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卷之一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Jmp中华典藏网

明会稽显圣寺后学沙门圆澄注Jmp中华典藏网

右春坊右庶子南充黄辉Jmp中华典藏网

左春坊左谕德会稽陶望龄全校Jmp中华典藏网

左春坊左中𠃔太原傅新德订正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经题或人或法,或单或兼,此经人法兼举之类欤?问主名思益梵天者,思乃三慧之一门。梵者,净也;天者,主也。以净为主,以思为助,益彼修证,所谓学不加思,无由契入者矣。梵天乃能问之主,绝待一心,乃所诠之法,能所合称,故云梵天所问。经者,道也,条贯通途,使行人有所进修也。Jmp中华典藏网

如来光明品第一Jmp中华典藏网

【注】首品名如来光明者,宜不言而自喻矣。以光无言说,举目了然。古云:未开口以前,略较些子。Jmp中华典藏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是,乃指法之辞。我闻,明法有所受。然则法分五教,说有五时,要见此经在何时,被何教邪?准贤首所判,第四顿教,大乘所收,在方等之时,迦兰陀竹林,我于佛所闻如是深经也。Jmp中华典藏网

与大比丘僧六万四千人俱。Jmp中华典藏网

【注】比丘,此云无翻。因果各具三名,难以具译,故云无翻。Jmp中华典藏网

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人,皆众所知识。Jmp中华典藏网

【注】名闻广远,为众所知。Jmp中华典藏网

得陀罗尼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云总持。Jmp中华典藏网

无碍辩才Jmp中华典藏网

【注】四、无碍辩也。Jmp中华典藏网

及诸三昧。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云正见,旧云正受。圆觉云三昧及正受,明非正受也。不见曰昧,于无见处与正理相应,是谓正见。Jmp中华典藏网

于诸神通,无所挂碍。Jmp中华典藏网

【注】神通有六,诸者,兼举之谓也。Jmp中华典藏网

善了诸法寔性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解之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悉皆逮得,无生法忍。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诣之果也。盖由思而解,由解而修,由修而证。既证已,所谓总持、神通、三昧、辩才,悉皆获得,为众识知也。前则总叹众德,下乃例名。Jmp中华典藏网

其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宝手法王子、宝积法王子、宝印手法王子、宝德法王子、虚空藏法王子、发心转法轮法王子、网明法王子、障诸烦恼法王子、能舍一切法王子、德藏法王子、华严法王子、师子法王子、月光法王子、尊意法王子、善庄严法王子。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中十六法王子,开一心为八识。在缠名识,出缠名智。因果往返,一十六心。此心堪绍佛位,故云法王子。法华经智胜如来十六王子,舍家修道,亦以八识为表。彼由俗趍真,惟云王子。此即真即俗,故云法王子。因果同时,圆会一心,所以为顿教也。若以德立名,则不无别表。以义推之,自可解了矣。Jmp中华典藏网

及䟦陀婆罗,等十六贤士,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十六法王子,则显因果同时。此十六贤士,则表圣贤同位也。Jmp中华典藏网

跋陀婆罗菩萨、宝积菩萨、星德菩萨、帝天菩萨、水天菩萨、善力菩萨、大意菩萨、殊胜意菩萨、增意菩萨、善发意菩萨、不虚见菩萨、不休息菩萨、不少意菩萨、导师菩萨、日藏菩萨、持地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人。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正举当机,此则伴举听众。Jmp中华典藏网

及四天王、释提桓因等。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则总举,下乃别列。不尔,下云忉利天等,有重叠之过。Jmp中华典藏网

忉利诸天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天都辖三十三天,故总别兼举也。Jmp中华典藏网

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尽欲界天也。Jmp中华典藏网

及梵王等诸梵天。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乃色界十八梵天。不举无色界者,以彼天根钝顿,教门中非所预也。Jmp中华典藏网

并余无量诸天、龙、鬼、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普皆来集。Jmp中华典藏网

【注】经分三分,序分齐,此下乃正宗分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于是网明菩萨: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菩萨号网明者,直显真心,生佛本具,凡圣互容;犹如帝网之明,大小相收,本来如是,非假强为。下文菩萨光明品中,具彰此义。Jmp中华典藏网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头面礼佛足,合掌向佛,动此三千大千世界,引导起发一切大众,而白佛言:世尊,我欲从佛少有所问,若佛听者乃敢咨请。佛告网明:恣汝所问,当为解说,悦可尔心。于是网明既蒙听许,心大欢喜,即白佛言:世尊,如来身相超百千万日月光明。我自惟念:若有众生能见佛身,甚为希有!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来身相,超百千万日月光明。其明白显露如是,宜乎人人皆见。而云见者希有,应知自性法身,非形色可见也。于我本具灵明无差,所谓日月不足喻其明也。良由众生无明妄隔,不能自见耳。能见之者,无明轻薄,甚为希有。华严云,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良由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此之谓也。Jmp中华典藏网

我复惟念:若有众生能见佛身,皆是如来威神之力。Jmp中华典藏网

【注】譬如虚空,正体无形,而能妙含万有。苟非日月威光显发,一切众生不能得见虚空德相。能见之者,皆日月威神之力也。此亦如是。Jmp中华典藏网

佛告网明: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佛不加威神,众生无有能见佛身,亦无能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华严云:我当为转法轮,令得开悟。此中所加有三:一曰身加,如放光显发等;二曰口加,如开示悟入等;三曰意加,阴发神识,善解问难等。虽然如此,不可推在他佛身上,祇是自心运转施为,皆仗渠力。若作他解,是名邪观也。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当知,如来有光,名寂庄严。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见佛身不坏眼根。Jmp中华典藏网

【注】佛身须佛眼所见,非肉眼能见。光名寂庄严者,即眼之实性。能达眼之实性,则不坏肉眼之根,而见佛身宜矣。前则如来所加,能见佛身。此下,释如来所加,善解问难。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无畏辩,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其辩无尽。Jmp中华典藏网

【注】达法实性,故得无畏。以无畏故,能种种幻兴,问辨无尽也。此乃总标能问之意,下即别开善问所由。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集诸善根。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转轮圣王行业因缘。Jmp中华典藏网

【注】轮王以十善为因,施度为缘。因即行也,缘即业也,故光名集善根。下文仿此。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净庄严,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天帝释行业因缘。Jmp中华典藏网

【注】大般若云:若人修百无遮大会,乃作帝释天主,故光名净庄严行业,可信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得自在,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梵天王行业因缘。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切众生,皆为五欲所缚,不得自在。此天行业,在离欲修禅,故遇如来自在光明,乃能发起。前云轮王行业,则兼举人类;次云帝释行业,则兼举六天;此中梵王行业,则兼举四禅。不举无色界者,非此经之机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离烦恼,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声闻乘所行之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四谛之法,善离烦恼,故众生遇之,发起声闻之道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善远离,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辟支佛所行之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十二因缘之法,善能远离生死喧阓,盖辟支佛以修还灭十二因缘也。若流转十二因缘,乃众生同业生死之相,不名善远离矣。然辟支有二种:一曰缘觉,又名部党,以有师徒党类,传习修行者也;二曰独觉,又曰麟出,无佛世无师自悟者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益一切智,若有众生遇斯光者,能问如来大乘佛事。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凡界中,但云因缘,不云道,非出生死之要也。声闻、辟支虽云道,而不云大乘佛事者,以彼惟自利,而不能利他也。菩萨人已兼利,堪起佛乘,故光名益一切智,而问大乘佛事矣。此中总明如来威神加被,能解问难。问中,三凡三圣,于十法界中,不问四恶处。何也?以四恶处,非行人修进之途,故不问也。以此为自利之门,若利他门,下文当备。六根之中,如来惟加眼、舌二根,余四不加。何也?举其总故。眼见如来,身起钦承,口问法义,耳听玄音,意择是非,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若以称性门中,则六根皆被如来之力。当知眼如是见,耳如是闻,口如是谈论,乃至意如是思惟,莫不皆仗这个威力。故傅大士云:欲识佛去处,只这语言是。故知如来加被者,乃称性之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往益,佛来去时,足下光明,众生遇者,命终生天。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彰自利门,如来威加,能发辨问,以无畏辨光为总,后六问为别。此彰利他门,故光名往益,惟此为总。下乃别开,随时随机,光有异名,会而归之,同名往益。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一切庄严;若佛入城放斯光明,众生遇者得欢喜乐,一切庄饰之具庄严其城,城中宝藏从地涌出。Jmp中华典藏网

【注】福德之光。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震动,佛以此光能动无量无边世界。Jmp中华典藏网

【注】威神之光,二者世界悉檀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生乐,佛以此光能灭地狱众生苦恼。Jmp中华典藏网

【注】悲,光也。悲能拔苦,苦拔则乐生矣。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上慈,佛以此光能令畜生不相恼害。Jmp中华典藏网

【注】平等,慈光也。平等,故冤亲等观,不相恼害。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凉乐,佛以此光能灭饿鬼饥渴热恼。Jmp中华典藏网

【注】饿鬼以悭贪为负,吝报饥渴,贪受热恼。今遇如来无我之光,则悔悟吝贪为过,顿生凉乐。消热恼曰凉,除饥渴曰乐。此中三恶道,兼前六问,共成九法界,惟缺修罗文略耳。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明净,佛以此光,使盲者得视。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有见则有不见,有无相倾,则成污浊。惟盲者无见,则无有不见,能所既离,是名明净。然则不蒙如来法光所照,不能自知无见为真见,故曰盲者。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聪听,佛以此光能令众生聋者得听。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无见为明净,此则无闻为聪听,义可推之。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惭愧,佛以此光能令众生狂者得正。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由无惭愧,狂乱颠倒。苟能一念知惭识愧,则狂乱除而正见现前。此于六根中,惟举眼耳意三,不举鼻舌身三。何也?盖由眼等三根,取境利故。鼻等三根,取境钝故。取境利者,常与识心相应,故曰盲、曰聋、曰狂。若不得如来正观威力加被,则不能视、不能听、不能正,故特举之。取境钝者,常与法性相应,全体如故,不必更加也。此上举为人悉坛。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止息,佛以此光能令众生舍十不善道、安住十善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身业杀、盗、淫,口业恶口、两舌、妄言、绮语,意贪、嗔、痴,共名十恶。遇如来光,舍于不善而行善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离恶,佛以此光能令邪见众生皆得正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遇光修止,此则遇光修观。止为入善之初门,观为破邪之勇敌。故粗业用止,细业用观,皆前后相须也。夫舍其不善,而行其善,似堕二见,成敌两立,是名恶见,亦名邪见。细而观之,若恶是实,不能转恶以成善。若善是实,不能迷善以就恶。以恶无性,故迁恶以从善。以善无性,故背善而从恶。苟能知此无性,则取舍二见远离,是名正见。问:如来放光,众生遇者,顿然获益,非同造次。子云修止修观,似是有为,恐非佛意耳。答云:前文云,如来若不加被,众生无能见,佛亦不能问。既云如来加被,而众生能见能问,亦云如来加被,而众生能修能行,于理不违。盖由如来光明,照明众生心地,使之自解,活计现前,随机获益。譬如日光出时,而百姓各各辨事,非谓日光有所与也。又问:如来光明是一,何以众生遇之,获益不同?答云:法华经,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下至阿毗,上至有顶,于中六道众生,生死往还,受报好丑,乃至菩萨修行相貌,成道涅槃,弥勒皆于光中,了然明睹。彼云明见差别,此云随机获益,二文合看,疑可泮然。要而言之,凡所说法,总名法光明也。又弥勒一生菩萨,故能圆见差别,于一毫光中,三乘人力不逮,此但随分见耳。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能舍,佛以此光能破众生悭贪之心令行布施。又如来光名无恼热,佛以此光能令毁禁众生皆得持戒。又如来光名曰安利,佛以此光能令嗔恨众生皆行忍辱。又如来光名曰勤修,佛以此光能令懈怠众生皆行精进。又如来光名曰一心,佛以此光能令妄念众生皆得禅定。又如来光名曰能解,佛以此光能令愚痴众生皆得智慧。Jmp中华典藏网

