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新译
作者:悟慈
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集结之菩萨藏集结(一般称大众部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当然,作为小乘基本经典,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盘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基本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
章节列表
升序↑-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
- 增壹阿含经卷第九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五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悟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莫里哀先生传
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理呢?”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 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川端康成短篇作品
选收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这些作品集于一卷,概括地反映了川端康成的主要思想、艺术特点和创作成果,使读者可以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对作家及其大致创作活动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东三省舆地图说
史地书。清曹廷杰撰制。光绪11年(1885),作者奉檄考察吉江二省边界,凡七阅月,行程2万里,归来撰制《简明图说》,即《吉江二省与俄交界图》及舆图上的注写文字。于古今沿革、山川驿路各名未及详注。受希元委托,对前图补注,即以《简明图说》为基础,吸收齐召南《水道提纲》、何秋涛《朔方备乘》、张作楠《翠微山房数学》等书研究成果,再以实地测定之“各处经纬度数为纲目”,至光绪十三年(1887) 11月15日,完成了舆图的撰制与文字注写工作。所冠希元题识和作者的《补注图说》《考定里数》,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书已收入丛佩远等编《曹廷杰集》 (198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内。有《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 《辽海丛书》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辽海丛书》后)可供参考。
瓜庐集
诗别集。宋薛师石著。一卷。师石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因以名集。师石去世后,其子薛峻于淳祐丙午(1246)刻以行世。今有鲍廷博知不足斋影抄《南宋八家集》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卷首载赵汝回序,集后附录《四灵留题奉赠薛景石瓜庐》及曹豳跋语。《南宋八家集》、《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还附有王绰《薛瓜庐墓志铭》及刘植跋语。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明 太宗御制,佛教大藏经 第083册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明袾宏发隐并序,卷一末附半月诵戒仪式。全称《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简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律学著述。明万历十五年(1587)袾宏撰。系隋智顗述、灌顶记《菩萨戒义疏》的注释书。本书在各段经文前配有科文,疏文及发隐文则随各段经文而出。层次清晰,便于阅读。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