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忏悔文略解

作者:书玉
大忏悔文略解

一卷,清书玉略解(依驹本印),夫欲求生净域。先须洗浣身心。入圣超凡。必使根尘迥脱。所以如来。示忏悔之方。先德述修净之法。摄生之要。无逾此也。惟智者觉照愚者沉迷。故我本师见月老和尚。每于布萨之期。先令忏摩。然后说戒。

猜你喜欢的书

人间椅子

人间椅子

一共收录江户川乱步所撰写的变格推理短篇十五篇。《人间椅子》是乱步的第二十一则短篇。写一位有名的女性作家,收到一个沉甸甸的信封,打开看到一封很厚的书信。内容是一名椅子工匠的告白,他说曾经躲进亲自制作的豪华椅子里,最初被送到饭店,观察并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几个月后椅子易主,变为一位富裕的外交官座椅,其夫人是有名的作家,工匠爱上了作家……是一篇异想天开的猎奇小说杰作。

中国小说史

中国小说史

古典文学史著。郭箴一著。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9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较早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作,分上下两册,所收材料更为详尽,论述更加周密、系统。探索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中国小说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一章是长篇绪论,分别阐述“小说与社会”、“中国社会的轮廓”、“中国小说的演变”。作者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史“应阐明在社会发达之各阶段上,小说生产之形式及小说家创作地位,如何依支配底经济组织而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小说的发生、发展、灭亡并不是与其依存的社会的发生、发展、灭亡“步调整齐、息息相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者考察了从上古神话直至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中国历代社会环境下,小说的发生、兴盛和灭亡过程。正是着眼于小说与它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关系,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进而指出,“《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作者大声疾呼:“像这样的堕落的古老的社会,实在不值得再生存下去了;难道便不曾有一个时候的到来,用青年们的红血把那些最龌龊的陈年的积垢,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是一部富有理想精神,斗争性鲜明的著作。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更集中表现在最后一章有关新文学的描述上。作者站在进步作家阵营,提倡“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国防文学”甚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注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以及近义词的辨析。文选部分除注释词义外,还随文注释了一些语法现象。通论包括字典、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释和句读、文体特点和古代汉语常识等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基本知识。本书总结了各高校古汉语教学经验,创造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后来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正是沿袭了这种编排体例。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教材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是科学的,效果是良好的。三结合的体例非常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古代典范作品的讲授和阅读,给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以通论和常用词分析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古汉语必备的知识。另外本书的“通论”和“常用词”非常丰富,资料价值也很大。

读易详说 [标点本]

读易详说 [标点本]

南宋李光撰。十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绍兴庚申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因摅其所得,以作是书。故于当世之治乱,一身之进退,观象玩辞,恒三致意。”又云:“光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于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邦衡说《易》,真可与论天人之际。’又曰:‘自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其《序》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书中于卦爻之辞,皆即君臣立言,证以史事,或不免间有牵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训,将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非徒使上智数人矜谈妙悟,如佛家之传心印、道家之授丹诀。自好异者推阐性命,钩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于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辕而北辙,转不若光作是书,切实近理,为有益于学者矣。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兹从《永乐大典》荟萃成编,原阙《豫》、《随》、《无妄》、《睽》、《蹇》、《中孚》六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其《复》与《大畜》二卦《永乐大典》本不阙,而所载光解《复》卦阙《大象》及后四爻,《大畜》则一字不存,《系辞传》以下则无解,其为原本如是或传写佚脱,均不可知,姑仍其旧。其书《宋史》作《易传》,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或作《读易详说》,殊不画一,而十卷之数则并同,殆一书而异名也。今从《永乐大典》题为《读易详说》,仍析为十卷,存其旧焉。”

梧桐影

梧桐影

清人作之世情小说。题《寻私觅趋(趣)梧桐影》,亦题《新编梧桐影词话》,又题《新编觉世梧桐影》,十二回。未署撰者。刊本仅存啸花轩藏板本,由此可知是系清初作品,另有几种抄本。首卷议论性色二字。第二回叙和尚普占因强占叶心安之妻花氏被斩。自第四回起入正文,叙当时广为流传的三拙和尚和小官王子嘉事。三拙和尚与王子嘉专事奸淫,他们或同与某一贵夫人伙宿,或各行其事,淫秽无度。后经李御史私访,审明判决,处以死刑,人心称快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末世不遵戒律有五种可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