【注】六根因如来光明所加故,能视、能听及能正见,由正见故能修止观,修正观故进趣六度,异前声闻、辟支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清净,佛以此光能令不信众生皆得净信。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封于无明,著于人我,于此大乘,不能生于净信,为烦恼所污故也。何为净信?何为不净信邪?凡夫信于有为,外道信于断常,二乘信于偏空,权乘信于事度,是皆著于有为,总名不净之信。若信自心本来圆净,非空非有,无得无证,性真如是,不属修为,是名净信。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能持,佛以此光能令少闻众生皆得多闻。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不达一心,循行数墨,学日繁而性日拙,故曰少闻。若能了悟自心,则知万法于吾无所不备,始号多闻。如世尊自号多闻藏等。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威仪,佛以此光能令无惭众生皆得惭愧。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由无惭愧故,狂乱放逸。惭者惭人,愧者愧己。惭人有德而我不逮,愧己有失而我不改。如是自悛,则威仪备具,得惭愧矣。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安隐,佛以此光能令多欲众生断除淫欲。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为贪欲所牵,多致险害,陷入恶道。故古人以刀上之蜜,华下之蛇,喻其为害非细。苟能离欲除贪,自然心身安隐。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欢喜,佛以此光能令多怒众生断除嗔恚。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迷于自心,不觉转似外境,妄立我人,妄起是非,妄生斗讼,故生嗔怒。若悟自心,则前尘不有;人我既虚,则是非不实;内外性如,则敌对不成;契心平等,则转瞋成喜。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照明,佛以此光能令多痴众生断除愚痴。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迷于无明,似处长夜,一无辨白,号曰愚痴。若能一念照明,能使转愚成智。然六道于无明全具,四圣于无明分具。声闻秪破界内见惑,界外思惑全不知故。辟支分破一分,菩萨修一分,三德破一分。无明直至妙觉,乃明全破。今此遇光成智,应是初心。以此经为顿教,顿同妙觉故。所谓初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难得其旨悟者知,妙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遍行,佛以此光能令等分众生断除等分。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来八万行门,无非应机之用。众生不悟,偏守己见,而各相是非。权实若融,则偏计斯忘。圆修梵行,故断等分。此上即对治悉坛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来光名曰一切色,佛以此光能令众生皆见佛身无量种色。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第一义悉坛也。前对治为因,此中为果。由因中遍行梵行,果上圆现色身,能使众生随时随机,见无量种色,法尔如是。总论此中光明,始分二门:初、自利门中二:初、总举能见能问;次、则于能问别开六问,以彰行人进修之益。二、于利他门中二:初、总举往益;次、则四悉坛开示四:初、严城动地,为世界悉坛;二、拔三涂苦,使盲者得视,聋者得闻,狂者得正,是为人悉坛。既见且闻故,则修于对治。何名对治?散者修止,昏者修观,悭者行施,犯者持戒,嗔者修忍,怠者修进,乱者修定,愚者修智。六度既具,然后发大乘净信。既信矣,弃小乘得少之执,慕大乘多闻之藏。既多闻博识,则惭愧往失,而仰佛威仪。仰佛威仪,则断有得贪欲,弃取舍嗔恚,离所知痴愚,绝等分执着,而圆修梵行。是名对治悉坛。此中圆现色身,即第一义悉坛也。问曰:佛光普照,令盲者得视,聋者得闻,乃至不信者令信。而如来会下,同禀异闻,有信有不信,有得有不得。为复如来光有亲疏?为复经不足信耶?答曰:如来大法光明,若大圆镜,来者皆睹。所谓衣乱者整之,冠倒者正之,面有油墨者拭之。然有见而不届意者,以谓镜中之像,非是我身,不之整拭,是谁过欤?行人闻佛法光明门,以谓圣贤之事,于我绝分,不即修治,亦由是矣。古云:大凡看教,须宛转消归自己,勿认外缘。故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当知,如来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说此光明力用名号不可穷尽。Jmp中华典藏网

【注】劫者,时也。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人寿十岁为期,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如是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小劫,名为中劫;如是四中劫,名为大劫。此中以增减为论者,即是小劫也。经劫赞叹不能尽者,益见其胜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网明菩萨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说法方便亦不可思议。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则结叹不可思议,下乃述归自心。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我自昔来未曾闻此光明名号。Jmp中华典藏网

【注】昔者,指阿含之时也。Jmp中华典藏网

如我解佛所说义,若有菩萨闻斯光明名号,信心清净,皆得如是光明之身。Jmp中华典藏网

【注】可谓宛转消归自己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唯愿今日放请菩萨光,令他方菩萨善能问难者,见斯光已,发心来此娑婆世界。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如来自说光明名号力用者,彰本有之光,而人人皆具,故网明当其机也。今叩如来放请菩萨光者,方便光也。故菩萨由他方来者矣,以实际之中无问答故。前云能见能问,皆如来加被者,以方便依实际故。所言方便者,思益梵天当其机,惟闻思修皆方便故。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受网明菩萨请已,即放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普及十方无量佛土。于是诸方无量百千万亿菩萨见斯光已,皆来至此娑婆世界。时,东方过七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清洁。Jmp中华典藏网

【注】初举十方,而次举东方。东者,东为群动之首,万物发生,过恒河沙佛土者,极其群动之际也。极群动之际,则见实相;见实相,则离二边垢浊,故国名清洁。Jmp中华典藏网

佛号日月光如来、应、正遍知,今现在。Jmp中华典藏网

【注】以如幻智,双照二边,如日月光,无所不瞩。此佛亦是方便智,故云现在。以方便无性,不属过去、未来故。Jmp中华典藏网

其佛土有,菩萨梵天,Jmp中华典藏网

【注】菩萨又曰:梵天者,表俗谛也。从日月光佛土来者,俗谛依方便智之所出也。Jmp中华典藏网

名曰思益。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天以思益名者,即思慧故,思以梵天为名。梵者,净也。思与净相应,则趣圣道;思与不净相应,则趣凡界也。Jmp中华典藏网

住不退转。Jmp中华典藏网

【注】惟思为益,故不退转。Jmp中华典藏网

见此光已到,日月光佛所,Jmp中华典藏网

【注】方便行,为方便光所召,诣方便智也。Jmp中华典藏网

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我欲诣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奉觐供养,亲近咨受,彼佛亦复欲见我等。Jmp中华典藏网

【注】彼此皆在第二义门。唱,和也。Jmp中华典藏网

其佛告言:便往,梵天,今正是时。彼娑婆国有若干千亿诸菩萨集,汝应以十法游于彼土。何等为十?于毁于誉心无增减;闻善闻恶心无分别;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于上中下众生之类意常平等;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于他阙失莫见其过;见种种乘皆是一乘;闻三恶道亦勿惊畏;于诸菩萨生如来想;佛出五浊世生希有想。梵天,汝当以此十法游彼世界。Jmp中华典藏网

【注】日月光佛诲以十法行仪者,即世谛而示实相也。下文多方问辨,皆不害此。Jmp中华典藏网

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我不敢于如来前作师子吼,我所能行佛自知之。今当以此十法,游彼世界一心修行。尔时,日月光佛国有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得大利,不生如是恶众生中。Jmp中华典藏网

【注】因闻十法劝行,则知娑婆秽浊难堪,各生自庆。Jmp中华典藏网

其佛告言:善男子!勿作是语。所以者何?若菩萨于此国中,百千万劫净修梵行,不如彼土从旦至食无嗔碍心,其福为胜。Jmp中华典藏网

【注】净明经云:此娑婆世界,有十未曾有难得之法,此世界有,余世界无,所谓布施、度悭贪等是。以此世界修行一日,比余世界百千万劫。Jmp中华典藏网

时,有万二千菩萨与思益梵天俱共发来,而作自言:我等亦欲以此十法游彼世界,见释迦牟尼佛。Jmp中华典藏网

【注】闻佛赞胜,故欲共来矣。Jmp中华典藏网

于是思益梵天与万二千菩萨俱,于彼佛土忽然不现,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却住一面。Jmp中华典藏网

【注】屈伸臂顷,则时分不收;忽然而到,则彼此不隔。以不来相而来,不至相而至,可谓方便实际,不较多矣。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佛告网明菩萨:汝见是思益梵天不?唯然,已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网明欲请他方善问难者,见光来集,而世尊名告见不,此是善问难之人也。下释成。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当知,思益梵天于诸正问菩萨中为最第一。Jmp中华典藏网

【注】拣异声闻。Jmp中华典藏网

于诸善分别诸法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说随宜经意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慈心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悲心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喜心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舍心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软语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不瞋痴菩萨中为最第一,于先意问讯菩萨中为最第一,于诸决疑菩萨中为最第一。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中十一种。第一,初则正酬善问难意。次则别开十种为最,用酬彼佛十法所训也。大意则由善正问,故能善分别。由善分别,则善解随宜所说。解随宜所说,则起慈心与众生之乐。欲与众生之乐,在拔众生之苦,以四无量而导达之。欲导达之,以软语而劝勉之。欲劝勉众生,彼有难问,不生嗔想,有所未至,不相自瞒,则先意问讯而求择之。既择矣,于诸疑中,得决然无惑矣。此皆思慧之德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思益梵天与万二千菩萨俱,头面礼佛足,右绕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赞曰:世尊大名称,普闻于十方,所在诸如来,无不称叹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迦洪名万德,非唯三乘闻重,亦为诸佛所叹。Jmp中华典藏网

