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家龟鉴

作者:清虚休静
禅家龟鉴

全一卷。朝鲜清虚休静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书中载明参禅工夫之要旨,并附略解。其内容系论述一物不生不灭、心佛众生、教禅二途、祖师公案、话头工夫、无生空、戒定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持咒礼拜念佛、听经看经、出家修道、无常、忏悔、临终、宗师、五家家风、临济宗旨等八十余条,并附评语或偈颂。全书所引有关经说及诸师之说极多,例如虚空藏经、思益经,涅槃经、梵网经、因果经、传灯录、庄子等诸典,及六祖、神会、永嘉、仰山、云门、百丈、黄檗等诸师之说。本书卷首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自序,卷末则有万历七年(1579)弟子松云惟政之跋。本书被视为休静之代表作,为朝鲜习禅者所不可缺少之入门书。休静之遗作,除本书外,另有儒家龟鉴与道家龟鉴,与本书合称三家龟鉴。

章节列表

升序↑

清虚休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幕间

幕间

伍尔芙辞世前的后一部作品,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小说。届时作者的艺术技巧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小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村庄里的故事。作者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构成错综复杂的图景,借此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吴尔夫的幽默和讽刺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象征十分奇特,寓意深刻。

理想国

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四主德”说,即一个国家必须同时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道这四德的性质,才称得上是理想国。而实现理想国的根本途径是让哲学家担任治国者,或让治国者学习哲学。作者指出认识“善”的理念是治国者学习的最高目标。在书中作者还阐发了他著名的“理念论”,即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普遍绝对的理念世界,它独立于现象世界,凡美的、公正的或善的具体事物其真实性都来自“美”、“公正”、“善”等理念。作者认为,因为哲学家懂得“善”的真谛,所以只有他才能治理国家。他还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而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的和谐相处(在理性的引导下)就会造就一个公正的人。作为个人放大的国家,与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相应,是政治家、军人和劳动者,当这三部分人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和僭越的时候,国家便有了公正。作者强调了美德即是和谐,和谐的首要因素就是公正。公正是社会中的支配力量,它是调节公共社会生活的原则,也是个人生活价值的标准。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指出了理想的国家,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在于培养哲学家,训练保卫国家秩序的军人,提供大量安于生产,服从统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该书是作者关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方面的一部综合性著作,是他中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总结,该书是人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了解2000多年来的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必读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卷,旧题元吴澄著。其书以三百六十天,五天为一候,共七十二候,又以七十二候分属二十四气,各加训释。吴澄作《礼记纂言》,曾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但并未闻其著有此书。书中说多矛盾肤浅,故清儒多以为此书为好事者托名吴澄。

唐宋词启蒙

唐宋词启蒙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宋词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宋一百多位词人的代表性词作,逐首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兼以谈论词的发展历程,词的艺术特色,词人的心境和情怀,行文流畅,明白如话。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通天澹崖原禅师语录

通天澹崖原禅师语录

2卷,清 超原说,明德等编(依驹本印)。上堂小参示众拈古颂古代古联芳偈赞疏序文集不二草行实。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又名《禾山超宗方禅师语录》、《超宗方禅师语录》。宋超宗慧方述。绍兴十一年(1141)年序刊。主要辑录其上堂语、偈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