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概论

作者:林兆恩
般若心经概论

般若心经概论,一卷,明林兆恩撰并书后。以上二种出林子全集。

章节列表

升序↑

林兆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定庵类稿

定庵类稿

诗文别集。南宋人卫博撰。四卷。博生平里籍未详。约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在世。工文,尝参戎幕,奉使至金,未行而止。乾道四年(1168)以枢密院编修官致仕。此编收诗三十七首,奏札、表、启、书、序、记、铭、杂文等一百六十余首。卫氏以表奏四六擅长,故每为当时显贵所罗致,“所作大都工稳流丽,有汪藻、孙觌之余风”,(《四库全书总目》)。诗亦清新,《春日书怀》云:“人世逢春能几回,区区从使寸心灰。故园花柳应依旧,万里归思独上来。”惜流传不广,影响甚微。有《四库全书》本。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着录杜光庭《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德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灵宝玉匮明真拔度大斋末尾。斋事完毕之时,行此仪解坛拜表,启请诸神灵一一复位还宫。重言设醮功德,使营卫斋事有功者皆得受赏加爵。其仪式节次较为繁冗。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孙真人即唐代名医孙思邈,「妙应真人」乃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加封孙思邈的尊号。《新唐书‧艺文志》与《通志‧艺术略》均着录,并题作「《幽传福寿论》一卷」,即此书。《宋史‧艺文志》题作《九幽福寿论》一卷。明代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则题作《福寿论》,其注云:「与《灵信经旨》同卷。唐太古妙应孙真人述」。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论文分析祸福寿夭之因缘,认为福寿乃积善所致,不可以非分而求得;祸夭乃积不善所致,自作孽而天亡之。又称:「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又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因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亦有贫贱饥冻曝露其尸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全篇主旨在劝人行善施财以求福寿。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天师账道陵,言醮祀南斗六司延寿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于汉永寿元年(155)正月十五降于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升于玉局座告张道陵,南斗位处离宫,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北斗位处坎宫,主司阴府,宰御水源。此二斗陶魄铸魂,魂既受炼,迁转生人,能依老君教法,可洗涤众灾。

陈虚白规中指南

陈虚白规中指南

全称《陈虚白规中指南》。道教内丹炼养著作。两卷。宋元间陈冲素撰。约成书于宋末元初。冲素生平不详,疑即陈致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该书分两卷,共十二章。上卷九章: 《止念》、《采药》、《识鼎炉》、《入药起火》、《坎离交媾》、《乾坤交媾》、《攒簇火候》、《阳神脱胎》、《忘神合虚》,其完整的记录了丹功内炼的过程。下卷三章:《玄牝》、《药物》、《火候》,以图配文,直指丹道三要。

祖堂集

祖堂集

禅宗史书。五代释静、筠二师著。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禅宗史书。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初编于泉州招庆寺,早于《景德传灯录》五十年左右。书前有泉州招庆寺主文僜的《祖堂集序》。此书以记言为主,先记过去七佛,次记西天二十七祖及东土六代。每代并记旁正、祖位次第。其中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的事迹,是据《宝林传》撰成。此后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傍出和六祖慧能的门下;青原行思下七代,南岳怀让下六代,总计为“二百五十三员”。宋初此书在国内曾流行,但不久即失传。1952年日本人关野贞等在朝鲜伽耶山海印寺发现了开雕于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4)的《祖堂记》刻本,并据之影印传世。1957年日本影印的《高丽大藏经》亦附录此书。《祖堂记》的发现对初期禅宗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