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沩密印寺养拙明禅师语录

作者:养拙正明
大沩密印寺养拙明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 “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出家后唯以苦行磨砺性灵,一天看见一僧人读万峰语录,恍然大悟,诸种密印皆悟。后尝有云:“迷因悟有悟,以迷生迷悟两忘”又有云:“入得三界混于常流,识得固事无处停留”。所撰《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详载了他自己生平学法所得所云。是了解正明法师的参考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癸未刊本。

养拙正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孙明复小集

孙明复小集

宋代诗文别集。1卷。孙复著。《文献通考》载孙复有《睢阳集》10卷,《宋史·艺文志》称有《孙复集》10卷,两书皆不传。后人重新收集,得文19篇、诗3首,更名《孙明复小集》,并附有序、题识和欧阳修所撰《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四库全书》本未收序,题识、墓志铭等。孙复文章,在宋初文体卑靡之际,颇有别开生面之意。孙复与尹洙共同继承穆修、柳开复古之风。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根柢经术,谨严峭洁,卓然为儒者之言,与欧、苏、曾、王千变万化务极文章之能事者,又别为一格。”惜其所传甚少,不得窥其全貌。另有《孙明复小集》3卷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问经精舍校刊本。《宋文选》所收《孙明复文集》,分为2卷。

汉滨集

汉滨集

诗文别集。南宋王之望撰。十六卷。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后寓台城。绍兴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时,累官参知政事,寻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后曾以功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旋又罢去。原有集六十卷,已佚。清人从《永乐大典》中采撮裒缀所存十之三四,成今本。有赋三首,古体诗三十五首,近体诗一百三十八首。其他各体文三百二十六首。之望历官颇有政绩,唯隆兴时力主和议,以割地啖为计,故为人抨击。“其诗文则皆疏畅明达,犹有北宋遗矩。诸札子亦多足以考见时事,与正史相参,未可遽废。”(《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刍荛集

刍荛集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在京师,参与翰林纂修,好荐士和陈说国家大计。朱棣兵陷京城,他留书别友,入应天府学,自缢于尊经阁。著有《纲常懿范》、《进思集》。是集为其孙应鳌所编。凡诗三卷,赋及杂文共三卷。大抵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其矩度波澜,亦具合古法,不在当时作者下。然世不甚称,殆因为以气节相掩。史称周是修由霍邱训导,迁周王府纪善。王多不法,周是修动绳以礼。今观集中,《修己十箴》与《保国直言》二篇,盖即是时之所作。末附解缙所作志铭及杨士奇所作传。但志铭与传均有一定出入。盖解缙所作志于永乐九年(1411),党禁方严,故讳其事,而杨士奇作于宣德四年(1429),时公论稍明,故著其实。今观其集,诗文亦肖有其为人,忠直耿介。诗作左调逸情,寄托遥深。文则忠言耿耿,颇动人心。虽不以诗文名,亦自有价值。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洛阳记

洛阳记

地理志书。西晋陆机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奏报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始,至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清廷查明“叛产”(即清廷镇压起义,查收起义者的财产),酌定章程止。本书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林爽文反清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这次起义与天地会的关系,对清廷为镇压起义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军事部署及善后措施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真实、全面、具体的叙述,是研究林爽文起义和天地会历史的重要史书。该书共七十卷,卷首五卷。卷首五卷刊载了清高宗有关镇压这次起义的谕旨、批答奏章、御制诗等。该书后收入纪昀等纂修的 《四库全书》 中。

佛教真面目

佛教真面目

编者按:不少读者来信说,《禅》刊上的文章太专,不便于初学者宏观把握佛教的真精神。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佛教,我们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把唐密冯达庵大阿闍黎的《佛教真面目》介绍给广大读者。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它史论兼顾、点面结合,线条清晰,说理透辟,文辞简约,易于大家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