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论雅俗共赏
论文集。朱自清著。1948年5月观察社出版。除《序》外,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14篇:《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逼真与如画——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论书生的酸气》、《论朗诵诗》、《美国的朗诵诗》、《常识的诗》、《诗与话》、《歌谣里的重叠》、《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禅家的语言》、《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内容大多是讨论诗文问题的,也有几篇杂文。这些文章是作者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之后作的,他谈论问题,总是站在现代人民的立场。他说:“所谓现代的立场,按我的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关于诗文欣赏、歌谣、朗诵诗、文体等问题的见解,有其历久不衰的价值。
三侠五义
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小说。清石玉昆撰。一百二十回。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约生活在道光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据唱本《包公案》改编成书。光绪五年(1879)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并“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在已有南侠、北侠、双侠四人外,加上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补成七人,曾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描写包拯在侠义之士辅助下审案平冤、“除暴安良”故事,后半部描写翦除襄阳王党羽及七侠五鼠间纠葛。书中 “平冤狱”、 “铡庞昱”、“除蕃王”等描写,揭示清代现实社会黑暗,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反映出人民的愿望。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具有浓厚平话色彩。然亦杂有忠于统治阶级、维护封建道德、宣扬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有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亚东图书馆本。解放后有广东、安徽、豫章等出版社铅印本。
清仁宗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系选自「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嘉庆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七九六~一八二○)二十五年中,台湾所受影响最深者,厥惟「洋盗」蔡牵事变。嘉庆初年,蔡牵曾在台湾洋面活动。九年,牵船至鹿耳门,突人北汕木寨,戕杀官兵。十年,牵船四十余只又自澎湖至鹿耳门,后更攻入凤山县城;又在府城外登陆,号称「镇海王,与嘉义县洪四老等连合,扩大事变。于是清廷劳师动众,并派钦差大巨剿办。此外,海上另有朱濆与蔡牵互通声气,亦尝攻略台湾海口。此等纪载,自为本书主要内容;且蔡、朱以海洋为驰骋场所,究其前因后果,并亦扩及当时东南海上之兵事动熊。蔡牵事变以外,十四年又有漳、泉械斗纪录。至在行政上之设施,则有十六年噶玛兰置厅设官事;随人民发展,再向所谓「山后」有所「扩张」。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各坛口散发的传单。源于历代农民战争和民众运动中的署名檄文和无头告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春,山东冠县、直隶威县一带的梅花拳等武术集团联合为义和拳后,印传单于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各省,呼吁“毁教灭夷”。其中3月底大刀会在直隶大名府考童生时所散之传单,约会各省爱国志士于四月十五日(6月3日)集会起事,为迄今所见义和团运动中最早的揭帖。运动高潮中,凡义和团立坛或影响所到之地,揭帖比比皆是。
三论玄义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乃三论宗最简明之纲要书,亦为了解龙树中观思想之入门书。本书分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下有摧外道、折毗昙、排成实、呵大执,显正之下有明人正、显法正。别释众品中,初明造论缘起,次述诸部通别、众论立名及其旨归,末则就三论敷演宗要。全书即驳斥外道、大小乘佛教之迷执,而显扬三论宗之‘诸法性空’与‘非有非空’之中道之理。此外,本书列举三论共通之点八项,及其个别之特色,如百论以破外教为主,中论讲大小二乘,十二门论则破大乘之迷而显正教。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又名 《大悲心咒忏法》、《大悲忏法》等。是宋代天台宗僧人知礼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按天台宗的教观行仪而作的佛教忏仪作法书。此书被编入历代刊刻的佛教《大藏经》中,清代僧人读体曾依知礼《大悲忏法》重新加以编纂,成《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将知礼此书收于第4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