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

- 姓名:八思巴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39年
- 逝世日期:1280年
- 民族族群: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1239年-1280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位祖师,元代著名的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后藏昂仁鲁孔地方人。幼年从伯父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学习读写及佛学,以聪明颖悟著称。3岁能念咒语,8岁能背诵《佛本生经》,9岁在法会上说《喜金刚续第二品》,被众人称为“八思巴”(vphags-pa,意为圣者)。10岁时随萨迦班智达赴凉州,途经拉萨时以萨迦班智达和苏浦巴为师受沙弥戒出家,起法名为洛追坚赞。12岁到凉州后继续从萨迦班智达学佛,萨迦班智达临终时授予法螺及衣钵,将教法及弟子托付给他,使他成为萨迦派第五位祖师。蒙古宪宗二年(1252)夏,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攻四川,为穿越藏区攻云南大理,包抄江南,遣使召请八思巴至军中相见,洽商藏族宗教首领与蒙古皇室关系,被奉为上师。次年新年为忽必烈一家传授灌顶。忽必烈率军南下后,八思巴返凉州为萨迦班智达建塔超度,动身回藏受比丘戒,行至康区,得到蒙哥汗将西藏分封给诸弟,萨迦派的为首地位不保的消息,即中途折回,会见从云南军中返回的忽必烈,并随忽必烈至汉地。四年(1254)五月忽必烈赐给褒护后藏佛寺的诏书,宣布奉八思巴为上师,自任其施主。六年(1256)春忽必烈营建开平府(后称上都),他随幕府至开平。次年五至七月,在忽必烈支持下朝礼山西五台山,开创元、明、清三朝藏族高僧与五台山的联系。八年(1258)作为佛教代表之一参加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在开平主持的释道辩论,对佛教获胜起了重要作用。次年初蒙哥汗病故军中,忽必烈从湖北军中北返,十一月抵达中都(今北京),八思巴亦于此时到达中都与忽必烈相会。蒙古中统元年(1260)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十二月在初步战胜争夺大汗位的阿里不哥后返回中都,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令其统领天下释教。经他参与筹划,忽必烈改变蒙哥汗将西藏分封给诸王的办法,派人到藏区清查户籍,设立从河州至萨迦的驿站。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设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及藏族地区行政,命其以国师领总制院事,并赐珍珠诏书,明确宣布八思巴以国师身份管领西藏各派僧众,要僧众遵照其法旨行事,形成了元代“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的格局。同年,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一起离京返藏,次年初抵萨迦。经与僧俗首领商议,划分管辖地界,设置万户、千户、百户,明确世俗领主占有的农奴(“米德”)、寺院和宗教领袖占有的农奴(“拉德”)的领属关系,规定米德对元朝驿站承担赋税差役,僧人免除兵差劳役,拉德供奉僧众,由国师提名报请元朝任命各级官员,并设萨迦本钦管理乌思藏行政和司法,仿照蒙古怯薛制度建立宗教领袖的13种侍从官职,由此形成封建农奴制基础上的政教合一统治。四年(1267)动身前往大都,行至拉萨时同意萨迦本钦释迦桑布的请求,决定兴建萨迦大殿。当年冬,西藏各派僧俗首领齐集藏北当雄为他送行。
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抵大都时,皇太子真金率百官出城迎接。朝见后,他向忽必烈呈献奉命创制的八思巴字,忽必烈即下诏颁行。次年八思巴再次给忽必烈传授灌顶,被晋封为“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辅治国政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奉命造太庙木质金表牌位并荐佛事于太庙七昼夜,又倡建每年二月举行规模盛大的迎白伞盖佛周游京城内外的活动,并撰写《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译成汉文后刻版印行,颁发各路僧人遵行。又命弟子阿尼哥塑麻曷葛剌(大黑天)神像,指向南方;命弟子胆巴于像前修法,并亲自为神像开光,宣称以此护佑元军渡江灭南宋。还为汉地、蒙古、西夏、高丽、大理、畏兀儿4000余人剃度授戒,弘传佛法。九年(1272)夏离大都到临洮居住,建临洮大寺,又遣弟子建卓尼寺,在甘、青、藏区传布萨迦教法。十一年(1274)在皇太子真金护送下离临洮回萨迦,次年八月在康区听到元军渡江节节胜利的消息,写表祝贺忽必烈统一海内。十三年(1276)底到萨迦,次年正月在曲弥仁莫(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曲弥区)召集有乌思藏7万多僧人参加的大法会,皇太子真金给每个僧人布施黄金1钱。还收集各种藏文佛教经论和古籍,组织抄写,有不少是泥金书写,以求长期保存。萨迦大殿现存的大量华贵经典,多数为当时写造,为保存和发展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支持雄译师多吉坚赞等学习梵文,翻译印度经论和文学作品,为藏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本人著述亦多,有《喜金刚续第二品注疏》、《喜金刚要义》、《道果法经义论》、《上师瑜伽论》、《大手印七支法》及各种修习法、念诵法等。