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那

陈那
  • 姓名:陈那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那,意译“域龙”、“童授”、“授童”等。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唯识今学的主要代表,佛教新因明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卷三以及《大唐西域记》卷一○、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三章等,为南印度香至国(一说案达罗国)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后为小乘犊子部信徒,后改学大乘,传说他也是世亲弟子。能言善辩,和很多外道学者辩论皆获胜。曾在那烂陀寺讲《俱舍论》和唯识、因明学说。在认识论方面,立见分、相分、自证分,称“三分家”。他为“所缘”下的定义,即“有实体,令能缘识托彼而生”,以及“能缘识带彼相起”,被称作“有相唯识”说,是中国法相宗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其因明学说与古代正理派等的因明学说相对,称“新因明”,也是中国法相宗所传因明学的重要依据。陈那开创新因明,实现印度逻辑史上的一次飞跃。他把古因明类比推理改造为新因明的演绎推理;改“五支作法”为“三支作法”,并予以完善;创制“九句因”以判定因的正确与错误,进一步充实“因三相”的逻辑内容。主要著作有《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观所缘缘论》、《掌中论》、《取因假设论》、《因明正理门论》、《集量论》等。

猜你喜欢的书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著,1895年发表。《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的权力意志论,承袭了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观点,并加以引申、扩张和改造而成的。他将叔本华无目的,无意义的单纯的生存意志赋予了“渴望统治”“渴望权力”的目的。尼采认为,贪得无厌的权力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权力是生命的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和最高体现。书中阐述了权力意志不仅是有意识活动的人的本质,也是一切自然事物的本质。事物(包括人)之间的区别是权力意志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欺弱抗强的关系,强者永远靠牺牲弱者而生存,强者必然要征服、压迫弱者。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全部历史过程和内容。书中明确指出:“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认为社会的等级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我的学说是: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人是非动物和超动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他认为只有出现了超人,人类才能免于退化、堕落。这个超人有极大的权力欲和统治欲,其言论就是法律,人民必须服从他。超人又是最残暴的,他为实现权力意志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不受任何良心责备。尼采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垄断资产阶级要求采取新的统治方式的思想意识。他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不但为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思想材料和理论根据,而且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尼采哲学中的某些观点。如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萨特就很欣赏尼采哲学;我国“五四”运动时期,一些反对旧传统、主张打倒孔家店的进步知识分子也曾评介和利用过尼采哲学。欧洲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派也曾利用尼采的思想反对权威、反对传统。因此尼采哲学的影响又是很复杂的。

怀星堂集

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 (1492) 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此集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以闻所刻,共三十卷;卷一、卷二为骚赋,卷三为乐府,卷四为古调,卷五为歌行,卷六至卷八为近体诗,卷九为古体诗、箴铭,卷十、十一为论议,卷十二、十三为书牍,卷十四为碑版,卷十五至二十为传,卷二十一至二十九为纪叙,卷三十为外教。祝允明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诗文亦较有特点,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虽有些过誉,但亦说明其诗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诗的取材丰富,而且语言华美,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也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自成一家。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六十卷。宋章定 (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作于嘉定己已 (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于前,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分隶,再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贾执有《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其书久佚。但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其体例与此书相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一书,可能为章定仿效而作。所列共一千一百八十九姓,其中单姓一千一百二十一,复姓六十八。书中所录前代诸人,偶尔有颠倒和疏漏。如冯姓,以春秋冯简子列首,依次为冯唐、冯驩。汉人列在战国人之前。同时,上党守冯亭事却不载。但对于宋代人记述颇详。其人其事,往往为史传所不记。可以弥补史书之不足,为考证者提供了资料。有宋坊刊本、《四库全书》本。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内容与《真诰》、《真灵位业图》有联系,盖出自六朝末。述修真由浅入深所经历的等级。图已佚。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二十卷。作者不详。是书卷首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等四家序言。书中所采之注不过百家,但为了夸耀繁富,故虚称千家,与事实大不相符。其诗句、篇后之评论,皆为刘辰翁之语。《四库全书》编辑者怀疑此书为高楚芳所编。书中注评真伪错杂,后人多有评论。但有宋以来,以杜诗注释之书很少有专本流传于世,唯此书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功不可没,不可废而不传。有嘉靖丙申明易山人校刊本、明靖江王刊本、阳湖孙氏刊本、宋建阳刊小字刘辰翁批点本、涵芬楼藏宋麻沙本、雪根书屋刊本、元麻沙本、明万历中许氏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新论

新论

东汉桓谭著。《后汉书·桓谭传》载:“谭著 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共十六题,分别 是:《本造》、《王霸》、《求辅》、《言体》、《见征》、《谴非》、 《启寤》、《祛蔽》、《正经》、《识通》、《离事》、《道赋》、《辨 惑》、《述策》、《闵文》、《琴道》。《琴道》一篇由班固续成。 书中反对谶纬迷信,指出“灾异变怪者,天下所有,无世 而不然”,只有通过人事努力才能使“咎殃消亡而祸转 为福”。反对长生不死的迷信,认为“生之有长,长之有 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是人的愿望所无法改 变的。特别突出的地方是阐述了形神关系,指出:“精神 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 空”。书中也有天文学和宇宙论方面的内容。王充认为 《新论》“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 不证定”(《论衡·超奇》)。原书已佚。清严可均《全后汉 文》有较详辑本。但严辑本多有附会,近人又从《事类 赋》、《艺文类聚》中辑出部分遗文,与严本校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