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志

作者:印光
清凉山志

亦称《五台山志》。佛教史志。印光撰修。八卷。成书于民国22年(1933)。系以明代《清凉山志》为基础,参考群籍重修而成。较明志增补了清乾隆二十年(1755)至嘉庆年间共五十余年的内容。此书共分十部分,记述了五台山的山川地貌、自然景观和佛教史迹等。全书记述有名可考的佛寺一百零四座、名僧六十三人和其他人物百余人。书中还收辑历代帝王、百官等有关五台山佛教的诏令、碑记等,共七十余篇。1937年,本书与《普陀洛迦新志》、《峨眉山志》、《九华山志》汇编,由弘化社出版,后有上海国光印书局铅排本。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安平县志

康熙安平县志

十卷,陈宗石纂修,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经患立堂藏板。

在官法戒录

在官法戒录

四卷。清陈宏谋著。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 (今桂林)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两广总督、署湖广总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本书是他任地方督抚大吏时所作。书前有自序,其中说,地方胥吏舞文弄墨,作奸犯科,干出了种种罪恶勾当,其原因在于不知礼义的可贵,丧失了廉耻之心。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于是,陈宏谋在理政之余,采集史籍中所载的吏胥之事,并加论语,结集成书,名为《在官法戒录》。目的在于,使天下之人、包括男女老少及贵贱贤愚者,均引为教训,以戢息恶念,发扬善心。书分四卷:卷一为总论,卷二、卷三为法录上下,卷四为戒录,备列了善吏招致吉祥、恶吏招致祸殃的事迹。可以看出,作者在教导胥吏弃恶从善方面,确实是煞费苦心,但是书中的因果报应在实际上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有乾隆刊本。陈宏谋著有 《培远堂全集》。

咽喉秘集

咽喉秘集

《咽喉秘集》,喉科专著,一卷。撰著者名佚。全书分总论、证治、列方三部分。总论部分首叙喉症辨证须辨病因、辨六脉、辨分经,次论咽喉治法要说十五则,继列喉症四绝症、十六绝形,最后为脉式及针穴。证治部分先列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论及咽喉口牙诸疾,今存二十二症;次列张氏七十二症治图说,分门别类,有咽喉门十一症、乳蛾门七症、喉痹门七症、喉风门十二症、喉痈门十一症、舌门十三症、小舌门五症、杂门六症。列方部分包括汤药十三种、丹药三十种。本书条理清楚,叙述详备,用药精炼。首创“六味汤”,凡喉科七十二症,均可服用,“不论红白,初起口饮一服,后再加减”,此方为后世不少医家沿用;再如玉锁匙、通关散、回雪方等方药亦广为流传。尤其七十二症分类,切合临床,对后世影响较大。现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抄本(题署《养心小圃喉科》)、清同治元年(1862)海山仙馆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合肥味古斋刻本、清善成堂刻本等二十余种,199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铅印本。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经言三跻之术,三跻即龙跻、虎蹄、鹿跻。其术渊源甚古,《抱朴子‧遐览篇》已着录「龙跻经」、「鹿卢跻经」。本书所谓龙跻者,指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下生云,可漫游洞天福地;虎跻者,聚为形而散为风,可乘风往来;鹿跻者,能助人日行千里,采食灵芝。是为道教分形变化,缩地飞行之术。书中详述修炼方法,如择日斋戒,立坛上供、吞印念咒、存想龙虎鹿现形而乘骑飞行等。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1卷,编者佚名。进士题名录是科举时代十分盛行的一种书籍,它的出现早在北宋,但留存于世的宋代进士题名录,仅有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的王佐榜和理宗宝祐四年(1256)的文天祥榜两种。宋代进士考试3年一取,放榜唱名后,先谒拜先圣先师,然后赴闻喜宴,列叙名人名氏、乡贯等,汇刻成书,谓之“同年小录”。绍兴十八年状元为王佐,共取进士330人,此书具列名氏,又有特奏名进士457人,此书只存1人,其他都已阙佚。这部同年录首载高宗御笔手诏,然后载廷试策问题目,又列出考官等名氏官职,最后才是进士题名,进士分为5甲,各甲依名次排列,每人名下列出姓名、字号、年龄、生日、籍贯、家庭情况及祖先3代名氏等等,记载极为详尽,例如第3甲第37名尤袤名下记:“字延之,小名盘郎,小字季良,年二十二,二月十四日生。外氏耿。永感下。第百九。兄弟四人。二举。娶唐氏。曾祖大成,故,不仕;祖申,故,不仕;父时亨,故,不仕,本贯常州无锡县开化乡白石里。父为户。”此书提供了绍兴十八年全部进士的详细而可靠的个人情况,而这些人后来又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此书对于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代的进士题名录大都亡佚不传,此书之有幸留存至今,是因为朱熹也在这一榜中,列在第5甲第90名,因此后来学者们就竞相传抄,明弘治年间会稽王鉴之重刻此书,甚至将书名改为《朱子同年录》,清修《四库全书》时才恢复原名。

程氏经说

程氏经说

七卷。不着编辑者名氏。此书乃程颐解经之语。《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二程全书》称《伊川经说》。内容包括《系辞》、《书》、《诗》、《春秋》、《论语》、《改定大学》。程颐之学,除《易传》另行于世外,其余全集中在这部书中。其中对《诗》、《书》、《论语》都是出于一时之论,并非专门着作。《春秋传》作为专着却没有完成。观崇宁二年序可知,《系辞》一卷,可能是后人掇拾成帙,以补其《易传》无系辞说之缺。其《改定大学》兼论明道之本,兄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