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与人生

作者:惟贤
般若与人生

《大般若经》为大乘经典,共600卷,含有20万颂。“般若”是印度语,汉译为“智慧”,不同于凡夫的世智辨聪,指的是“无我慧,”即“人无我慧”和“法无我慧”。“人无我”是指对所谓主观上的东西不起执着,“法无我”是指对主观所对待的一切客观现象了了分明,不起执着。般若的精神是淡泊宁静的,般若的精神是安详柔和的,般若的精神是慈悲喜舍的,般若的精神是大智无我的。惟老提倡,进入佛门,走上光辉的道路,应该继承般若精神,发扬般若精神,在发扬中,要与人生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使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般若智慧。 2000年2月22日,成都文殊院文殊阁初步工程完成以后举行“般若法会”,惟老受邀讲《大般若经》,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提纲地讲,但已把大般若经之精华讲得明明白白,并讲了应如何把般若精神贯彻落实到现实人生中去。读后直觉深入浅出,“般若”智慧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

猜你喜欢的书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于1830年动手写作。诗人死后,这篇小说经过书报检查机关的大肆删节和歪曲后才得以于1837年在《现代人》上发表。小说的反农奴制思想十分明显,作者还拟了一份提纲,其中提到农民暴动。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中别尔金这个人物,作为说故事人的形象,在《别尔金小说集》各篇里头倒是看不出来,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这一篇中却表现得相当鲜明。这是个智力不甚发达的地主,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通过他具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头脑进行“研究”,结果却展现出了农奴制下农民群众的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反映了俄国农村数十年间衰败的历史。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进行现代重构,对儒家“学统”批判中进行转化,对儒家“政统”通过“内圣外王”重新梳理。本书是从他的《师道全书》60卷及其他单行本中挑选出来汇集而成。

闽县乡土志

闽县乡土志

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知识,遽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枘难入。惟乡土之事为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

七国春秋平话

七国春秋平话

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求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此书演乐毅伐齐事。乐毅伐齐,复齐者实为田单而非孙膑,但此书所记仍以孙膑为主,田单仅于火牛破燕时连类及之,且谓遵孙膑之命,全与史实不符。所叙乐毅、孙膑的斗法,双方师傅下山助战,还有鬼谷先生大破迷魂阵等情节,诡诞不可究诘,神怪色彩尤为浓厚。此种原始性的人鬼斗法,大抵产生于战国以来的阴阳方术之士,其根源相当悠久。

诸史将略

诸史将略

十六卷 , 题(明)刘畿撰,吴承恩等编。全书共十六卷,收辑从上古到明初史籍所载诸多有关军事将领的故事。书前序说明了编书者的意愿是希望通过这些名将故事教化有志青年,为国家储备军事人才的目的。是书为战例选编,从夏商到明初共382 例。每例加有标题,体现战略战术思想 较明确。其各朝战例数如下:夏2、商1、 周3、春秋66、战国27、秦3、汉59、三 国25、晋31、南北朝41、隋唐69、五代 16、宋30、明10。此为明嘉靖45年杭州毛钢刊本。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称教诫律仪。又作行相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凡二十三章四六五条。卷首有自序,谓研钻义学之盛,诸善律仪渐趋废颓,然护持正法阐敷遗教,不能不重律规,故作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