有诸余净土,无三恶道名,舍如是净土,慈悲故生此。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颂释成诸佛所叹之意,舍彼净妙,出生五浊甚难。Jmp中华典藏网

佛智无减少。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释前颂。恐众生作二见故,有净土可舍,有秽土可生。而不知佛土常净,众生无明见秽,佛智何增减哉?Jmp中华典藏网

与诸如来等,以大悲本愿,处斯秽恶土。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诸佛出生秽土,一皆以大悲本愿,示处恶土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间,行慈为最胜。Jmp中华典藏网

【注】重释前意。诸佛何故以本愿处斯恶土?盖由功超胜故。净国一劫持戒,不若此土须臾行慈,其功胜彼为最。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于此土,起身口意罪,应堕三恶道,现世受得除。生此土菩萨,不应怀忧怖,设有恶道罪,头痛即得除。Jmp中华典藏网

【注】重伸前意。既净国恶土,其功日劫相胜,不应别求净妙,而厌此秽恶也。或有疑云:诸佛神力,示生可也。我等无明力大,智慧力微,非惟不能度生行道,反起身口之罪,恐堕三涂。释云:亦能现世除得,而不必生忧也。何以现世得除邪?释云:设有其罪,头痛得除。昔者戒贤法师,忽染头痛,意求自尽。弥勒降语云:汝勿求死,以汝三世为王,杀人过甚,冤对所寻,应堕恶道。汝今修道,头痛乃除。次日果愈。Jmp中华典藏网

此土诸菩萨,若能守护法,世世所生处,不失于正念。Jmp中华典藏网

【注】闻前功胜,即欲处此修行,所有恶业,现世得除可也。倘或不除,后阴所昧,失于正念,将如之何?释云:不患阴昧,但患不能护法耳。若能护法,不但后阴,世世生生,不失正念也。所言法者,即是自心。以此心微妙,一切名相,不能及也。众生不能了悟自心,虽云修行,实增忘染。苟能妙悟,常加护惜,何患有失也。古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亦此意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欲断缚,灭烦恼业罪,于此土护法,增益一切智。Jmp中华典藏网

【注】疑云:守护自心,则不失正念可矣。若不断除烦恼,何由解缚而增长一切智邪?释云:汝但护自心,则烦恼不断而自断,智慧不增而自增矣。Jmp中华典藏网

净土多亿劫,受持法解说,于此娑婆界,从旦至食胜。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云净国恶土,持戒行慈,日劫相倍;此释净国恶土,说法日劫相倍也。Jmp中华典藏网

我见喜乐国,及见安乐土,此中无苦恼,亦无苦恼名,于彼作功德,未足以为奇。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重释净土修行,未足为奇也。Jmp中华典藏网

于此烦恼处,能忍不可事,亦教他此法,其福为最胜。Jmp中华典藏网

【注】重释此土行道说法,功胜余土。观此赞颂,一皆以长行中日月光佛前,有诸菩萨,自庆不生恶众生中而来。虽云称赞释迦,其实警彼懈怠菩萨,忻生净土者之所说也。Jmp中华典藏网

我礼无上尊,大悲救苦者,能为恶众生,说法甚为难。Jmp中华典藏网

【注】结赞释迦也。Jmp中华典藏网

佛集无量众,十方世界中,名闻诸菩萨,听法无厌足。佛集十方界,名闻诸菩萨,听法无厌足,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世界为主,十方世界为伴,而彼十方世界,一一各具十方世界,极言其众之多也。Jmp中华典藏网

如海吞众流。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名称:普闻菩萨有大智慧,能受佛法,如海之吞流也。Jmp中华典藏网

为如是人等,广说于佛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来示生恶土,而集十方世界菩萨者,彼此莫二之旨也。为如是大根说法者,机堪闻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释梵四天王,诸天龙神等,皆集欲求法,随所信乐说。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是四众普集,愿时为演说。Jmp中华典藏网

【注】是诸天龙四众,各有所乐,佛当知其深心,而悉为断疑,勿使偏弃也。Jmp中华典藏网

有乐佛乘者,及缘觉声闻,佛知其深心,悉皆为断疑。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为大根所请,此为三乘所请。Jmp中华典藏网

不断佛种者,能出生三宝。Jmp中华典藏网

【注】总结前来大小二机,虽则趣向不同,亦能使佛种不断,而出生三宝。Jmp中华典藏网

为是诸菩萨,我今请法王。Jmp中华典藏网

【注】虽则三乘信乐不同,其实同是菩萨,故我劝请法王说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名称普流布,十方菩萨闻,皆悉共来集,为说无上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上大法,世尊久秘不谈,恐二乘惊怖故。梵天所请,非惟现前有堪大化者。此大法之名,流布十方,彼菩萨闻,皆来听受,故我劝请为说大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此无上大法,二乘所不及。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出故也。梵天再三叩请,恐四众有疑世尊吝法,故释云:非为吝法,此法实二乘所不能喻也。Jmp中华典藏网

我等信力故,得入如是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非惟二乘,我等尚非智分,但可以信得入耳。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思议慧,非我等所及。佛虽无疲倦,我今有所请,悔过于世尊,愿说菩萨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梵天自谦之辞也。意谓我等诚知非分,而干恼世尊。佛虽无倦,我当悔过,愿说大法矣。Jmp中华典藏网

四法品第二。Jmp中华典藏网

【注】首标光明品者,以光无言说,问答无门,中间但说光明名号,而不放相好,则朕状绝迹,故云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也。然由佛威加被,而能见能问,如是则无见而又能见,无问而又能问,不涉二边,不滞中流,此四法之品,来有源矣,故云般若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思益梵天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无疲倦?何谓菩萨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何谓菩萨增长善根?何谓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转,谓遇逆意之境,而威仪自在,不被前尘所动也。Jmp中华典藏网

何谓菩萨成就白法?何谓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一地?Jmp中华典藏网

【注】自坚固其心,而至成就自法,问因行也。从一地至一地,问果位也。善知因行,则无滥修之失。善知果位,则无上慢之愆。以上六问,皆自利门。Jmp中华典藏网

何谓菩萨于众生中善知方便?何谓菩萨善化众生?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二,问利他之行。Jmp中华典藏网

何谓菩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谓菩萨能一其心而无杂行?何谓菩萨善求法宝?何谓菩萨善出毁禁之罪?何谓菩萨善障烦恼?何谓菩萨善入诸大众?何谓菩萨善开法施?何谓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谓菩萨能转舍禅定还生欲界?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谓菩萨不断佛种?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上十二问,自他双叩,以为经远之要,非大菩萨不能问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赞思益梵天: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此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思益梵天:菩萨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梵天总伸问意,此下世尊开张款释,可谓慈悲之至矣。Jmp中华典藏网

何等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徴,释其辞也。下仿此。Jmp中华典藏网

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Jmp中华典藏网

【注】见众生苦恼,思有所济,故发大悲。Jmp中华典藏网

二者、精进不懈;Jmp中华典藏网

【注】济人无先利己,利己之要,无越精进。修道若不精进,悲愿徒然。Jmp中华典藏网

三者、信解生死如梦;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谓生死实有可脱,发心精进,则成妄想,非精进矣。若解生死如梦,而不废修行,是真精进也。Jmp中华典藏网

四者、正思惟佛之智慧;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三为别为助,此一为总为正。不尔,则三乘外道亦有悲等,但不能正思佛慧,多成退失。若能思惟佛慧,则其心坚固而无退矣。Jmp中华典藏网

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Jmp中华典藏网

【注】结。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何等为四?一者、决定说诸法无我;Jmp中华典藏网

【注】诸法者,即阴、入、界等,以及世、出世间,菩提、涅槃等法也。若言有我,则何者是我?推我本无,则所言决定。Jmp中华典藏网

二者、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法有我,则有生处可乐;推之无我,则决定无生处可乐。Jmp中华典藏网

三者、决定常赞大乘;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执定无我无生处,犹堕疑惑,落二乘道。须知诸法无我而无不是我,诸法无生而无有不生,始称大乘圆融实相。无诸疑惑,得决定说。Jmp中华典藏网

四者、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净名经云:无作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可谓决定之说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Jmp中华典藏网

【注】戒能生定,多闻生慧。定收五度,慧具一门。五度增福,一门增智。智具施法,福具施财。故定慧之后,继之布施。所言布施者,舍诸所有。经云:不着声、香、味、触等施也。Jmp中华典藏网

四者、出家。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出家有三:初、出世俗家,如现前四众等;二、出三界家,如声闻、辟支等;三、出无明家,如佛及菩萨等。初则劝修定慧,定慧具已,劝行布施,布施则舍诸所有,舍诸所有则一切不着,一切不着是谓出家。如是出家,则能增长善根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无所恐畏威仪不转。何等为四?一者、失利,二者、恶名,三者、毁辱,四者、苦恼。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是四者,皆逆意之境,行人易动其心,易生恐畏。若失利不足忧,恶名不足患,毁辱不足耻,苦恼不为逼。处逆不生恐畏,则处顺不为动转,而威仪常自若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报,三者、守护正法,四者、以智慧教诸菩萨。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信罪福,则妙道可期。求果报,则有为自负。护正法,则魔外不干。教菩萨,则佛慧渐开。初则教人信罪福,终则以慧教菩萨。二教虽分终始,同期佛慧,利人之道也。二则施不求报,三则守护正法。二行虽例后先,共向佛乘,利己之事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知从一地至一地。何等为四?一者、久植善根,二者、离诸过咎,三者、善知方便回向,四者、勤行精进。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过去之因也。若无往因,则发心不易,乃至多障多恼。过去既有善根现前,当离过咎以培植之。虽云培植修进,须知方便回向,不着己求。若着己求,则成妄谬。虽云不着己求,亦勿拨弃而坏进修。若拨弃不修,安能从一地至一地乎。此上六章,次第生起,初由坚固其心。心坚固,则所言决定。所言决定,则增长善根。善根增长,则不为顺逆所动。不为顺逆所动,则能成就白法。白法成就,则能从一地至一地。以因趣果,自利备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于众生中善知方便。何等为四?一者、顺众生意,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三者、悔过除罪,四者、劝请诸佛。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善巧逗会,不逆其机。随喜称叹,令他增进。悔罪则黑业潜消,请佛则法灯不灭。实际中本无四事,化众生边不失方便耳。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化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常求利益众生;Jmp中华典藏网

【注】欲化众生,当观众生如一子。想观众生如一子,常思所以利益之矣。Jmp中华典藏网

二者、自舍己乐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以利益,当自舍己乐,然后令彼乐学。盖众生为乐所盲故,如世尊舍家修道等。Jmp中华典藏网

