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大要讲记

作者:智敏上师
俱舍大要讲记

全书以《俱舍论》九品为框架,省略繁复辩论,聚焦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基础义理,以及因果业力、解脱次第等核心内容。其特色在于打破「小乘」标签,凸显三乘共通属性,融入实修窍诀与图表工具,以现代语言阐释古老教义,如将五蕴与认知结构对比,让深奥法理贴近生活。 作为智敏上师俱舍系列的提纲之作,它与《颂疏讲记》《表释》等著作形成从浅到深的学习阶梯,豆瓣读者评价其「易读易懂,能快速建立佛教世界观」,是初学者的首选入门书。同时,上师强调背诵《俱舍论》本颂,配合多宝讲寺官网的讲座资源与其他注疏,可避免片面理解。

猜你喜欢的书

[嘉靖三十六年]耀州志

[嘉靖三十六年]耀州志

陕西地方志。明李廷宝修,乔世宁纂,十一卷。廷宝,山西曲沃人。官州同知。世宁字三石,耀州(今耀县)人。耀州志乘始修于明嘉靖六年,惜内容疏略,仅具二卷,故李、乔等人遂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修成此志,约六万六千字。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纪事、艺文九志。平列分目体。地理志载历代沿革、山川河渠古迹陵墓,记渠十余条。艺文志著录书籍七十种,有令狐德棻碑等,于文学、历史有参证价值。此志在明志中体例虽属完备,但叙事简略。有嘉靖三十六年刻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增补本,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中国方志丛书》本等。

焚剑记

焚剑记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8月《甲寅杂志》第一卷第八期。作于1915年。叙宣统末年志士独孤粲的爱情悲剧。广东没落富家子弟独孤粲,为人孤洁耿介,因得罪权势而潜逃深山村中,遇村姑刘阿兰,两相爱慕而成婚。三年后,兵乱荒村,独孤粲携阿兰与其妹阿蕙逃奔香港谋生。途中,他目睹暴兵残酷洗劫村落的惨象,救出濒死于枪火中的农民周阿大,又搭救因不堪后母虐待想投海的孤女媚娘。在流离失所中,阿兰两次被逼婚出走,终于暴卒异乡。阿蕙被迫嫁于先亡人,成了活寡。独孤粲在悲愤之下,仗剑远游,为友复仇,为民除害。最后,他焚烧宝剑,与周阿大浪迹四方,不知所终。作品反映了清末社会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悲惨现实,表现了人民的善良、侠义的品质。小说把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置于社会悲剧之中,主题深刻。惟情节枝蔓过多,结尾的安排使作品的基调更趋于感伤。

南冠草

南冠草

诗别集。明夏完淳著。一卷。本集内的诗都作于被捕时及狱中,故取“楚人南冠”之典名集,以明志向。原单行本未见传本, 今均将集内诸诗统编入《夏内史集》中。

汉奸叛国丑史

汉奸叛国丑史

世界上的“正义”和“丑恶”,永久是站在两个极端的。
中华民国自从揭开==战争的幕幔,一方面是军民一体的抗战,另一方面却是恐曰份子的叛逆,一方面是“正义”的呐喊,另一方面则是“丑恶”的暴露。由于某些毫无节气的惊伙们之附敌,八年来造成了民族抗战史上污秽的一页,中国正和欧洲的法国、波兰、挪威等同样,在整个战斗时期出现了不少与贝当、赖伐尔、葵士林们并称伯仲的人物,认敌作父,祸国殃民,做了民族千古的大罪人。

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

诗人评传。今人陈寅恪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陈寅恪文集》之七。全三册,八十馀万字。分缘起、清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五章。此长篇专著为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晚年的一部力作,对明清之际传奇式的女诗人柳如是的身世、事迹和作品都有精辟的考论,资料丰富,考辨精详,力辟种种讹传之谬。同时还涉及同她有交往的几位诗人,其中最主要的是幾社爱国诗人陈子龙和东林党领袖人物钱谦益。作者考证柳如是用过的许多名号,有:杨爱、云娟、美人、影怜、杨朝、朝云、柳是、柳隐、柳因、柳如是、蘼芜、河东君等。作者指出:“河东君本末,则不仅散在明清间人著述,以列入乾隆朝违碍书目中之故,多已亡佚不可得见,即诸家诗文笔记之有关河东君,而不在禁毁书籍之内者,亦大抵简略错误,剿袭雷同。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揣测。故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又叙其受李存我、陈子龙、钱谦益影响,及参加幾社的活动等,理出了她思想成长的轨迹;尤其考述她支持钱谦益暗中谋划反清复明的组织活动之事迹,从而对饱受贬毁的钱谦益提供了重新评价的依据。

般若心经斫轮解

般若心经斫轮解

般若心经斵轮解,一卷,明通容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