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作者:八思巴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律学著述。元拔合思巴(即八思巴)撰。一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的附篇,撰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元八年先后译成维吾尔文和汉文。书中将“戒学”分为三类:(1)“未得令得仪范”,在《近圆羯磨仪范》中已说;(2)“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3)“若有犯者令修补法”。“习学略法”即比丘得戒之后的修学之法,亦即此书的第二和第三两类。第二类又有五种护持:一以依止师护持;二以对治想护持;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四净自戒律护持;五依安乐住缘护持。其中“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又总集为五篇二百五十三律仪法。此书见载于《碛砂藏》、《永乐南藏》及《频伽藏》等。

猜你喜欢的书

曼殊斐尔小说集

曼殊斐尔小说集

1927年北新书局出版图书,作者曼斯菲尔德。1923年1月9日,年仅34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逝世,徐志摩作诗《哀曼殊斐尔》(《努力周报》第44期);她的作品由徐志摩译著成《曼殊斐尔小说集》,并编入《徐志摩文集》出版。 内收《园会》、《巴克妈妈的行状》、《毒药》、《一杯茶》、《深夜时》、《幸福》、《一个理想的家庭》、《刮风》等8个短篇。

追帽子的人

追帽子的人

《追帽子的人》是梁遇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英国小品文译作。收录兰姆、罗素、高尔斯华馁等英国大家小品文三十余篇,内容宽泛广博,从宇宙人生到日常琐事,任何事物都能被作为切入点,有时是简单地描述和记录,有时是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小品文短小诙谐,读来轻松。《追帽子的人》 中选录的三十余篇,堪称小品文典范。

三里湾

三里湾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初载《人民文学》1955年1至4月号。本书有通俗读物出版社195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1959年2版,1962年3版;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1963年版。1951年,太行山区三里湾村建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二年秋天,社里准备开渠、扩社,于是引起了一系列矛盾和斗争。以党支部书记王金生和王玉生、王满喜、范灵芝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同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马多寿等党内外落后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姻恋爱和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经过复杂的斗争过程,范登高、马多寿等逐渐有了转变,和广大农民一起入了社,解决了开渠问题。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特别是反映了改造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和封建意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典型。党支书王金生一家是先进农民的代表,王金生党性强,顾大局,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是合作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弟弟王玉生心灵手巧,忘我无私,是技术改革的能人。妹妹王玉梅聪慧勤劳,泼辣厚道,是一个秉承着劳动农民淳朴家风的农村姑娘。马多寿外号“糊涂涂”,他和老婆“常有理”、儿子“铁算盘”、儿媳“惹不起”共同构成了自私、落后、顽固的小私有者群像。村长范登高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党内的代表,他在土改时多分了好地因而比别人“翻得高”,于是热衷于走资本主义道路,顽强地抵制农业合作化运动。老党员袁天成听任老婆“能不够”指挥,虽然加入了合作社却一心变相地多留自留地,尽力维护个人小私有者的利益。这些不同类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艺术表现上,继承并开拓了作者早已关注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传统,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曲折性,以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健康的情趣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研堂见闻杂记

研堂见闻杂记

明末清初王家祯撰。一卷。原题娄东无名氏撰。家祯字予来,沙溪(在今江苏太仓)人。杂记明末奴变、社盟及清初剃发、太仓兵燹等事。多直书无隐,详晰有据。间或有得自传闻者。

法华义疏

法华义疏

凡四卷。日本圣德太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又作上官法华疏。本疏亦在解释法华经之文义。卷初先叙全经大意,次释经题,举三分科经,再次解释序品以下至普贤劝发品等二十七品。其释意及分科等,主要以梁代法云之法华义记为依据。

古雪哲禅师语录

古雪哲禅师语录

卷前有序、请疏,卷一收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卷二至卷六,收住翠岩寺语录,住百法院语录,卷七至卷八,收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卷九,住建州佛顶寺语录,卷十至十一收普说、行实,卷十二收问答机缘、垂问、入室,卷十三,颂古,卷十四,法语、赞,卷十五,书,卷十六,启,卷十七至十九,偈,卷二十,佛事、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