三者、心和忍辱;Jmp中华典藏网

【注】心和则共住无诤,忍辱则怠慢不报。Jmp中华典藏网

四者、除舍憍慢。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舍憍慢,则学者爱亲。此四者,皆化众生之事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四?一者、常忆念佛,二者、所作功德常为菩提,三者、亲近善知识,四者、称扬大乘。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念佛则照觉不昧,为菩提则修进不差,亲知识则受诲无厌,称大乘则不谋小道,何失焉?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能一其心而无杂行。何等为四?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三者、求法无厌,四者、如所闻法广为人说。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受有余涅槃,不美孤调解脱,所谓如海吞众流者。如所闻而说,则自行化他,曾无二道,其心常一。前三乃自一其心,后一乃化人一心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一者、于诸法中生宝想,以难得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谓于无量劫,未曾得闻如是之法,是谓难得。常提卖心,药王然臂,大士全身,轮王当座,如是求法,皆生宝想。Jmp中华典藏网

二者、于诸法中生药想,疗众病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八万四千尘劳之病,惟法为疗故。Jmp中华典藏网

三者、于诸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财利,得而易失。法宝财利,采入藏识,永劫无穷。古云:学道要须求悟,资生要须求富。学道若学资生,个个成佛作祖。Jmp中华典藏网

四者、于诸法中生灭苦想至涅槃故。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为八苦所煎,长沦生死,惟佛妙法,名为能灭,至涅槃故。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出毁禁之罪。何等为四?一者、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二者、得无灭法忍,以诸法无去故;三者、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四者、得无住忍,无异心相续故。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诸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则知皆因缘生。缘生幻合,则得无住。无住者,不住过去,不住未来,不住现在;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世性空,内外无得,谁是持戒?谁是毁禁?如是了达,则能善出其罪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障烦恼。何等为四?一者、正忆念,二者、障诸根,三者、得善法力,四者、独处远离。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烦恼起于邪心,忆正则邪不起,邪不起则烦恼不生矣。烦恼虽起邪念,实由六根妄缘。六根障止,则外绝攀缘,则当处湛然,障绝烦恼。所谓根既不缘,尘何形相?此二,治其因也。语其相应,则心得善法之力,烦恼何由得生?语其绝缘也,独处则常贵坐禅,远离则弃诸情欲。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二者、恭敬心无憍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求胜则诤论绝,下学乃能上达,岂憍慢得预也?显现则内实,实则法利无所受矣!求名利则好恶生焉,好恶生则纵使善法教人而不信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善开法施。何等为四?一者、守护于法,二者、自益智慧亦益他人,三者、行善人法,四者、示人垢净。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法,即大乘一心也。此心绝待,离人我等相,良由无始妄习所碍,故假护耳。古云:如鸡抱卵。书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云:戒谨恐惧。皆言护惜之意也。既能守护此心,非惟自利,亦能益他。自既无善,欲化他善,无有是处。所言垢净者,着五欲是垢,离五欲是净;着我自垢,不着我是净;分别是垢,无分别是净;乃至有所得是垢,无所得是净等。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过,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说诸法因缘,四者、常念菩提。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自警策也。说恶因缘,则以之为戒。说善因缘,以之为法也。念觉心,则生生不昧,先因力也。生生不昧,则善根安有失焉。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等为四?一者、以施导人,二者、不说他人毁禁之罪,三者、善知摄法教化众生,四者、解达深法。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先施己所有,然后人伏其化。如善导大师,用钱劝念佛等。说他人罪,则以罪自归,岂自度之道,故不许说也。非一向不许说也。若彼犯禁之人,来菩萨所,求恳悔过,须依摄法,或准律定过,令生惭愧。或直指实相,知罪性空,为化众生,亦可得说。大乘六度,非二乘所知,故云深法。若能解达,则不由他教而自行矣。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能转舍禅定还生欲界。何等为四?一者、其心柔软,二者、得诸善根力,三者、不舍一切众生,四者、善修智慧方便之力。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小乘厌粗趣妙,故伏乱心而入禅定;大乘得心柔软,则粗妙等观,禅欲无二。不得善根力,则于禅定耽着而不舍,安能还生欲界哉?欲得善根,惟众生是所缘,故不舍众生而生欲界,须善智慧方便。净名云: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有方便慧解,无方便慧缚。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等为四?一者、受无量生死,二者、供养无量诸佛,三者、修行无量慈心,四者、信解无量佛慧。是为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夫迷生死而成退失,二乘怖生死而不成增进,菩萨受无量生死而不倦于佛法,不成退矣!供无量佛,则善根深厚;慈心广被,则无可退之缘。慈心无量,故能受无量生死;供佛无量,故能解佛慧无量。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菩萨有四法不断佛种。何等为四?一者、不退本愿,二者、言必施行,三者、大欲精进,四者、深心行于佛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虽起精进,若不与佛道相应,非精进矣。盖二乘外道,皆称精进故。Jmp中华典藏网

是为菩萨有此四法不断佛种。说是诸四法时,二万二千天子及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人得无生法忍,十方诸来菩萨供养于佛,所散天华周遍三千大千世界积至于膝。Jmp中华典藏网

菩萨正问品第三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品之来,由世尊称美梵天能正问菩萨中为最第一。故梵天兴二十一问,世尊逐一款答,副其来意也。而网明诘其所以,未审何者是正问耶。若能问为正问,则着我人。若不能问为正问,则堕黠慧。离此二者,何者即是。故此品标为正问其有来矣。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网明菩萨问思益梵天言:佛说汝于正问菩萨中为最第一,何谓菩萨所问为正问耶?梵天言:网明,若菩萨以彼我问,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有我能问,有彼所答,是谓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法问,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于法本无能所,妄兴分别;不了妄兴,欲分别法,故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若无彼我问,名为正问;不分别法问,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不分别法,则彼我两忘,内无能问之心,外无所问之法,前无能答之主,三处无著,中间安然,不落能所,是谓正问。此为总彰下文所开,无非释此不应分别法问,不应着彼我之问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以生故问,名为邪问;以灭故问,名为邪问;以住故问,名为邪问;若不以生故问,不以灭故问,不以住故问,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生、住、异、灭,乃世间相,非第一义,第一义非生、住、灭。故若着世间相而问,名为邪问。若不着世间相而问,始称实际,是为正问。如庞居士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汲尽西江水。此为四相不收矣。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若菩萨为垢故问,名为邪问;为净故问,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第一义空,孰垢孰净?以此而问,有违实际,故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为生死故问,名为邪问?为出生死故问,名为邪问?为涅槃故问,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生死为能迷,出生死为能修,涅槃为所证,既涉能所,非邪而何?Jmp中华典藏网

若不为垢净故问,不为生死出生死故问,不为涅槃故问,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下,释成。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法位中无垢、无净,无生死、无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直显第一义谛,无如是名相故。以涅槃生死,对待生起,实戏论故。问:前文生住异灭,乃五阴流动之相;此中生死,乃众生终始之缘。众生在迷,流浪不返,佛为开示,使知厌生死而求涅槃,是佛所说。今问:既为邪说,宁为正?答:三乘教中,不坏方便,说亦为正;一乘教中,不立方便,问则成邪。不坏方便,则权为导引之方;不立方便,则指归实际之地。苟滞权则迷实,岂为正问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若菩萨为见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见道也。Jmp中华典藏网

为断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断惑也。Jmp中华典藏网

为证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证涅槃也。Jmp中华典藏网

为修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修梵行也。Jmp中华典藏网

为得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计有所得。Jmp中华典藏网

为果故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计有所证。Jmp中华典藏网

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对三乘斥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无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解正见也。Jmp中华典藏网

无断Jmp中华典藏网

【注】惑无性也。Jmp中华典藏网

无证Jmp中华典藏网

【注】涅槃无作。Jmp中华典藏网

无修Jmp中华典藏网

【注】梵行无相。Jmp中华典藏网

无得。Jmp中华典藏网

【注】体本具足。Jmp中华典藏网

无果Jmp中华典藏网

【注】究竟不有。Jmp中华典藏网

故问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对一乘所示也。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是善、是不善故问,名为邪问,是世间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即三有之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是出世间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四圣之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是罪法,是无罪法,是有漏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三有,皆有漏故。Jmp中华典藏网

是无漏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出世四圣,皆无漏故。Jmp中华典藏网

是有为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俗谛。Jmp中华典藏网

是无为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真谛。Jmp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二法,随有所依而问者,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举意即差,动念即乖。Jmp中华典藏网

若不见二。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量,即一。Jmp中华典藏网

不见不二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亦不有。Jmp中华典藏网

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座,外道赞云;世尊大慈,开我迷云。夫不问有言,则不见二;不问无言,则不见不二。如是而问,则是无问;世尊据座,则是无答。无问无答,以谓开我迷云,则外道失却一双眼。虽然,若能于此了去,可谓解正问矣。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若菩萨分别佛问,名为邪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佛者,觉也。若着分别,则不觉矣。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法名平等,若着分别,则不平等矣。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僧Jmp中华典藏网

【注】僧名和合,若着分别,则不和合矣。此拣其不应起三宝等见而问也。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众生Jmp中华典藏网

【注】正报。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佛国Jmp中华典藏网

【注】依报。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诸乘。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行门。Jmp中华典藏网

名为邪问;若于法不作一异问者,名为正问。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拣不应于依正行门,起分别问。所以古人云:若要相应,第一莫将问来问。Jmp中华典藏网

又,网明,一切法正、一切法邪。网明言:梵天,何谓一切法正、一切法邪?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法是正,则不容邪;若法是邪,则不受正。何以邪正同是一法,而出生相返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言:于诸法性无心故,一切法名为正。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了诸法无性,则无心攀缘;无心攀缘,则分别斯泯,故名为正,可谓法住法位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于无心法中,以心分别观者,一切法名为邪。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切法本是无心,不知其为无心,用心分别,是故成邪。如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等。Jmp中华典藏网

一切法离相,名为正。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山以高为相,水以深为相,眼以见为相,耳以闻为相。然彼各各无心,山不言我高,则离高相;水不言我深,则离深相;眼不言我见,则离见相;耳不言我闻,则离闻相。而山如是高,水如是深,眼如是见,耳如是闻,不离本位,故名为正。Jmp中华典藏网

若不信解是离相,是即分别诸法;若分别诸法,则入增上慢;随所分别,皆名为邪。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解如是离相,用心分别。以谓山言我高,水言我深,眼言我见,耳言我闻。如此则名分别诸法,成有得心,入增上慢矣。故凡所分别,皆名为邪。古云:这个若是,则头上加头。这个若不是,则斩头觅活。着分别而取法相,故非是。执离相而断分别,亦是非。所以云:善能分别者,于第一义而不动。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言:何谓为诸法正性?梵天言:诸法离自性、离欲际,是名正性。Jmp中华典藏网

