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观澜

作者:智旭
法海观澜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证。证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中峰本公。谓密咒如春。教乘如夏。

猜你喜欢的书

斜阳

斜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金鳌退食笔记

金鳌退食笔记

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紫光阁、芭蕉园、玩芳亭、承光殿、琼华岛等处建筑,下卷介绍了大高玄殿、乾明门遗址、玄都胜境、藏舟浦、雪池、五龙亭、凝和殿、迎翠殿、西海神祠、乾佑阁、大西天经厂、左临海亭、右临海亭、聚景亭、宏仁寺、清馥殿、腾禧殿、櫺星门、果园厂、玉熙宫、大藏经厂、万寿宫等等。

红楼风俗谭

红楼风俗谭

此书与《红楼识小录》为姊妹篇。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劫余小记

劫余小记

清臧谷著。抄本。记作者在咸丰三年(1853)至八年间太平军三次攻克扬州时的见闻,对太平军初入扬州的政策制度记载颇详。收入《太平天国资料》。

竹窗随笔

竹窗随笔

三卷。明·云栖祩宏撰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一说十年)刊行。《大藏经补编》则收有金陵刻经处之刊本,内分《随笔》(即《初笔》)、《二笔》、《三笔》三部。本书系云栖祩宏晚年的随笔文集。其中,《初笔》一六一条、《二笔》一四一条、《三笔》一二五条。三笔合计,共有四二七条。内容所述为作者个人的见闻、求道过程、对宗教界的批判,以及论教义、禅净优劣、儒佛融合等方面。不仅将本身的圆熟思想表露无遗,同时也彰显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的思想动向。此外,书中并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的自序,及钱养庶撰于崇祯十一年(1638)的后跋。在日本则有承应二年(1653)的刊本。

大普贤陀罗尼经

大普贤陀罗尼经

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