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所缘缘论
作者:陈那陈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沙丘
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一部著名科幻小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追忆似水年华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作家从1905年开始创作,全书共分为7部,15卷。第一部《通向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1919年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 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发表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1920~1921)、第四部《索多玛和峨摩拉》(1921~1922)。作者于1922年去世,生前写成的第五部《女囚》、第六部 《女逃亡者》、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都是作者死后发表的。小说主人公马赛尔生于富裕家庭,爱好艺术,常出入上流社会,结识了很多人,经历了情感上的种种波折。晚年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了文学创作,在作品中重新找到了失去的时光,虚度的岁月在艺术形式下才获得了新的意义。作品对贵族家庭和资产阶级家庭作了真实的描绘,还写了下层劳动者、音乐家、画家等各种人物。整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运用意识流手法,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注重描写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感受,穿插了大量的观察、分析和议论,使外部现实和内心感受融为一体。作品还大量使用隐喻,造成 一种奇妙的效果。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丰富、流畅。作品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选补遗
四十卷。宋陈仁子(约1279年前后在世)编。陈仁子字同俌,一作同甫,号古迂,湖南茶陵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 (1274)漕试第一。宋亡后不仕。著有 《牧莱脞语》。书前有庐陵赵文序,谓《文选》不当收 《封禅书》、《魏公九锡文》,又不当删《后出师表》,收 《九歌》不当止存 《涉江》,史论赞不当只取班固、范晔,而不取司马迁。此集收司马谈《六家要旨》、《鲁仲连遗燕将书》、刘邦 《鸿鹄歌》、扬雄《反离骚》、蔡琰《胡笳十八拍》、越人歌《李延年歌》等诗文,《四库总目提要》 皆讥其 “有乖伦理,不免陈腐”。此书兼补 《文选》未录诗文,传世之功,概不可泯。收入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西湖老人繁胜录
笔记。南宋西湖老人撰。一卷。西湖老人事迹未详,当生于宁宗时。其书成于耐得翁《都城纪胜》前。原无单行本,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宫廷庆典礼仪、民间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佛道生日、元霄灯品、瓦市勾栏,其中名目有他书不载者。清乐、七宝、香药、相卜各社,可见当时结社之不同门类。食店各色菜肴、果品、鱼虾、鸡鸭、鱼鲊、茶果仁儿、蜜煎等多至二百余种。诸色行市,共有四百四十行。并记各种杂耍,称“行七圣法,切人头下,卖符,少闲依元接上”。瓦市勾栏有: 说史书、杂剧、散乐、说经、小说、杂技、 傀儡、影戏、谈诨话等。全书反映南宋都市诸种社会相。 有 《涵芬楼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二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刊行《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别在北大、山东教育厅的讲演记录编辑而成。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发行。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申论东西文化及哲学的特质并标书其各自在“世界文化” 中的 “位置”。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由于人生态度的不同和意欲要求的方向的差别而导致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 “以意欲向前为根本精神”,由此有了个性的伸展、科学的进步、民主制度的建立; 中国文化“以意欲的自为调和折中为根本精神”,成就了中国的艺术和道德;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产生了宗教。西方文化是人类本来应有的第一期文化,中国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二期文化,印度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三期文化。暗示东方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断言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归趋是印度文化,而最近的未来文化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东方文化之不足在于没有第一期文化应有的充分发展,是谓之人类文化的早熟。若没有近代之东西交通,东方文化很可能要长此终古。东西文化的接触是东方文化的机遇,面对此机遇,中国对未来文化的对策应该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该书因论述东西方文化派的独特角度,体现了东方文化派回应西方文化的立场,受到广泛关注。某些观点,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共识。
毛诗类释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博,而以阐发经义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