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妙伦禅师语录

作者:断桥妙伦
断桥妙伦禅师语录

《断桥妙伦禅师语录》又名《断桥和尚语录》。辑录其住瑞峰祗园、瑞岩净土、国清教忠、净慈光孝禅寺等四会语录及法语、佛祖赞、自赞、偈颂、小佛事、行状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断桥妙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御纂周易述义

御纂周易述义

清傅恒、来保、孙嘉淦等奉敕撰。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历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著有《孙文定公文集》等多种。是书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蕴,故赐名曰述义。所解皆融今群言,摘取精要,不罗列姓名,亦不驳辩得失,而随文诠释,简括宏深,以实用为本,大旨谓《易》因人事以立象,故不涉虚渺之说与术数之学。其观象多取于互体,尤能发明古义。其版本有: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山大图藏。《四库全书》本。

历代名臣奏议

历代名臣奏议

明黄淮、杨士奇等辑。三百五十卷,无序。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黄淮是洪武(1368—1398)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永乐(1403—1424)初曾直文渊阁,历翰林编修、侍读、左庶子、右春坊。仁宗即位(1424),擢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进少保户部尚书,仍兼大学士。杨士奇,永乐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保、少傅,并兼兵部尚书。宣德三年(1428)进少师。本书辑周至元(前1122年—1367)历代名臣奏议,于宋尤详。内按事类分门,有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治道、法祖、储嗣、内治、宗室、经国、守成、都邑、封建、仁民、务农、田制、学校、风俗、礼乐、用人、求贤、知人、建官、选举、考课、去邪、赏罚、勤政、节俭、戒佚欲、慎微、谨名器、求言、听言、法令、慎刑、赦宥、兵制、宿卫、征伐、任将、马政、荒政、水利、赋役、屯田、漕运、理财、崇儒、经籍、图谶、国史、律历、谥号、褒赠、礼臣、巡幸、外戚、宠倖、近习、封禅、灾详、营缮、弭盗、御边、夷狄等门、其中“治道”一门有御史王朗上疏魏文帝育民者刑疏等目;“法令”一门有廷尉张释之与汉文帝奏对、魏征谏止太宗滥罚等目;“慎刑”一门有路温舒上书汉宣帝尚德缓刑等目。

驳五经异义

驳五经异义

经学著作。东汉郑玄著。一卷。东汉许慎撰《五经异义》十卷,叙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不同内容。郑玄对此有许多不同意见,故著《驳许慎五经异义》。唐宋间二书皆佚,宋以后出现各种辑本。今本《五经异义》,辑自《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等书。《驳五经异义》则辑自《三礼正义》,其最早辑本署名王应麟,但无确凿证据。清人对此辑本进行校订,把其中许、郑原文并存者列于前,仅存驳文而阙许氏《异义》文者附于后,编为今本《驳五经异义》。此外,还将朱彝尊《经义考》与惠栋所辑佚文五十七条,编为《驳五经异义补遗》一卷,附于书后,收入《四库全书》。该书又有王复辑本,见《榕园丛书》和《艺海珠尘丛书》;孔广森辑本,见《道德堂遗书所见录》;黄奭辑本,见《汉学堂丛书》与《黄氏遗书考》。

二程外书

二程外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3家,又传闻杂记,共152条,以补《遗书》所未备,均以 “拾遗”标目。自谓取材较杂,真伪相间,不如《遗书》之精审,故称为《外书》。此书虽“记录未精,语意不圆”,但“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2) 。认为 “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尽命”(《二程外书》卷11)。主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 (同书卷1) 。是研究二程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河南程氏全书》,《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洪氏唐石经馆丛书》、《四部备要》收录《河南程氏外书》。

法华龙女成佛权实义

法华龙女成佛权实义

法华龙女成佛权实义,一卷,宋源清述。

大乘起信论义疏

大乘起信论义疏

凡四卷。隋代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又称起信论义疏、起信论疏、净影疏。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而成。于文前,先分判声闻、菩萨二藏,与修多罗、毗尼、毗昙三藏,而将起信论摄属二藏中之菩萨藏,与三藏中之阿毗昙藏,其次阐述起信论以八识之理为体,而以行法为宗。其后,解释起信论之题号及撰号等。其下,则为起信论之逐文解释。本书文义浅陋,差谬处颇多,或疑非慧远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