【注】离自性则内无自体,离欲际则外无用相。内外既离,中当绝待,是谓正性。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言:少有能解如是正性者。梵天言:是正性不一不多。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言正性者,人人本具,法法皆然;无有能解,无不能解;无有能解故不多,无不能解故不少。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知诸法正性,若已知、若今知、若当知。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是之知,即无知之知也。无知安知?知无分别矣。Jmp中华典藏网

是人无有法已得,无有法今得,无有法当得。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释如是而知,此释如是而得。知既无知为知,得亦无得为得。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Jmp中华典藏网

【注】重释无知无得之意。Jmp中华典藏网

佛说无得无分别,名为所作已办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得者,无得诸法,得诸法正性也。无分别者,得如是知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闻是诸法正性,勤行精进,是名如说修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既云无知为知,无得为得,则无精进名为精进。无精进名为精进,则为如说修行。Jmp中华典藏网

不从一地至一地。Jmp中华典藏网

【注】正当说时即是行,当其行时即是说,行说同时,则即解即证,故不从一地至一地矣。Jmp中华典藏网

若不从一地至一地,是人不在生死、不在涅槃。所以者何?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成不在之意。Jmp中华典藏网

诸佛不得生死,不得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诸佛无别所证,惟证生死性空,即是涅槃结证无得之义。生死、涅槃既无二性,则分别斯泯矣。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言:佛不为度生死故说法耶?梵天言:佛所示法有度生死耶?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谓佛所说法为度生死,则佛有我、人、众生等相矣。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言:无也。梵天言:以是因缘,当知佛不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为生死涅槃,则说法何谓?释云:Jmp中华典藏网

但为度妄想。Jmp中华典藏网

【注】妄想者,何释云:Jmp中华典藏网

分别生死、涅槃二相者耳。此中,Jmp中华典藏网

【注】指正性中。Jmp中华典藏网

实无度生死至涅槃者。所以者何?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成无意。Jmp中华典藏网

诸法平等,无有往来,无出生死,无入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住法位,则不由出生死而入涅槃矣。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赞思益梵天言:善哉!善哉!说诸法正性,应如汝所说。Jmp中华典藏网

【注】佛不证成,则取信良难。Jmp中华典藏网

说是法时,二千比丘不受诸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得无得故。Jmp中华典藏网

漏尽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落二边故。Jmp中华典藏网

心得解脱Jmp中华典藏网

【注】了分别故。Jmp中华典藏网

佛告梵天: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文如来许可梵天,未有解释,恐众疑未解,故召而告之。何也?夫出生死,入涅槃,是佛常说。今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众所未悟矣。故释云:Jmp中华典藏网

如来虽说生死,实无有人往来生死;虽说涅槃,实无有人得灭度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故佛之所说,为度二者之妄想耳。Jmp中华典藏网

若有入此法门,是人非生死相,非灭度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古人云:不是佛,不是心,不是物,是个什么?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会中五百比丘从座而起,作是言:我等空修梵行,今实见有灭度者,而言无有灭度,我等何用修道求智慧为?Jmp中华典藏网

【注】见有灭度者,不知灭其妄想而不灭自性,故起疑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生见,则于其人佛不出世。Jmp中华典藏网

【注】知见盲心,真觉斯隐。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是人不度生死。Jmp中华典藏网

【注】见有灭度,则宛然生死。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涅槃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念戏论。Jmp中华典藏网

【注】涅槃名为能灭,但灭诸法戏论分别之相,而诸法之性实不灭。若于诸法起知见,则佛不出世;于诸法起灭度想,则不得度生死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是诸比丘于佛正法出家,而今堕于外道邪见,见涅槃决定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先定堕过之由,后斥着邪之谬。Jmp中华典藏网

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Jmp中华典藏网

【注】碎麻出油,譬邪见灭生死入涅槃者也。从酪出酥,酪不至酥,而酥实从酪出;譬正法不灭生死而证涅槃,而涅槃实度生死。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若人于诸法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皆为增上慢人。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云涅槃名灭除诸相者,灭知见等相也。若执此灭相求涅槃,则亦不出知见。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正行道者,于法不作生、不作灭,无得无果。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二节,起知见不可,灭知见不可,未审正行道者所谓邪?夫正行道者,于诸法不作生相,不作不生相,不作灭相,不作不灭相,无得无果,远离如是戏论分别而已。Jmp中华典藏网

网明谓梵天言:是五百比丘从座起者,汝当为作方便,引导其心入此法门,令得信解离诸邪见。梵天言:善男子,纵使令去至恒河沙劫,不能得出如此法门。譬如痴人畏于虚空,舍空而走,在所至处不离虚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虽复远去,不出空相,不出无相相,不出无作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譬如邪见畏生死而欲逃者,不知生死即空相等,欲何逃哉?Jmp中华典藏网

又如一人求索虚空,东西驰走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是人但说虚空名字而不得空,于空中行而不见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欲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将谓涅槃定有方所,而欲求之,不知自性本来寂灭。不知自性本来寂灭,则行于寂灭中,而不知其为寂灭矣。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涅槃亦复如是,但有名字,而不可得。尔时,五百比丘闻说是法,不受诸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谓远离戏论也。Jmp中华典藏网

漏尽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落二边。Jmp中华典藏网

心得解脱Jmp中华典藏网

【注】结使断除也。Jmp中华典藏网

得阿罗汉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云无学也。Jmp中华典藏网

作是言:世尊,若人于诸法毕竟灭相中求涅槃者,则于其人佛不出世。Jmp中华典藏网

【注】起见故不是,灭见亦是非。故前云于法生见,则佛不出世;今云灭相中求,亦不出世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我等今者非凡夫、非学、非无学,不在生死,不在涅槃。所以者何?佛出世故,名为远离一切动念戏论。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言佛者,即是自心。古云:不了法惟心,起种种分别,所谓圣凡、生死、涅槃也。达法惟心已,分别即不生,所谓远离动念戏论也。由远离分别故,自心了然明现,故云佛出世。若着知见,则真心隐没,故云佛不出世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长老舍利弗谓诸比丘:汝今得正智,为己利耶?五百比丘言:长老舍利弗,我等今者得诸烦恼,不可作而作。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谓得正智者,不为得利,但知于烦恼不可作而作,起利他之妙用也。Jmp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言:何故说此?Jmp中华典藏网

【注】舍利弗智慧第一,今不知比丘所答,则正性门中,智有所不及矣。Jmp中华典藏网

诸比丘言:知诸烦恼实相故,言得诸烦恼。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知烦恼实相,则为烦恼所转;知实相,则能用诸烦恼,故言得。Jmp中华典藏网

涅槃是无作性,我等已证,故说不可作而作。Jmp中华典藏网

【注】涅槃体是无作,本来如是,故言证不言得。烦恼依体出生,非是本有,故言得不言证。既依体出生,则知无性,故不可作而作也。Jmp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等今者住于福田能消供养。Jmp中华典藏网

【注】身子赞:比丘得不可作而作,幻兴妙用,利济群有,为人间之福田,能消供养矣。Jmp中华典藏网

诸比丘言:大师,世尊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舍利弗言:何故说此?诸比丘言:世尊,知见法性,性常净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性常净故者,以世尊知见法性入正性故,远离虚妄分别。彼虚妄分别,则于诸法中有福田、非福田,能消供养、不能消供养。虚妄既离,则于诸法中无利、无功德。无利,则不为福田、非不福田;无功德,则不消供养、非不消供养。故净名云: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损、不为益。Jmp中华典藏网

于是,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谁应受供养?佛告梵天:不为世法之所牵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为世法所牵者则无受,无受故应受供养者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能消供养?佛言:于法无所取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所取者,则内不取心,外不取境。内外既忘,则无有消,无有不消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为世间福田?佛言:不坏菩提性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坏菩提性,则常以觉性利人,不由小道,故为福田。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为众生善知识?佛言:于一切众生,不舍慈心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以慈待物,人所仰化。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知报佛恩?佛言不断佛种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护念自心,使不间断,知报恩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能供养佛?佛言:能通达无生际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生之法,是佛出世本怀,能通达此,是真供养,四事莫预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能亲近于佛?佛言:乃至失命因缘不毁禁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失命不毁禁,则远离魔外,常亲近佛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能恭敬于佛?佛言:善覆六根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覆六根则心不放逸,心不放逸则常想恭敬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名财富?佛言:成就七财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七、功德才,谓信、进、戒、惭、愧、闻、舍、定、慧。世间财宝,有而不实,命尽随尽。出世法财,生劫无穷,乃名财富。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名知足?佛言:得出世间智慧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智慧,迷于有为,故贪取无厌。出世之慧,则了达法空,无一所取,乃名知足。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为远离?佛言:于三界中无所愿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所愿,则攀缘心绝;攀缘心绝,则飘然长别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为具足?佛言:能断一切诸结使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结为六结,眼与色结等。使谓十使,贪、嗔、痴、慢、疑等。结使断,则所作已办,故名具足。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为乐人?佛言:无贪著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贪着之乐,其乐有坏;无贪之乐,其乐无败。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无贪着?佛言:知见五阴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中重伸前问者,恐于六尘境上取舍故也。而佛之所答,令人照破五阴妄心,妄心若破,则于外六尘无所贪着。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度欲河?佛言:能舍六入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六根为六尘所入,故云六入。根尘相结,故流浪欲河;若根尘并舍,则欲河斯度。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谁住彼岸?佛言:能知诸道平等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诸道平等,则非彼非此。非彼非此,则亦无度不度想。此中生起之缘,不无次第。由五百比丘得诸法正性身子,以为住于福田,能消供养,而诸比丘以明其意。然正信之门,非一途可尽。故梵天蹑其踪而问者,广其意也。前梵天斥云:五百比丘于佛正法出家,云何着此外道邪见?夫出家有三:一曰世俗家,二曰三界家,三曰无明家。前云于佛正法出家者,出世俗家。此中比丘得诸法正性者,出三界家也。故云得阿罗汉。下文菩萨六度、四无量心等,出无明家也。因达正性,则出三界。出三界,则应受供养。应受,则能消。能消,则为世福田。为世福田,则为众生善知识。为善知识,则能知报恩。知报恩,则知所供养。知所供养,则知所亲近。知所亲近,则知所恭敬等。可以例推之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为施主?佛言:菩萨能教化众生一切智心。Jmp中华典藏网

【注】二施之中,法施为上。以一切智心化众生,施莫大焉。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奉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Jmp中华典藏网

【注】小乘以律仪无犯,大乘以道共自持。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忍辱?佛言:见心相念念灭。Jmp中华典藏网

【注】见心灭相,则外绝待缘;外绝待缘,则非忍不忍。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精进?佛言:求心不得。Jmp中华典藏网

