载有作者在清末时,在京联合祁县太谷平遥三邦票号,并以三邦票号名义,倡议各票号集股创办三晋汇业银行,以保晋人之利益,但后由于种种原因,合组银行事未成,宏龄视此事为票号失败的重要原因,故取是名,内容皆为采往票号之信件,对研究山西清末票号商业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①民国六年(1917)石印本。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点校本。

摧惑显宗记

摧惑显宗记

熊十力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6月出版。 刘述先在《摧惑显宗记》重印序言中指出,熊十力《新唯识论》出版后,支那内学院著《破新唯识论》驳斥熊十力的论点。熊十力又作《破破新唯识论》再加反驳。这时印顺法师也加入笔战,著文批评《新唯识论》,熊十力加以强烈反击,用的是借弟子黄艮庸(庆)之名答复邓子琴教授的方式,逐条加以批驳,所写成的即是《摧惑显宗记》的内容。《十力语要初读》收有“《新论》平章儒佛诸大问题之申述(黄艮庸答子琴)”一长文。此书出版于己丑(1949),台湾有乐天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此文所占篇幅是由第四十三页到一三一页。乍看之下,此文与《摧惑显宗记》的内容完全相同。对照发现,它缺《显宗记》一至十三页的议论。刘述先指出,《摧惑显宗记》可能是接引后学去了解熊先生思想的津梁。本书附录熊十力先生语要二则:与诸生谈新唯识论大要;为诸生授新唯识论开讲词。

般若心经际决

般若心经际决

般若心经际决,一卷,明大慧释,徐波序,正性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