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拙正明

养拙正明
  • 姓名:养拙正明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蒲阪(今山西蒲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649
  • 民族族群:

养拙正明(?—1649),俗姓常,蒲阪(今山西蒲州)人,二十岁时,在普陀出家,既而往金粟、黄檗参学,有一天听到僧诵“万法归一”语,恍然大悟,后来远承沩山灵祐的道统,住持大沩山密印寺(今湖南宁乡)。有《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一卷,《贩书偶记续编》著录。

养拙正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卡迪央王妃的秘密

卡迪央王妃的秘密

《卡迪央王妃的秘密》最初于一八三九年八月在《新闻报》上分成八个章节发表,标题是《一位巴黎王妃》,一八四〇年四月,由苏弗兰书屋作为《歌剧之乡》丛书第一卷出版,取消了文中的小标题,但保留了原有的章节。篇末署明写作日期为一八三九年七月。一八四四年九月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十一卷,属“巴黎生活场景”,标题改为《卡迪央王妃的秘密》,取消了章节的划分,篇末所署写作日期改为一八三九年六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人间喜剧》中著名的高等贵族交际花卡迪央王妃,此人在《古物陈列室》中已经作过十分精彩的表演,七月革命以后,她人近中年,权势、财产一落千丈,居然能够审时度势,对自己的归宿作出妥善的安排,其盘算之精细,手段之巧妙,不亚于最高明的政治家、外交家。巴尔扎克对她的描绘,一贯采用嘲讽、揶揄的口吻,却并无丑化或漫画化的目的,甚至不无钦佩之意,倒是《幻灭》中那位目光锐利、才华盖世的德·阿泰兹,在这一场景中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撰人不详。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全篇由「弟子方文」就《净明黄素书》中有关道法向「真师」提问,真师逐一解答。问题涉及内丹、度人经法、五雷神法、剑诀大丹法、六丁玉女法等方术。书中引述钟吕丹经,其说受全真道影响。

归藏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 “《归藏》四千三百言”,又 《北堂书抄·艺文部》 引 《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书法著作

毛诗

毛诗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

正法华经

正法华经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为法华经现存三译本中之最古者。本经译于太康七年(286),由聂承远传译为华语,张仕明、张仲政笔受,竺力、帛元信共同参校。本经之原本乃于阗国王宫所藏六千五百偈之贝叶本,经中含有大量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所无之譬喻故事,且品名异于妙法莲华经者亦不少,故为对照研究法华经之重要资料。全经共有二十七品,内容与罗什译本大致相同。然药草品(罗什译为药草喻品)中有迦叶之问答及日月生盲之譬喻;授五百弟子决品(罗什译为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入海取宝之譬喻;药王如来品(罗什译为法师品)中有宝盖王及千子善盖太子法供养之事;又诸咒皆翻梵为汉;于总持品(罗什译为陀罗尼品)与乐普贤品(罗什译为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有关陀罗尼之汉译出入甚大;将提婆达多品与见宝塔品合为‘七宝塔品’;光世音普门品(罗什译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无‘重颂’;嘱累品列于最后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