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作者:佚名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一卷,佚名,梁张保达题记,尾题大目犍连变文,编号二八五八。 唐五代变文。敦煌卷子写本。今存写本凡九种,七种为残本,一种首尾完整而略有缺漏,一种首尾完整,题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结尾有“《大目犍连变文》一卷”和“贞明柒年辛巳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安俊写”字样,当抄写于五代后梁时。内容写目连母青提因隐匿供养诸佛的资财,堕入阿鼻地狱。目连成正果后,不见其母,而得已升天庭的父亲启示,入冥间寻母,见母身受苦刑,援救无术,乃求诸如来。如来率八部天龙,打开地狱,救出青提。目连去王舍城乞得饭食奉献母亲,青提则因贪婪之心未灭,食未入口,即变为猛火。如来嘱目连广造盂兰盆,每年七月十五广济饿鬼,青提始可得救。故事据《佛说盂兰盆经》敷衍而成。敦煌卷子写本另有写目连救母的说唱本,残本,其体制与变文相若,今人拟题为《目连变文》。又有《目连缘起》,亦写目连救母故事。唐代以转变形式演唱目连故事已相当流行,孟棨《本事诗》记有张祜见白居易时,即以《目连变》唱词相答问。后世戏曲、曲艺多有演唱目连故事者。宋有杂剧《目连救母》,明清有《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劝善金科》及宣卷等。近代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曲,习称“目连戏”。

猜你喜欢的书

傻瓜吉姆佩尔

傻瓜吉姆佩尔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原是用意第绪语写的,由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1953年译成英语,产生了广泛影响。 姆佩尔是个诚实勤劳的孤儿,却一辈子被人欺侮。他有 “低能儿” “蠢驴” “呆子” 等6个外号,最后 一个外号 “傻瓜”居然成了他终生的别名。人家把一个放荡的、专门养私子的女人埃尔卡硬嫁给他,他从来没有与她同居过,却成了埃尔卡和别的男人生的6个孩子的爸爸。后来,埃尔卡得了乳房癌,临死前向他做了忏悔,吉姆佩尔便将所有的积蓄分给6个孩子,然后伤心地离开家乡到各地去漫游。辛格通过吉姆佩尔的悲剧揭露了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欺骗和虚伪,最后连这个 “傻瓜” 也醒悟到: 只有坟墓里才是 “没有任何纠纷,没有嘲弄,没有欺骗” 的世界。辛格以令人感动的激情和敏锐的洞察力描写下层劳动者的痛苦经历,他们心地善良,富有智慧和才能,但却遇到生活不公正的捉弄。

绝笔

绝笔

《绝笔》一书中收录了芥川《罗生门》《竹丛中》《鼻子》《绝笔》等短篇小说,芥川的作品更多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纪伯伦最著名的两部诗集:代表真理的小“圣经”《先知》和智慧格言集《沙与沫》,由著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生的箴言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笔下,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沙与沫》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起泰戈尔对一花一草的关注,纪伯伦则将目光投向更显得深邃而遥远的宇宙。“对于从银河的窗户里下望的人,空间就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巅峰之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1564—1616) 于1599年写成的一出历史剧。剧情紧接《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登基后,为取得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打算御驾亲征。他询问坎特伯雷主教,这次亲征是否师出有名。主教发表长篇大论,充分论证“他们拿不出什么理由可以反对陛下向法兰西提出王位的要求”。亨利五世踌躇满志,率军远征。在路经索斯安普敦时,他逮捕了剑桥伯爵、斯克鲁普勋爵和葛雷爵士三个卖国贼,因为他们接受法王的贿赂,阴谋杀害国王。清除了内患,军队又在法国边境首战告捷,一举攻下哈弗娄城。最后又在阿金库尔大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法王订立城下之盟,答应将女儿凯瑟琳公主许配亨利五世,并由英王继承法国王位。本剧以贺林希德的编年史为创作素材,艺术地展现了英、法两国在百年战争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阿金库尔大会战的历史性场面。剧中作为莎士比亚理想君主的形象--亨利五世的礼贤下士、谦恭宽大、英勇机智、临危不惧的帝王气概和美好品质都得到了生动具体的表现。剧中写他在大战前夕,作为一国之君能放下架子,亲自到兵营接触普通士兵,了解军情,就是极为传神的一笔。作者还刻划了几个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如毕斯托尔、尼姆、巴道夫等,他们继续在剧中创造着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图画,使剧作的主题、内容都得到丰富和拓展,从而具有宏大的史诗般的风格。剧作也表现了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在君主、政治、战争和人民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本剧与《亨利四世》、《理查三世》 一样,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作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哲学著作。写于1805至1806年之间,1807年出版。该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总导言,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初步基础。马克思称它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的产地和秘密” 。全书包括《序言》、《导论》和《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三篇正文。作者以其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和原则,阐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五个发展阶段,即: 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书中描述了一般科学或知识的形成过程,“伦理精神”就是这个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作者把伦理看作真实的精神,区别了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论述了国家、家庭和个人道德,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黑格尔反对个人主义,强调伦理的国家和全体。指出,个人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快乐。作者反对“为义务而义务” 的观点,认为纯粹的动机缺少感性和现实性,而感性是对义务的否定,感性是属于物质的方面。指出,在伦理行为中,利己与利他、保存与牺牲、此岸与彼岸,应该是统一的。善与恶也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欲望应当符合理性,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黑格尔还认为,道德行为不是从属于情感,道德是有意识性的,它依赖于对真理的认识。他指出,德行的享受,就是过“普遍性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伦理关系的冲突,其因在于个人行为离开了 “普遍性” 的本质要求,自我意识的所作所为与现实相对立,就变成过失,而且也获得了罪行的意义。本书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黑格尔以后的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他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亦称《金刚顶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简称《金刚顶经义诀》、《金刚顶义诀》等。密教著述。原有三卷,今存卷上。系金刚智所传《金刚顶略出经》的解释书。序中述《金刚顶经》出自南天铁塔之事及东传经过,并释偈颂及经题。释文逐段解释,但与今本金刚智所译《略出经》不合。初见于海云《两部大法师资相承记》,作一行造,并载“上卷有本,馀两卷缺本”。后或以释文语气作金刚智口述、智藏(不空)记,或作不空著。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