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集注
作者:朱棣章节列表
升序↑- 看经警文
- 旃陀罗引
-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重刊金刚经集注序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法会因由分第一
- 善现启请分第二
- 大乘正宗分第三
- 妙行无住分第四
- 如理实见分第五
- 正信希有分第六
- 无得无说分第七
- 依法出生分第八
- 一相无相分第九
- 庄严净土分第十
-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后记
猜你喜欢的书
教育心理学简编
本书是桑代克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的精编版,共3卷27章,分别阐述了人类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成因。作者系统地阐述了人的本性——“人当生命之初,即当父精与母卵结合为人时,就已经具备了无数确定将来行为的原始倾向”,亦即“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系统论述了学习定律的普适性,解释了练习成绩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了心理疲劳的原因和心理卫生的措施;深入讨论了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本书是桑代克的重要代表作,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对相关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等的专业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多汗家、积聚动气、疝证、淋浊、泻利、 胎产等, 分作17大类, 以问答形式, 而发明之。尤对各兼证之病因、病理、 证候、治法、鉴别等作了详尽阐释。案《伤寒论》所谓合病并病, 止言六 经兼证而不及杂病, 医家不明兼证之意, 往往脉证参差之际, 或顾此失彼, 或治此而妨彼, 为害颇深。张倬于此一一剖析, 使治病者, 不拘于一隅, 不惑于多岐, 亦可谓有功于伤寒矣。另书末所附十二经、奇经八脉、五运 六气、方宜诸源之论, 于伤寒学说研究亦具参考价值。本书不足之处在于 “其所用方药, 亦多偏僻, 恐难取正也” (汪琥语)。此书有清·金阊书业堂 刻本、《四库全书》本, 《伤寒大成五种》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张 氏医通》诸种本。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六年丁 未(1667) 金阊书业堂刻本;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藏有 清·康熙间刻本;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版本。
庚道集
道教。炼丹术书汇编。撰集人不详。九卷。内容有《文真子金丹大药宝诀》、《月桂长春丹》、《太上灵砂大丹》、《东坡三黄匮法》、《丹阳术》、《葛仙翁九转灵砂丹》、《升仙大丹九转灵砂诀》、《西蜀玉鼎真人九转大丹》等。卷二提到“北卢甘石一两,即回回名‘脱梯牙’”;于《蒲真人上品大药》下注“葛可久传陈庶子,庶子传授”,则结集人当为宋元时,故此书实可视为元代以前之丹法选集。而其选录之标准是“多取其尤者”(蒙轩居士书),故在丹法上较为精粹。自全真教提倡内丹以来,外丹渐次失坠,赖有是集得以保存。对于铅、汞、砒霜、硫黄等药物化合现象,其制备方法与制备器具均有详细记载。此外尚有其他某些药物制造方法,为《本草纲目》所采用。是研究古代化学和药物学的重要资料之一。收入《道藏》第六百零二、六百零三册。
咏怀诗
组诗。三国魏阮籍作。今存四言十三首,五言八十二首。后者尤著名。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当政,谋夺曹魏帝位,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剧烈,屠杀惨酷。阮籍对此深为不满,又常虑祸患及身,因作此诗以自抒胸怀。诗中表达了自己忧时愤世、徬徨苦闷的心情,以及求仙避世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上层的虚伪丑恶,则颇多讥刺。但迫于环境,不敢明白倾吐,故诗中文字隐晦曲折,并多用象征手法,形成独特风格。对后世咏怀、感遇一类的五言组诗颇有影响。
咸同朝将相琐闻
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番者。长江数千里,仅于老鼠峡、东梁山两遇官兵,未及交绥而退。总兵恩长陈胜元中炮落水死,而两江督陆建瀛,缩首金陵矣。建瀛之初出师也,中军以下属橐将弁整队伍,敬候大帅祭旗,而建瀛久不出,则与爱姬执手涕泣,不忍遽别也。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轨’。十二天系指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等护持世间之诸尊。本经内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而述二利二损,行者可随所祈愿之种类而行不同之供养法。此外,大正藏第十八册另收有供养仪式一卷,内容依大日经法摘录供养仪式之要旨,略述二十四法,并图示手印及真言。然译者不详,或谓亦系不空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