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讲义

作者:圆瑛
仁王护国经讲义

圆瑛述,圆瑛法师,具大智慧,复发宏法之菩提心。今年秋,莅讲此经于南京毗卢寺,不依文字,不离文字,上合佛旨,下契生机。讲演之余,复编成讲义,以示后之学者。

猜你喜欢的书

证词

证词

松本清张著,个女子正对着镜子在重新梳妆。小巧的三面镜是石野贞一郎上个月从百货公司给她买来的。旁边放着的衣橱和五屉柜都是前后脚置的。虽然只有两间房,每间面积才九平方米,然而,家里却布置得很象个样子,富有年轻女人居住的色彩和气氛。四十八岁的石野贞一郎每当走进这个房间,总感到象荡漾在春风里那样舒畅。自己的家虽然比这里宽敞得多,家具也很高级,然而,石野贞一郎却感到枯燥乏味。各种摆设色彩暗淡,冷冰冰地没有丝毫温柔之感,在家里,他的感情从来没有超出自己体温的热度。只要一睁开眼,就仿佛有一股凉气直冲心窝。

墙东类稿

墙东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20卷。陆文圭撰。原书久已亡佚不存,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陆文圭文300余篇,诗词600余首,重编为《墙东类稿》20卷。本集名为《墙东类稿》,显然是借用东汉王君公避世墙东之典,表示在乱世中隐于市井之意。卷首无序。卷1为经解、诏诰、表、笺,卷2为启,卷3为策问、策,卷4为策,卷5—6为序,卷7—8为记,卷9为传、碑、题跋,卷10为跋、铭、赞、文,卷11为说、赋,卷12—13为墓志铭,卷14为行状、家传、祭文,卷15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16为七言古诗,卷17为五言律诗、五言长律,卷18为七言律诗,卷19为五、七言绝句,卷20为七言绝句、词。陆文圭的文名较著,但他的诗文都比较平淡,往往失于浅近,缺乏文彩。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常州先哲遗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墙东类稿》在正文20卷之外,还有《补遗》1卷,是本集比较常见的版本。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著名学者王治心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部学术著作,代表着当时学术界对中国宗教思想史作宏观研究的最系统的成就,以后将近50年间,在中国宗教学术的这一领域,一直没有任何新著能出其右。该书虽出于作者对宗教问题的体认和情感而反映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但却以客观冷静的学术态度,运用自远古至当代的大量丰富材料,简明扼要地梳理和评述了中国几千年间极其复杂纷乱的宗教思想。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创世神话、巫觋卜筮说到三代的宗教思想,从 《中庸》、《楚辞》 中的宗教思想说到秦汉的谶纬迷信,从佛道的传布和争端说到唐代景教与回教的传入,从三教的关系说到明清的天主教与基督教,从太平天国的宗教说到民国以来的反宗教运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以十几万字的小篇幅叙述几千年诸多宗教的大历史的同时,作者还吸纳了当时新生不久而对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宗教学理论(如行动先于思想的宗教起源论),正视并回答了当时的许多学术和思想难题 (如中国是非宗教国还是多宗教国、宗教与科学和迷信的关系等等)。除了对中国宗教思想历史上的很多问题都有新颖独到的视野见解之外,作者在当时提出的某些观点 (如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意识可归入宗教思想等等),甚至对20世纪即将结束时的中国宗教学术界来说,都是毫不陈旧而富于启发性的。

北碑南帖论

北碑南帖论

一篇。书论。清代阮元撰。此篇选自《揅经室集》,专论北碑南帖的字体流变等特点。北碑,是指“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的古石刻,自秦刻石而后,古人法书未有不托金石以传的。两汉隶碑兴,最有矩法,学者慕之,转相摩习,皆以善隶书为尊。是以北朝书家长于碑榜,今榜虽不可见,但瓦当、砖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衣带所携,均为帖。存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晋室南渡,《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后南朝敕禁刻碑之事,碑帖绝少,惟帖是尚,字体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他在举了大量事例说明这种变化之后,用结论性的语言归纳为: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此论看似折衷,实则为清尊碑进行了有力的鼓吹。今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等版本行世。

伤寒心要

伤寒心要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剂必愈。” 若病不解, 病已传变, 治则主用平和之药, 如小柴胡、凉膈、天水之类。谓“双解、凉膈、白虎、泻心, 此理伤寒之妙剂”。本书在编写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在卷首与卷尾能用简洁的文字, 阐明伤寒六经病证辨治心要, 卷中则以较多篇幅论述伤寒热病证治方药, 以证类方, 以方类证等等, 参杂其间, 较为扼要明了。然镏氏概将伤寒作热病论治, 则似乎有些偏颇。此书在金代, 尚未见刊行记载。此书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京师医局本, 及刘河间伤寒三六书诸本。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 补刻《医统正脉》本;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有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河间六书单行本。

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释义,一卷,明智旭述,佛学十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