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纂
作者:佚名
《楞伽经纂》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宋杨彦国纂,分七十一章,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指明真相分第一 ,了妄明真分第二 ,澄识明心分第三 ,超乘证幻分第四 ,有无俱遣分第五 ,渐净即顿分第六 ,离二种声闻分第七 ,常不思议差别分第八 ,生死涅槃差别分第九 ,一切法不生差别分第十 ,五无间种性差别分第十一 ,一阐提差别分第十二 ,三自性差别分第十三 ,观二无我分第十四 ,离建立诽谤分第十五 ,随类普现分第十六 ,空离自性分第十七 ,离言即义分第十八,卷第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二,无我如来藏分第十九 ,修行大方便分第二十 ,离缘因俱渐分第二十一 ,离言说妄想分第二十二 ,净离四句分第二十三 ,禅差别分第二十四 ,涅槃差别分第二十五 ,离言事自性分第二十六 ,如来神力建立分第二十七 ,因缘言说差别分第二十八 ,离惑乱见分第二十九 ,如幻差别分第三十 ,离名句形身分第三十一 ,离相止惑分第三十二 ,离四果差别分第三十三 ,二种觉分第三十四 ,离四大造色分第三十五 ,诸阴自性相分第三十六 ,离四种涅槃差别分第三十七 ,离妄想自性差别分第三十八 ,自觉一乘相分第三十九,卷第三,一切佛语心品第三,意生身分第四十 ,离五无间分第四十一 ,佛知觉分第四十二 ,佛等一切分第四十三 ,自得本住分第四十四 ,离
猜你喜欢的书
善终旅店
《善终旅店》原名《比利时短篇小说集》,为比利时近代短篇小说精选集,由我国现代文坛著名诗人戴望舒先生精心选译。本书主要选译比利时的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用佛兰芒语写作的皮思、德林克、都散、倍凯尔曼、曷佛尔、蒂麦尔芒、克尼思等人,以及用法文写作的特各司德、梅特林克、维尔哈仑、德穆尔特、克安司、勒穆尼、海伦思等人的作品共20篇。每篇作品都堪称经典,抑或浓挚动人,抑或苍老简括,在平淡朴素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故事。
上下古今谈
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朝花夕拾
散文集。鲁迅著。原名《旧事重提》。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收有1926年在北京和厦门写的散文十篇,曾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鲁迅在编集时作了《小引》和《后记》各一篇。这些作品都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从童年家庭生活和私塾生活的片断写到从家乡到南京、到日本留学和回国教书的种种经历,表现了他追随时代步伐,顽强奋进的革命精神,洋溢着对良师挚友的怀念,对黑暗世界的针砭和北洋军阀走狗文人的抨击。在艺术方法上,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记事为主,又有浓郁的抒情;既有逼真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既有形象,又有哲理;语言朴素自然且富有文采。
蚓庵琐语
志怪小说集。一卷四十条。清李王逋著。王逋字肱枕,浙江嘉兴人,少年习儒业,屡试不第,遂改作小说。 “说铃本”,首有徐发序,另有“古今说部丛书”本。是书主要记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之异闻怪事,发作者之感慨。如徐发序中言:录其生平所见异事,可以导人善而儆人恶者。主要内容如下:一、灾兆。如“瓮中作响”条,写崇祯甲申年秀水周瑞家水瓮中忽作响,如蝉鸣,或如人卧鼻息声,此兆主亡国。又有条目记崇祯甲申年城内外民家门上忽有红白圈,或×或点。后罹兵火,凡有圈之家必遭屠戮,×、点之家遭火焚,无者人房俱免。二、定数。如“富盛万年”条写张邑一豪族,子孙贫落,于是将祖上遗下的一大房卖给州人盛万年。拆房时有人捡到四枚银钱,上镌“富盛万年”四字。这是张氏之祖建房时所特镌,用来镇压柱基,欲使子孙富盛长久之吉语,谁知符了盛氏之名。三、怪异,如“树现龙纹”条,写某地香铺塘南有棵方香榜树,高数寻,祟祯十七年的一天,突然树顶出现一大红龙纹,旋转不息,一会儿朝西北而去,从此大树凋零。该书虽多涉灵怪,但不少篇章却能够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现实,使人们透视出封建社会中婚姻家庭诸多问题。如“张如九之妻”条,写张如九妻罗氏早亡,遗二女一男,如九续娶吕氏并将罗氏之衣饰给吕。一日,架上衣服忽然碎裂如割,吕氏疑子女毁坏,骂詈不已。忽听罗氏在空中作声曰:汝着我衣,故割破,何与儿女事……接着便听到敲击声,厨笥自开。衣饰尽出,分作三股置儿女卧榻。作者对这件事情的描写,深刻表现出封建家庭中的遗产纠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从形式来看, 《蚓庵琐语》这部小说集是以笔记体写成,文章不拘一格,少则如魏晋之“残丛小语”,多则洋洋千言甚至数千言。叙述中把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情节变化多端,引人入胜。该书的一些篇章为后世的笔记小说所征引,具有一定影响。
经学历史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因为皮氏是今文学者,立场于今文学,所以他对宋学不满,对古文学也不绝对崇信;他是经学家而非史学家,所以史料搜集不完备,排比不妥善,每不能客观记述事实,而好主观议论。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天王太子辟罗经
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