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译注
作者:圆悟克勤
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宋代禅宗僧人佛果克勤 (圆悟) 著。宋徽宗政和年间克勤住持澧州石门夹山灵泉禅院时, 将雪窦重显 (980—1052) 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经门 人编辑而成。善会曾以 “鸟含花落碧岩前” 的诗句咏夹 山,故夹山又称为碧岩,是为书名之来由。雪窦《颂古百 则》用偈颂的形式表达禅宗掌故,十分注意修辞,为丛林 称重。克勤则于每段公案和偈颂之前加一提纲式的垂示, 又在本文各句之后系以短小精悍的着语 (夹注),接着, 在公案和偈颂之后加以评唱,成为非常完全的著作,对参 究禅学者有较大的启发作用。自是书问世,宗门派别逐渐 倾于合流,而“禅机”也逐渐融化于 “诗境”。后大慧宗 杲(1089—1163) 担心此书造成不明根本,专尚语言的弊 病,故焚毁其版。但该书仍然流行,模仿该书的著作也不 断出现。在中国佛教史上,该书对于禅风的转变有深远影 响,曾传至朝鲜,并被誉为经典。
猜你喜欢的书
柯山集
又名《宛丘先生文集》。诗文别集。宋张耒(号柯山)著。是集宋刊本原有多种,卷数不一。汪藻《柯山张文潜集书后》曰:“文潜诗千一百六十有四,序、记、论、志文、赞等又百八十有四,第为三十卷。”绍兴十三年(1143),张表臣作《张右史文集序》称:“定取七十卷,号《张右史集》。”后周紫芝《书谯郡先生文集后》云:“归于所谓一百卷者,以为先生之大全焉。”《郡斋读书志》著录“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文献通考》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蜀刊本《苏门六君子集》,其中收《宛丘集》七十五卷。宋刻各本,皆久已失传。今传明清抄本及刊本,卷数与宋人著录皆不合。《四库全书》收《柯山集》五十卷,卷一至卷二赋,卷三至卷三○为诗,卷三一至卷五○为文。《武英殿聚珍版书》(广雅书局本)较四库本多《拾遗》十二卷。民国十八年(1929),田毓璠以聚珍本付梓,刊成《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附邵祖寿所编《张文潜先生年谱》。《丛书集成初编》又据聚珍本排印。另《四部丛刊》收《张右史文集》六十卷,据上海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另有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的点校本。
野老纪闻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有所补益。
古微书
三十六卷。明孙瑴编。瑴字子双。中国古代阴阳数术及谶纬迷信之学流传颇广,自隋禁图谶以后,其书大多不传。宋代只有易纬数种,至明代,所能得见者更是寥寥无几。瑴曾杂采旧文分为四部,统称“微书”。一曰“焚微”,辑秦以前逸书;一曰线微,辑汉晋间笺疏;一曰阙微,征皇古七十二代之文;一曰删微,即此书。至清代,前三书已不存,只存删微,便独当微书之名。珏从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书志及《太平御览》、《玉海》、三通等书中所援引的有关内容进行辑录,或数段、或数行、或数句,确定其先后次序,使诸纬书虽难见全貌,却也有了大致轮廓。包括《尚书纬》、《春秋纬》、《易纬》、《礼纬》、《乐纬》、《礼纬》、《论语纬》、《孝经纬》、《河图纬》、《洛书纬》。因此书文句艰涩,理甚难明,所以在每卷之前均有小引为之论次,卷中篇目有难以明了的,均以数语疏释,本文有古注的,录其原文,没有原注的,缀附异说为之旁通,对了解古代谶纬之学等文化现象颇有益处。但此书也有不少缺陷,其一,辑录有误,如把伏生《尚书大传》中的《洪范五行传》列入《书纬》,认为是大禹之作,显然错误。其二,遗漏颇多。如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五行大义》等,去隋未远,收录颇多而珏书未见。其三,所采各条,具不注其所录自何书,无以考证。现存有《删微》三十六卷,其一为明崇祯刻本,其一为清抄本。
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
四卷,唐菩提流志译,说五佛顶尊之陀罗尼。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经略念诵法、五支念诵要行法、五支念诵法。阐说三昧耶、不动尊、如来钩、普通真言、金刚甲胄等五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