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作者:圆仁
记述838—847年唐代社会状况的旅行记。圆仁著。原书久佚,有多种抄本传世,现存最早抄本为日本京都东寺观智院藏本。最早刊本为1907年日本国书刊行会排印本,此后又有多种印本。中国1936年出石印本。还有英、法、德、日等文字的译本。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生于日本下野国都贺郡(今木县),日本天台宗高僧。838年随遣唐使入唐,曾到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巡礼,学习法华显教和真言密教,历时9年又7月。死后获日本清和天皇赐予慈觉大师谥号。著作还有《金刚顶经疏》、《显扬大戒论》、《入唐求法目录》、《在唐送进录》等十余种。本书共4卷,约8万字。第1卷述西渡入唐、扬州开元寺受学、经山东北上准备西行情况;第2卷述由山东经河北至五台山的情况;第3卷述在五台山受学及西去长安情况;第4卷述会昌灭佛及离开长安归国情况。全书记述自838年到847年间作者历经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区的见闻,涉及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及中日关系等各方面,诸如关于唐代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地方行政、驿站交通、公文书简、风俗礼仪、地方粮价、佛教宗派、寺院法规、规模及经费开支、会昌灭佛等等,都有重要记述。内容丰富,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本学者称本书为“东
猜你喜欢的书
文宪集
32卷,明宋濂撰。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自幼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推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明朝初年接受明太祖的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后主持修撰《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流放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谥“文宪”。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九年刊本、嘉靖庚戌刊本、康熙初裔孙既庭刊本、嘉庆十五年严州刊本、清康熙四十八年彭始博刊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大明水记
杂记。北宋欧阳修作。全文约600字,夹叙夹议,言情达性。先叙唐代陆羽《茶经》论水要旨,次谈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着,开门见山地指出,张氏说陆羽评为第四等的虾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天台山千丈瀑布,“皆(陆)羽戒人勿食,食而生颈疾”。最后欧阳修说:「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对辨水之论做了一番较为公允的结论。
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
内丹学著作。清代傅金铨撰,十二卷。卷一有自序、发凡、总论,及三关、天心、玄牝、神室、大衍图五幅。卷二论法财侣地,卷三论鼎炉符火,卷四为明理习静,卷五为炼己筑基,卷六为知时采药,卷七为还丹温养,卷八为脱胎乳哺,卷九为应世立功,卷十为天元归极,卷十一、十二为女金丹。每章广征博引,阐幽抉微,将历代圣真自黄、老、钟、吕与南五祖、北七真以下数百名丹家要语,分门别类,显而出之。
颅囟经
中医儿科学著作。二卷(一作3卷)。东汉卫汛(一作卫沈)撰。卫汛,汉魏间医家。张仲景弟子。精医术,有才学,名闻当时。相传撰有《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经》,均佚。因小儿初生颅囟未合,证治各别,故取以名其书。本书首记儿科脉法,次列病症,详细地论述了小儿惊痫、疳痢、火丹等症,载方42首。原书自明以后亡佚,有辑佚本。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为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于作者,一说是托名周穆王时“巫师”,待考。有《当归草堂丛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1503卷。全称《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嘉庆初年大学士庆桂、董诰等奉敕修纂。书中记载了清高宗弘历自雍正十三年(1735) 八月继位,至嘉庆四年 (1799) 正月卒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如登极、典礼、祭祀、视朝听政、册封、巡幸、诏谕、诗文、文教、武功、遣使、出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对于研究“康乾盛世”的形成和所达到的程度,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金胎两界师资相承
通称《海云血脉》,与《造玄血脉》相对。密宗谱系图表。唐海云集。一卷。共两图:一金刚界谱系,作于唐大和八年(834)八月二十日,末署“净住寺梵字传教沙门海云集”,与所撰《略叙金刚界大教王师资相承付法次第记》同时;一胎藏界谱系,于同年十月八日作于五台山大华严寺,末署“净住寺传教比丘海云集”,与所撰《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同时。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