他为皇太子真金所说佛法也被汇集为《彰所知论》,由沙罗巴汉译,收入汉文大藏经中。十七年(1280)十一月二十二日八思巴在萨迦圆寂,由其侄达玛巴拉主持,萨迦派举行了盛大追荐法事。消息传到朝廷,忽必烈“不胜震悼,追怀旧德,建大窣屠波于京师,宝藏真身舍利,轮奂金碧无俦”,并赐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延祐七年(1320),元仁宗因沙罗巴建言,认为八思巴之功可比孔子,应庙享祭,下诏令各郡建帝师八思巴殿,岁时致祭,“其制视孔子有加”。泰定元年(1324),元泰定帝令“绘帝师八思巴像十一,颁各行省”,让各地塑像祭祀。
八思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上尉的女儿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它是作家创作晚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以18世纪70年代的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纨袴少年格里尼约夫按照贵族教养的程式,到白山要塞去接受行伍的考验。在暴风雪途中迷路,被一个中年汉子引到客栈。他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汉子。要塞司令米龙诺夫上尉对格里尼约夫倍加照顾。上尉的女儿玛利亚也与他情投意合,招致青年军官什瓦卜林的忌妒,引起决斗。格里尼约夫被刺伤,这更加深了他与玛利亚的爱情。适逢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要塞,米龙诺夫被绞死,什瓦卜林投降。格里尼约夫在被套上绞索时意外获释。原来普加乔夫正是那个风雪夜为他引路的汉子。玛利亚落入什瓦卜林的手中,忍受着折磨。格里尼约夫求普加乔夫帮忙,后者慨然应允,斥责了什瓦卜林,成全了格里尼约夫和玛利亚。起义失败后,普加乔夫被枭首示众;临刑时,普加乔夫看见了格里尼约夫,还向他点头致意。格里尼约夫因“通匪之嫌”被拘捕审讯。玛利亚不得已设法面见女皇,诉清原委,求得恩准。格里尼约夫终于与玛利亚幸福结合。作者着力塑造了格里尼约夫的形象,着力挖掘一个贵族青年为人的价值所在。贵族式的家庭教育将他培养成一个纨袴少年;而标准的旧俄军营生活则可能使他变成一个花花公子。但最终他没有成为一个浪子,是周围善的力量发展了他善的本性。老仆萨维里奇管束尽责,中年汉子乐于助人,上尉一家热情朴实,这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坚定、勇敢、忠诚,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作者也证明了“匪首”普加乔夫也具有作人的价值。他具有善的天性,仪表堂堂,与部下相处融洽。他真正把人看作人,即使是敌人的女儿,在她受虐时,他也慷慨相助。更可贵的是,他还具有英勇无畏的气慨,宁可做饱血而死的老鹰,也不当啖尸苟活的乌鸦。作品还描写了平民百姓用奉献面包和盐的隆重礼仪迎接普加乔夫的场面。普希金基于人道主义信念,真实地再现了普加乔夫的英雄形象。
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太极真人说诵经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称玄武,当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 年(1015年)前古籍。太上老君答太极真人问,劝人转经禳谢,以 退一切恶煞恶鬼,获龙神匡赞,保佑建筑、蚕桑、百福咸臻。
坊记新解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原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县) 人,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恩科进士,历官龙安教授、松潘教授、射洪训导。曾受业于王闿运。著书甚多。平作此书,盖仿明代黄道周之 《 〈坊记〉集传》。其著书之旨,大意谓“春秋时代,由禽兽进于野人,大约与今海外程度相同。孔子拨乱反正,作《礼经》以引进之,所以用夏变夷,为礼以教人,使人自知别于禽兽。由秦汉至今二千余年,验小推大,二十二行省,人伦礼教浃髓入神,至圣之赐也。自欧化东行,一、二喜新之士,乃欲用夷变夏,所谓以旧坊为无用而充之。正为今世言之,故仿黄氏之意,再解此书,用进化说,独尊孔经,欲以拨全球之乱,推礼教于外人。”于此可见今文经学家的治学风格。是书引《大戴记·礼察》、《小戴记·经解》及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三篇,以当序例,比附尚属切当。又据沈约之说,以凡称子言者皆为子思,非孔子,故六经外并引《论语》,解说亦不为无据。廖平著书,好立新意,多为异说,独此书虽多新解,且间以外国事迹参证,然较其它书平实。有《六艺馆丛书》本 (1925年四川存古书局集成刊本)。
般若心经解
般若心经解,一卷,清徐昌治解。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一卷,宋允堪撰录并序,外题六念五观法。
长者施报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为给孤独说过去长者明弥罗摩行大施会,因展转较量功德,不如归戒慈心,亦即须达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