【注】精进懈怠,皆由是心所成,求心不得,则非精进非不精进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禅定?佛言:除身心粗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小乘作定,故耽着不舍;大乘性定,无定无不定,但除粗相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智慧?佛言:于一切法无有戏论。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夫无慧,于诸法作有无二见论,是则戏论;若于法不作二见,是行智慧。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慈心?佛言:不生众生想。世尊,何谓菩萨能行悲心?佛言:不生法想。Jmp中华典藏网

【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生众生想,不能等与如来之乐;生法非法想,则不思拔众生之苦。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喜心?佛言:不生我想。Jmp中华典藏网

【注】若生我想,见人善则疾,见不善则嗔。不生我想,则见人非法受苦,思所以拔之。见人德彦贤圣,思所以赞之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能行舍心?佛言:不生彼我想。世尊,何谓菩萨安住于信?佛言:信解心净无浊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夫信于有为,即名染污。菩萨圆信自心无浊,则远离戏论,而安住净信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安住于空?佛言:不着一切语言。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由达法正性,而网明问能受供养,以及六度四心之后,特问住空,何也?盖由一切差别名相,皆自心之影耳。故世尊答曰:不着语言。不着语言,则一切皆空矣。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名为有惭?佛言:知见内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知法内具,则惭于昔迷。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菩萨名为有愧?佛言:舍于外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舍外法,则前后际断;前后际断,则愧昔攀缘。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谓名为菩萨遍行?佛言:能净身口意业。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切业,皆因三业之所生起。三业若净,是菩萨遍行;若不净,是众生遍行。偈文广释。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身净无恶,口净常实语,心净常行慈,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身无恶,则该杀、盗、淫。口以实语等四,治口四过,谓实语治妄言等。意业有三,偏举行慈。慈能治恚,以菩萨惟嗔,为害兹甚。故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故行慈则余亦备矣。此偈通举十善、十恶,文互具也。Jmp中华典藏网

行慈无贪着,观不净无恚,行舍而不痴,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文总举十业,此中别举意三,以意为能摄故。行慈有二:一者、无缘慈,二者、爱见慈。若行慈有贪着,则落爱见,非无缘矣。观身不净,不即厌恚;若起厌恚,则堕二乘。行舍不求果报,若求果报则成贪着,贪着则成痴爱。若于三业无贪、无恚、不痴,是名菩萨遍行,非二乘可比。Jmp中华典藏网

若在空聚野,及与处大众,威仪终不转,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意清净,则独居不为静,处众不为闹,不为前尘所转,无可不可。Jmp中华典藏网

知法名为佛,知离名为法,知无名为僧,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获动静不二,则得法正性,离诸分别,达无相心,一体三宝,于兹见矣。Jmp中华典藏网

知多欲所行,知恚痴所行,善知转此行,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既悟三宝本乎一心,则贪嗔痴与解脱,曾无二念。不着不厌,妙得其趍,故曰善知。Jmp中华典藏网

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既三毒三德,妙得其转,则不居三界,行乎禅定也。Jmp中华典藏网

信解诸法空,及无相无作,而不尽诸漏,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行如是禅定,则不着不厌,不着故无相无作,不厌故不尽诸漏。Jmp中华典藏网

善知声闻乘,及辟支佛乘,通达于佛乘,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声闻、支佛乘,即达诸法空、无相、无作,而取漏尽者也。佛乘则虽知空、无相、无作,不尽漏者也。Jmp中华典藏网

明解于诸法,不疑道非道,憎爱心无异,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道即三乘,非道即六凡。明解法性平等,于道非道不起憎爱,又贪等为非道故。Jmp中华典藏网

于过去未来,及与现在世,一切无分别,是菩萨遍行。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道非道平等,此则三世平等,一切无分别,生死涅槃无不平等矣!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过世间法,通达世间法?通达世间法已,度众生于世间法,行于世间,不坏世间?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有三种:一曰、器世间,二曰、众生世间,三曰、智正觉世间。过世间者,谓超过器世间,众生世间,入智正觉世间也。通达世间者,合举三世间也。度众生于世间法者,虽知世间法无相无作,现同事摄,还以此法度众生也。行于世间,不坏世间者,由知世间如幻,妙运中道,不染不坏,其犹日月行空,不同世间,照临世间,不碍世间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说五阴是世,世间所依止,依止于五阴,不脱世间法。Jmp中华典藏网

【注】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以盖覆为义,能覆真如,于是内结根身,外成器界,转展相依,不能解脱。以五阴为能造,世界为所造,能所相成,有世间法。Jmp中华典藏网

菩萨有智慧,知世间实相,所谓五阴如,世间法不染。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为无明所障,不悟五阴实相,故于世间不成解脱。菩萨有大智慧,善知如相,故处之不染,所谓超过世间也。Jmp中华典藏网

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如此之八法,常牵于世间。大智慧菩萨,散灭世间法,见世坏败相,处之而不动。得利心不高,失利心不下,其心坚不动,譬如须弥山。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于此世八法,其心常平等。Jmp中华典藏网

【注】利等八法,又名八风。众生不了虚妄,常为所牵,扰动心海。菩萨以智慧观照,妙得实相,处之不动,犹若须弥。Jmp中华典藏网

知世间虚妄,皆从颠倒起,如是之人等,不行世间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上何以菩萨处之不动之意。以菩萨知世间虚妄,由颠倒而起,故不动也。此答通达世间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间所有道,菩萨皆识知,故能于世间,度众生苦恼。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答通达世间法已,度众生于世间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虽行于世间,如莲华不染,亦不坏世间,通达法性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答行于世间,不坏世间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间行世间,不知是世间,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凡夫,不知虚妄,坚执不舍,故恒处生死。Jmp中华典藏网

菩萨行世间,明了世间相。世间虚空相,虚空亦无相,菩萨知如是,不染于世间。Jmp中华典藏网

【注】二乘不了世间虚妄,由颠倒而起,执为实有,用心破除。若执实有虚妄颠倒,则是著相。菩萨善知世间无相之相,同于虚空,非实非虚,如是而已。Jmp中华典藏网

如所知世间,随知而演说。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云度众生苦恼,未审以何为度?菩萨以无度为度,随其所知,为人演说,令彼自度,非他能度也。Jmp中华典藏网

知世间性故,亦不坏世间,五阴无自性,是即世间性。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间无性之性,即如五阴无性,知是无性,故处之不坏。重释前意。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不知是,常住于世间。若见知五阴,无生亦无灭,是人行世间,而不依世间。凡夫不知法,于世起诤讼,是实是不实,住是二相中。我常不与世,起于诤讼事,世间之实相,悉以了知故。诸佛所说法,皆悉无诤讼,知世平等故,非实非虚妄。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颂诸法正性门。实相如是,非实非虚,非特我说,诸佛亦然。若住二相,则起诤讼。下文斥非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佛法决定,有实有虚妄,是即为贪着,与外道无异。而令实义中,无实无虚妄,是故我常说,出世法无二。若人知世间,如是之实性,于实于虚妄,不取此恶见。如是知世间,清净如虚空,是大名称人,照世间如日。若人见世间,如我之所见,如斯之人等,能见十方佛。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颂能见世间实相。如佛所见,则能见十方诸佛法身也。Jmp中华典藏网

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相。若知法实相,是则知空相,若能知空相,则为见导师。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释前偈能知实相,则为见佛之意。诸法皆因缘生,因缘生故无定性,无定之性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空相。能知空相,则为见佛。故中观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名中道义。所谓无定之性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有人得闻,如是世间相,虽行于世间,而不住世间。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云能知能见,乃自证之境,故能如是。此则从人所闻,亦获实相也。Jmp中华典藏网

依止诸见人,不能及此事。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拣外道依正邪见,起六十二见,于实相门中不能及也。Jmp中华典藏网

云何行世间,而不住世间?若佛灭度后,有乐是法者,佛则于其人,常现于法身。若人解达此,则守护我法,亦为供养我,亦是世导师。Jmp中华典藏网

【注】信是实相,则见法身。解此,则为供养守护,自利之功也;为世导师,利他之行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须臾闻,世间性如此,是人终不为,恶魔所得便。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颂以劣显胜之意。须臾之闻,时之极促,尚乃护益,何况见闻信解,长时修习,而不得妙利者乎?Jmp中华典藏网

若能达此义,则为大智慧,法财之施主,亦是具禁戒。若知世如此,忍辱力勇健,具足诸禅定,通达于智慧。Jmp中华典藏网

【注】能达此实相,是名具足六波罗蜜。Jmp中华典藏网

所在闻是法,其方则有佛,如是诸菩萨,不久坐道场。若有深爱乐,如是世间性,则能降众魔,疾得无上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自云何行世间,总彰信解行证之意,文显不释也。网明初问何为菩萨正问,次问何为诸法正性。梵天以无彼我分别为正问,离虚妄分别为正性,皎若日星,宜乎不言而喻矣。五百比丘,执动疑生,几将退座。网明为请方便,梵天乃云,直饶退至恒河沙劫,不能得出此之法门。连引逃空索空二喻,一众知归。可谓梵天不与方便,而方便已竟。比丘无所信解,而信解了然。身子起己利之赞,智所不知。比丘答,烦恼本空,业非有实。观其宾主问答,云兴瓶潟,其无畏辨,孰与之比。何以及至谁应受供养等三十问,似有不知,一一问佛,岂梵天有能不能乎,当有指哉。答,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诸佛法施之式,诸菩萨入道之门。由问而答,由答而闻,由闻而解,故比丘从梵天得悟。闻思信解,于兹见矣。是二者,皆因网明发起者,同依根本智也。下文应受供养等三十问,以至五阴世界等,乃修证之门,非思慧所及。若问若答,皆尊梵天者,信解行证,同出方便之智也。盖此顿教大乘,一心绝待,无问无答,无证无修,非方便之智,曷由发起,故以象示之耳。Jmp中华典藏网

四谛品第四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前品见知实相,则为见佛。处世不动,犹若须弥。照世如日,为人导师。具足六度,降伏魔冤。如是功德,以何为趣?盖趣圣谛也。前则实相以正性为宗,此则实相以圣谛为趣。实相以无相为相,圣谛以无谛为谛。云何有四?四者乃世间之相。了此四相,体空无性,即是圣谛。故于正问之后,继以圣谛,知其为趣也。Jmp中华典藏网

佛复告思益梵天:如来出过世间,亦说世间苦、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梵天问:何谓菩萨过世间法,度众生于世间法中?而如来意曰:非特菩萨,而我亦超过世间法,亦说世间法,度众生于世间法也。Jmp中华典藏网

五阴名为世间苦。Jmp中华典藏网

【注】五阴以世间为所造,世间以五阴为能造,能所相依,展转不脱,是世间苦相。Jmp中华典藏网

贪着五阴,名为世间集。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过去五阴集因,招至现前世间苦果;不了虚妄重构业因,招至来果是世间集。Jmp中华典藏网

