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直解

作者:德清
大乘起信论直解

大乘起信论直解,两卷, 马鸣菩萨造论,真谛三藏释论,唐法藏造疏,明德清直解。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一击

最后一击

全书情节设置比较传统:由一对双胞胎的出生,和分离作为开场。25年之后,双胞胎之一,即将成为巨富的约翰的举办了一个从圣诞节一直到主显节前夜的派对,邀请来11位客人。派对进行了一两天过后,一个陌生的老人死在了藏书房里,后来警察也一直没确认出其身份。派对继续着,每晚上,约翰都会收到神秘的包裹,里面放了一些奇怪的礼物,还附着一些诗,意思似乎想威胁他的生命。与此同时,约翰似乎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而且会奇怪地忘掉就在几分钟前和别人进行过的对话。然而艾勒里却发现约翰的双胞胎兄弟不可能在屋子里。第十二晚,约翰在卧室被杀,凶器是附着的卡片上所说的用来作为“最后一击”结束其生命的一把匕首。经过一番推理后,艾勒里似乎看清了一些真相,可是由于某种原因,他选择了沉默。案子就这样不了了之。直到27年后,一次机缘巧合,悬案又重回艾勒里的视线。经过一系列重访,他最终踏上了指认凶手之路。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系综合性医书。19卷,另附1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37年。本书是按元代医学分十三科的顺序编著而成的。危氏世代医家,在临床各科方面都积有丰富的经验,并藏有大量经验效方,复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这部综合性医学著作,故名 《世医得效方》。卷1~10为大方脉杂病科;卷11~13为小方脉科;卷14~15为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卷17为口齿兼咽喉科;卷18~19为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后附孙思邈《养生方》节文。全书共有子目280条之多,不仅分类较详,而且选方实用。卷18的正骨部分是继唐代《理伤续断秘方》之后较系统且有影响者,如首次把追加使用曼陀罗的全身麻醉法用于骨科临床,并根据患者之年龄、体质及有无出血等具体情况掌握麻药用量,符合现代医学全身麻醉法的给药原则; 对各个部位的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整复手法记载较详,本书所载的以“悬吊法”治疗压缩性脊柱骨折,是伤科史上的最早尝试。总之,全书编次条理清晰、科目齐全,内容丰富、所选诸方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今流传者有元代至元年间官刊本,明·正德年间重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解放后有精装排印本发行。

十月的阳光

十月的阳光

当代长篇小说。周洁夫著。作家出版社1960年2月出版。小说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南下歼敌为背景,着重描述师长丁力胜、师政委韦清泉率部从广阔的东北平原进入崎岖的湖南山区,克服酷热的气候、肆虐的疾病造成的减员,果敢地插入敌人6个军布防的战线之中,以守为攻,与自称为“钢军”的白崇禧部主力第七军展开的浴血奋战。这次战役使解放军主力部队赢得战机,围歼了白崇禧残部,以赫赫战果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作品在紧张的战斗气氛中塑造出师长丁力胜、3团长叶逢春、战斗英雄王海、解放军战士沈光禄兄弟等诸多性格、经历各异而理想相同的英雄形象。在描绘激烈的拼杀时也着意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粗犷的笔触中包含着细微生活波澜。

冥报记

冥报记

志怪小说集。唐唐临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两《唐志》皆云二卷,宋以下不见著录,盖此书亡佚已久,今存残本。《涵芬楼秘笈》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唐钞卷子本,三卷。杨守敬据《法苑珠林》、 《太平广记》辑录佚文,分为六卷(见《日本访书志》卷八)。岑仲勉《唐临冥报记之复原》 (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对杨辑本逐条加以覆核,纠谬补遗,可谓《冥报记》的校定本。据其自序谓前朝《观世音应验记》、《冥验记》、《冥祥记》等作“徵明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寤。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录所闻,集为此记”。故其大旨,亦在于宣扬佛法灵异、因果报应。

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花峪》。不著撰者姓名。末本。本剧为“水浒戏”之一。剧演济州秀才刘庆甫携妻李幼奴于重阳日往泰安州烧香,回程在酒店小息。花花太岁蔡衙内见幼奴貌美,令其劝酒,幼奴不从。蔡衙内老羞成怒,遂吊打刘庆甫。梁山好汉杨雄过此,打跑蔡衙内,救下刘庆甫。并说,如有冤屈,可去梁山泊告状。待杨雄走后,蔡衙内复回,抢李幼奴至水南寨。临行,幼奴将枣木梳付与丈夫,为日后报仇寻妻之证。刘庆甫至梁山哭诉。首领宋江遣李逵下山搭救李幼奴,再遣鲁智深随后接应。李逵扮货郎至水南寨,出刘庆甫所与枣木梳,救出李幼奴,打跑蔡衙内。蔡衙内到黄花峪云岩寺躲避,遇鲁智深在寺,遂将其擒拿。此剧第一折正末为杨雄,第二、三折为李逵,第四折为鲁智深,第一折旦角李幼奴亦唱一曲,有异于杂剧常格。《孤本元明杂剧》为本剧所作的提要中说:“曲文本色,颇有俊语,在水浒诸剧中,为最胜之作。”并依据孙楷第的说法,将其归于元代无名氏所作。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曾据以校印。

玉簪记

玉簪记

传奇剧本。三十三出。明高濂撰。明万历年间初刻。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后潘生登第得官,路出金陵,迎娶妙常归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