五阴尽,名为世间灭。Jmp中华典藏网

【注】现前色身,临终败坏,是五阴尽相;以后阴无知故,不了无生无灭,是世间灭。Jmp中华典藏网

以无二法求五阴,名为世间灭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中有二:若以无二法求五阴实相,所为五阴如故,世间亦如是,出世间道谛;若以无二法中执有五阴可断,是世间灭道。前解义现下文,后解正此中之意。Jmp中华典藏网

又,梵天,所言五阴但有言说。Jmp中华典藏网

【注】实无体性可得,不了无性可得。Jmp中华典藏网

于中取相分别生见而说,是名世间苦;不舍是见,是名世间集;是见自相,是名世间灭。Jmp中华典藏网

【注】起见分别,观察五阴自相,念念不住,是名为灭。Jmp中华典藏网

随以何道不取是见,是名世间灭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随在何道,不取分别之见,名为灭道。以不悟分别亦无性,是故不名谛。前则四谛出于五阴,此则四谛具乎一念。五阴通于三世,四谛分于果因,皆世间相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以是因缘故,我为外道仙人说言:仙人,于汝身中即说世间苦、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即念而示,此则即身而示也。何为身中四谛?生、老、病等八苦,总名苦。以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为集,八苦迁流为灭,远离五阴八苦是灭道。又四大聚,即是世间苦。起杀、盗、淫,是世间集。四大败坏,是世间灭。厌苦求乐,是世间灭道。身心二途,是众生世间之四谛。如来委曲开示,独不说器世间四谛,何也?盖众生世间、器世间,二而不二。若以正摄依,说众生世间,则摄器世间,故不说。又四谛,乃众生妄心取相分别,故立四谛。器世间,是无情无分别,世相如故,无四谛可说。虽佛不说相,以具足五浊同聚,是世间苦。斗诤坚固,是世间集。年月迁流,是世间灭。原始反终,是世间灭道。下文圣谛,即是智正觉世间也。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所说四圣谛,何等是真圣谛?梵天,苦不名为圣谛,苦集不名为圣谛,苦灭不名为圣谛,苦灭道不名为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四谛皆名苦者,世间相也。下释成。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若苦是圣谛者,一切牛、驴、畜生等,皆应有苦圣谛。若苦集是圣谛者,一切在所生处众生,皆应有集圣谛。所以者何?以集故生诸趣中。若苦灭是圣谛者,观灭者、说断灭者,皆应有灭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观灭者,自修之人。说断灭者,即是与人说法也。楞严经迦旃延、毗罗视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又如此方性理中说:身死之后,形骸朽灭,精神飘散,纵有剉烧之作,略无所施。皆说断灭者。Jmp中华典藏网

若苦、灭、道是圣谛者,缘一切有为道者,皆应有道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有为道者,即是世间外道神仙,乃至诸子百艺,各谓有道。出世二乘,以及事度菩萨,未尽无为,同名有为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以是因缘故,当知圣谛非苦、非集、非灭、非道。圣谛者,知苦无生,是名苦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释上非苦等。何谓非苦?以苦无生。苦若有生,为生心耶?为生境耶?若生于境,苦是境苦,于我何有?若生于心,为与心一耶?异耶?若与心一,则不知为苦,以心不自知故;若与心异,则还同前境。如是推求,毕竟无生,是谓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知集无和合,是名集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何谓非集?由过去集因,招至现在苦果;由现前集因,招至未来苦果。然过去不至现在,现在不至未来。何以故?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际推求,无集可得。集尚无有,何名和合?无和合故,是名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于毕竟灭法中,知无生无灭,是名灭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何谓非生非灭?以色等五阴,念念不住,外道计为断灭,二乘用心降伏,执为毕竟灭,二者皆无圣谛。大乘当其灭处,不碍其生,了悟无生,无得灭故,名为灭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平等者,不得生死,不得涅槃,远离二边。五阴如故,世间亦如,如如无得,无得故得道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真圣谛者,无有虚妄。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文四种圣谛,了达苦等无性,是名圣谛。若谓圣谛有四,即同虚妄,非真圣谛。真圣谛者,非特无苦等四相,乃至我、人、寿者,及一切虚妄,悉皆无有也。Jmp中华典藏网

虚妄者,所谓着我、着众生、着人、着寿者、着养育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外道,谓我从梵天士夫等养育也,如此方计性从天所赋等。Jmp中华典藏网

著有着无,著生着灭,着生死,着涅槃。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转释成上文若着如是名相,非真圣谛矣,盖斥其常见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若行者言:我知见苦是虚妄,我断集是虚妄,我灭证是虚妄,我修道是虚妄。所以者何?是人遗失佛所护念,是故说为虚妄。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斥其断见也。盖有为常见,无为断见,亦有亦无是增益见,非有非无是戏论见。如此四见,生起六十二邪见,少有不尽,则遗失佛种,不为所护念矣。Jmp中华典藏网

何等是佛所护念?Jmp中华典藏网

【注】既斥其邪,当显其正。Jmp中华典藏网

谓不忆念一切诸法,是名佛所护念。Jmp中华典藏网

【注】所为四句百非,皆不之忆。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只什么去?自然心入无生,湛然常寂。Jmp中华典藏网

若行者住是念中,则不住一切相;若不住一切相,则住实际;若住实际,是名不住心;若不住心,是人名为非实语、非虚妄语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外遣一切相,内遣能住心,心相既泯则,非实非虚妄。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是故当知,若非实非虚妄者,是名圣谛。梵天,实者终不作不实。Jmp中华典藏网

【注】不作不实故非虚,实不自立故非实。Jmp中华典藏网

若有佛,若无佛,法性常住。Jmp中华典藏网

【注】转释非实非虚之意。若有若无,是世间相,而法性常住,未尝有无矣。Jmp中华典藏网

所谓生死性、涅槃性,是性常实。所以者何?非离生死得涅槃名为圣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文双遣心相,则云非实非虚。此中双遣生死涅槃,则云自性常实。所谓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于此见矣。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证如是四谛,是名世间实语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是四谛,非证非不证,所谓口欲谈而辞丧,意欲缘而虑忘,但可如是而已。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当来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是人说生相是苦谛,众缘和合是集谛,灭法是灭谛,以二法求相是道谛。佛言:我说此愚人是外道徒党,我非彼人师,彼非我弟子。是人堕于邪道,破失法故说言有谛。Jmp中华典藏网

【注】佛欲令末世比丘,于身修戒,于心修慧,故说苦等四相,使知不实。而比丘非惟不修戒,不修慧,而复说如此,岂为佛之弟子,真外道徒党耳!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且观我坐道场时,不得一法是实、是虚妄。若我不得法,是法宁可于众中有言说、有论议、有教化耶?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斥比丘所计为非,不苟然耳。我实不得一法而坐道场也。世尊,大似抱赃自首。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言:不也,世尊。梵天,以诸法无所得故,诸法离自性故,我菩提是无贪爱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世尊于仙苑之中,三转四谛法轮。而陈那等,始初[菥-木+((拖-也+一)/月)]解,其余未悟。于四谛法,不了无生,作有无戏论等见。故世尊即诸四谛,而示实相。于诸法正性之后,继谈四圣谛法。雷挥电扫,名相不存,可谓正直舍方便者也。问:天台四种四谛,此当第几?答:一心顿教,名相不收,尚非其一,何况有四?诠指之间,不无标的。初云五阴名为世间等,乃生灭四谛,兼于无量。后云知若无生等,乃无生四谛,兼于无作。末云真圣谛者,出过名言,双遣虚实,乃至无有言说论议。教有所不收,如来自偿口债,天台安能拟哉?Jmp中华典藏网

叹功德品第五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闻如来不得一法而坐道场,则知无功德为功德,赞莫能尽功德。以无功德为功德,则赞叹。以无赞叹为赞叹,一切会归于自心矣。Jmp中华典藏网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若如来于法无所得者,有何利益说如来得菩提名为佛?Jmp中华典藏网

【注】梵天恐众中不解无得而得,亦是表诠,故此难问。Jmp中华典藏网

佛言:梵天,于汝意云何?我所说法,若有为、若无为,是法为实、为虚妄耶?梵天言:是法虚妄非实。Jmp中华典藏网

【注】凡夫著有为,佛说无为以破其执。二乘着无为,佛说沤和以起其定。有无既是对机,所说于我何有?故梵天知其为虚妄非实矣。Jmp中华典藏网

于汝意云何?若法虚妄非实,是法为有、为无?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有四句分别:是法谓有无为、有有为邪?是法谓无有为、无无为邪?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言:世尊,若法虚妄,是法不应说有,不应说无。于汝意云何?若法非有非无,是法有得者不?梵天言:无有得者。梵天,如来坐道场时,惟得虚妄颠倒所起烦恼毕竟空性。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品云:观我坐道场时,不得一法是实是虚妄,以至无言说论议。而梵夫难云:若不得一法,云何而得菩提名为佛耶?世尊质其辞而告云:我坐道场,不得诸法,但得诸法空性。前云涅槃、虚空,特有名字而无实性。Jmp中华典藏网

以无所得故得,以无所知故知。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所得故得者,了诸法空,得自心故。无所知故知者,烦恼不实,知自性常妙故。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我所得法不可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眼不能自见其眼。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闻Jmp中华典藏网

【注】耳不能自闻。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觉Jmp中华典藏网

【注】心不自觉。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识Jmp中华典藏网

【注】识、不自识四者,乃内证不可得之意也。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取。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水中月,镜中像。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着。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陆地焰,梦中境。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说Jmp中华典藏网

【注】我不得而说。Jmp中华典藏网

不可难Jmp中华典藏网

【注】汝不得而难此四者,外证其不可得也。Jmp中华典藏网

出过一切法相,无语无说,无有文字,无言说道。Jmp中华典藏网

【注】内外既不可得,则知是法出过一切法相。无言无说,证前无言说也。无文字,证前无论议也。无言说道者,证前无教化也。Jmp中华典藏网

梵天,此法如是犹如虚空,汝欲如是法中得利益耶?梵天言:不也。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是之辞,世尊极力道之不尽。引喻虚空为证,未得一半。若要完全公案,须向自己体取始得。梵天问:既不得一法,有何利益而得菩提?世尊先答其无所得而得,次难其无所得而得,不应于中求利益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诸佛如来甚为希有,成就未曾有法,深入大慈大悲,得如是寂灭相法,而以文字言说教人令得。Jmp中华典藏网

【注】实际之中,无有一法。虽无一法,而不碍言说文字。教人寂灭者,不生不灭也。谓不灭故,而教人令得不生故,而实无一法。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其有闻是法能信解者,当知是人不从小功德来。世尊,是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所以者何?世间贪着实,而是法无实无虚妄;世间贪着法,而是法无法无非法;世间贪着涅槃,而是法无生死无涅槃;世间贪着善法,而是法无善无非善;世间贪着乐,而是法无苦无乐;世间贪着佛出世,而是法无佛出世亦无涅槃;虽有说法,而是法非可说相。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正问品中,若于法生见,则佛不出世;于毕竟灭法中求涅槃,则佛不出世。又云:佛出世故,名为远离戏论。而恐众中实谓有佛出世,及梵天呈解,并皆扫拂矣。疑云:若无佛出世,何以现有说法者?释云:他说个无说者,若谓有可说,则成戏论。Jmp中华典藏网

虽赞说僧,而僧即无为。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为则赞毁平等。Jmp中华典藏网

是故此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彰绝待一心,结成难信也。以绝待故,非虚非实,非生死非涅槃,非善非恶,非苦非乐,万法俱非,真心独朗,皮肤脱落,唯存真实,是谓难信。Jmp中华典藏网

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难可得信;如是烦恼中有菩提,菩提中有烦恼,是亦难信。Jmp中华典藏网

【注】烦恼中有菩提,则不坏法性。菩提中有烦恼,则不断性恶。烦恼菩提,若以相观,则如水火之不相容。若以性观,则妙涵而不夺。三乘人多以执相迷性,则菩提烦恼,势相矛盾,皆欲灭烦恼而取菩提。一乘教中,烦恼菩提,彼此妙容,曾无二至,是谓难信。Jmp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如来得是虚妄烦恼之性,亦无法不得。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句彰真空之性,下句显妙有之法。真空故烦恼本如,妙有故无法不得。Jmp中华典藏网

有所说法,亦无有形,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无法不得故,不碍有所说;虽有所说,无定体可得。Jmp中华典藏网

虽有所知,亦无分别。Jmp中华典藏网

【注】知契真如,远离戏论,故无分别。Jmp中华典藏网

虽证涅槃,亦无灭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涅槃名为灭度,度烦恼生死故。而此圆妙自心证法,如是无生死可灭,证涅槃也。Jmp中华典藏网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信解如是法义者,当知是人得脱诸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是法义,远离二边,所谓非实非虚等。实即是有,虚即是无,有无二见,叠成六十二见,故曰诸见。既离二见,则诸见斯脱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已亲近无量诸佛,当知是人已供养无量诸佛,Jmp中华典藏网

【注】脱诸见则心契实相,契实相故,是名亲近,是名供养。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为,善知识所护。Jmp中华典藏网

【注】心契实相,同道者所亲。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志意旷大;当知是人,善根深厚;Jmp中华典藏网

【注】根大则佛地自许,根厚则大法自荷。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守护诸佛法藏;当知是人,能善思量起于善业;Jmp中华典藏网

【注】担荷大法,则守护法藏;自许佛地,则起真如善果。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种姓尊贵,生如来家。Jmp中华典藏网

【注】一念信解实相,便名佛子,不同三乘渐次熏修。犹诞生王子,尊贵天然,不同臣子久学乃成。故曰:菩萨一念发心,便登正觉。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能行大舍,舍诸烦恼;当知是人得持戒力,非烦恼力;Jmp中华典藏网

【注】小乘持作止之戒,多生烦恼;大乘心契实相,便名道共。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得忍辱力,非嗔恚力。Jmp中华典藏网

【注】心境相对,则嗔恚斯生;心若绝待,则无忍可忍。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得精进力,无有疲懈;当知是人,得禅定力,灭诸恶心;Jmp中华典藏网

【注】小乘心存有得,故耽着不舍,是谓恶心。大乘存心平等,绝无耽着。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得智慧力,离恶邪见。Jmp中华典藏网

【注】外道中无智慧,违背实相,着诸邪见。若人能信是法,则邪见离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一切恶魔不能得便;当知是人,一切怨贼所不能破;Jmp中华典藏网

【注】实相之中,两忘损益,故恶魔怨贼,皆无能为。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不诳世间;当知是人是真语者,善说法相故;当知是人是实语者,说第一义故;当知是人善为诸佛之所护念;当知是人柔和软善,同止安乐。Jmp中华典藏网

【注】由信解是法故,生如来家。行佛所行故,具六波罗蜜。具六波罗蜜,不为恶境所动。不为恶境所动,则其有所说,不诳不妄。不妄故,其所说法相也真。不诳故,其所说第一义谛也实。惟其真实故,为诸佛护念,与众同止,具足六和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名为大富,有圣财故;当知是人常能知足,行圣种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圣财圣种,皆依自心之所出生。能信自心,则圣种圣财,于斯备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易满易养,离贪着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易满菩提,易养法身,离贪故易满,离着故易养。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得安隐心,到彼岸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上皆自信自行,下乃利人之事。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度、未度者,当知是人解、未解者,当知是人安、未安者,当知是人灭、未灭者。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中四句,双举自他。自则烦恼难度而能度,他则未度烦恼而令度。准此可知,于自则成前自信自解之意,于他则下所谓示人正道之意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能示正道,当知是人能说解脱,当知是人为大医王善知诸药,当知是人犹如良药善疗众病。Jmp中华典藏网

【注】正道解脱,乃所说之法;医王良药,乃所逗之机。药喻实相,善疗差别之病。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智慧勇健,当知是人为有大力坚固究竟,当知是人有精进力不随他语。Jmp中华典藏网

【注】智慧勇健,则无疑不决。坚固究竟,则无惑不破。自有主张,则不随他教。三者由信解实相,故能担荷自他。是名勇健,是名坚固,是名精进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为如师子,无所怖畏;当知是人,为如象王,其心调柔;当知是人,为如老象,其心随顺;当知是人,为如牛王,能导大众;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畏则善得其体,调柔则善得其用,随顺则善得其方便。三者既备,则善导大众,犹如牛王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为大勇健,能破魔怨。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则魔怨不干,此则能伏魔怨,文互见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为大丈夫,处众无畏;当知是人无所忌难,得无畏法故;当知是人无所畏难,说真谛法故;Jmp中华典藏网

【注】无忌则不嫉,无畏则不怯,释成丈夫无畏之义。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具清白法,如月盛满。当知是人,智慧光照,犹如日月。当知是人,除诸暗冥,犹如执炬。Jmp中华典藏网

【注】如月盛满,则迥绝尘翳。迥绝尘翳,则智慧光明,犹如日月。日乃照昼,月乃照夜,炬乃照日月所不及处。三者相继,用显实相慧光,无所不瞩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乐行舍心,离诸憎爱。Jmp中华典藏网

【注】心信实相,则冤亲平等,憎爱斯远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载育众生犹如地;当知是人,洗诸尘垢犹如水;当知是人,烧诸动念犹如火;当知是人,于法无障犹如风;Jmp中华典藏网

【注】众生惟实相为能净,动念惟实相为能尽,障碍惟实相为能通。能信是法,则地、水、火、风,何所不该矣!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其心不动如须弥;当知是人,其心坚固如金刚山;当知是人,一切外道竞胜论者所不能动。Jmp中华典藏网

【注】外道议论,不出有无诸见,信解是法,则诸见远离,故不能动。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测。Jmp中华典藏网

【注】声闻、辟支,虽证偏空,未窥实际,故不能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多饶法宝犹如大海,当知是人烦恼不现如波陀罗,当知是人求法无厌,当知是人以智慧知足,当知是人能转法轮如转轮王。Jmp中华典藏网

【注】轮王转十善之轮,信解行人转实相之轮。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身色殊妙如天帝释;当知是人心得自在如梵天王;当知是人说法音声犹如雷震;当知是人降法甘露犹如时雨;当知是人能增长无漏根、力、觉分。Jmp中华典藏网

【注】根即五根,力即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总名三十七道品。皆由说法所被之益,声如雷震,惊动群机,使之觉悟,应机润泽,犹如时雨,而增长道芽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已度生死污泥;当知是人入佛智慧;当知是人近佛菩提;当知是人能多学问无与等者;当知是人无有量、已过量;当知是人智慧辩才无有障碍;当知是人忆念坚固得陀罗尼;当知是人知诸众生深心所行;当知是人得智慧力,正观诸法解达义趣。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上由度生死,则近佛菩提。近佛菩提,则其学问出于三乘,过于数量。越数量故,慧辨无碍,获得总持。得总持故,能知众生所行。正观故,所见不谬。解达故,示无差别。此中自利利他,莫不皆实相之功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勤行精进,利安世间。当知是人,超出于世。当知是人,不可污染,犹如莲华。当知是人,不为世法所覆。Jmp中华典藏网

【注】欲利安世间者,先当自利。先自利故,超出于世,不为世染,犹如莲华,亦不为世法所覆。以实相之理,不如世间,而行于世间,不坏世间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利根者所爱;当知是人,多闻者所敬;当知是人,智者所念;当知是人,天、人供养;当知是人,为坐禅者所礼;当知是人,善人所贵;当知是人,声闻、辟支佛之所贪慕。Jmp中华典藏网

【注】信解如是法义,为众所尊,其谁能无仰学乎?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不贪小行。当知是人,不覆藏罪,不显功德。Jmp中华典藏网

【注】实相法义,尚非大乘所收,谁贪小行?罪福体是无生,何藏何显?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威仪备具,生他净心;当知是人身色端正,见者悦乐;当知是人有大威德,众所宗仰;当知是人以三十二相庄严其身;Jmp中华典藏网

【注】前是说法音声,以至声闻贪慕,赞其口业功德,是不贪小行,至此赞其身业功德也。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能继佛种,当知是人能护法宝,当知是人能供养僧,当知是人诸佛所见,当知是人为得法眼,当知是人以佛智慧而得受记,当知是人具足三忍。Jmp中华典藏网

【注】三忍,即苦行忍、生忍、第一义忍,亦名法忍,义出法华。Jmp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人安住道场,当知是人破坏魔军,当知是人得一切种智,当知是人转于法轮,当知是人作无量佛事。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上赞文,前后错出,不能根其次第,大意惟一实相耳。毋以辞害意,而出别解也。Jmp中华典藏网

若人信解如是法义,不惊疑怖畏者,得如是功德。是人于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难解难知、难信难入,而能信受读诵、通利奉持、为人广说、如说修行,亦教他人如说修行。如是之人,我以一劫若减一劫,说其功德犹不能尽。Jmp中华典藏网

【注】此品本四圣谛品分出,而似有差。上云我菩提是无贪爱相,梵天蹑其迹而问曰:既不得一法,坐于道场,未审有何利益,说得菩提?如是番番徴诘,以及汝欲于如是法中得利益耶?应在圣谛品中,血脉连接。下文世尊,诸佛如来,甚为希有,乃属叹功德品,于义斯稳。Jmp中华典藏网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卷之一Jmp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