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觉心除幻结,正是自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现法破暗为义,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信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蕅益大师九天写一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什么呢?就是大光明之府库。《大日经》说:‘大日如来所安住之处是——不坏金刚光明心殿。’金刚是表示坚固,永远不会坏,不会灭,不会减的。光明的心是赞叹如来觉心的胜德。殿原意是宫殿,此处光明心殿表示身住于心,心住于身的不思议妙境。《思益》中光明说的是如来身。《大日》中光明说的是如来心。由此可见,如来的身心就是大光明,也正是佛教的大光明。再看,禅宗黄檗的师父百丈禅师,他就说:‘灵光独耀,回脱根尘。’司人的心回然超脱六尘,只是一片灵光单独照耀。这也是拿光明譬喻这个心不与万法为侣,心光寂然朗照之象。黄檗的弟子临济禅师说:‘历历孤明。’‘历历’是清清楚楚,绵密不断。‘孤’就是不以一切为侣伴,罄然独存。‘明’就是光明,明白,本明。也是同样说明本心,所以佛教都以大光明来表示本来的妙明真心(妙明两个字就是胜妙光明的简称)。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而且《无量寿经》里头十二光佛,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都是阿弥陀佛称号。法身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称为常寂光土,可见弥陀身土都是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就是佛之身,佛之土,佛之心,显示佛的本体。有体必定有用,从大光明的本体,自然流出大安乐的妙用,就普令一切众生都能因妙法光明消除自身痴暗,离苦得乐。更殊胜的是每一个众生常住于大光明的本体而得到大的安乐。
至于大安乐,更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毗卢遮那经》说:‘大悲为根’,所以慈悲是诸佛的根本。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令一切众生都得彻底究竟的永恒的大安乐,才是如来的本心,普度众生都离苦得乐。《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唐译本里说:‘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经中有十一处称赞彼土甚可爱乐。《涅盘经》指出:‘常乐我净’。不是无常,是常;不是苦,是乐;不是无我,是有一个真我;不是恶浊,是清净。常乐我净,很乐呀!是真乐,不是世间之乐。世间诸乐是坏苦,所爱之境都是无常,所爱破灭,成为大苦。所以世乐不能不坏,坏则成苦。更重要的是《涅槃经》里头四句偈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行皆无常,都是生灭之法,有生有灭。‘生灭灭已’,一切生灭都要放下,放下一切,生灭也灭了之后怎么样呢?最要紧的后头一句,那绝不是断灭呀!断灭,什么都没有了,那大家修行了半天,都变成了桌椅板凳了。‘寂灭为乐’,寂是常寂光的寂,《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观音反闻自性,在‘生灭灭已’之后,‘寂灭现前’,马上超越世出世间,得两种殊胜。正与《涅槃》的‘寂灭为乐’同旨。寂灭为乐,这是真实究竟的大安乐。禅宗常说,火尽灰寒,忽然从冷灰里爆出一颗热豆。所以禅宗说必须大死才能大活,绝后更苏才是真活,这与《涅槃》,《楞严》同一气氛,冷灰爆出热豆才是悟境。如同万里寻亲,突于十字街头一眼看见亲爹,这时欢喜不可形容,这正是大安乐。由上可见,佛教的教化,就是从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流出来令一切众生同得大安乐的妙用,普令一切众生恢复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体。永离诸苦,但受众乐,直到自他永受寂灭的大安乐。这样殊胜稀有的妙法真是不可思议。
(贰)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至于佛教当然是宗教,是宗教而超宗教,佛教是科学超科学,是哲学超哲学;也可以说佛教是一切超一切。佛教的超越就在于我们教主的超越,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世尊,他的殊胜正如赞佛偈所说的:‘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未有如佛者。’至于我们教主在两千多年前降生在尼泊尔,是一位太子,聪明过人,文武全才,王妃也极其贤美,一切如意。但当他陪父亲在御花园里,父亲休息了,他看见鸟吃虫子,引发了极大的悲心。哎呀!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来吞噬,这真是非常可悲呀!因此他就要舍弃一切,出家求道。但父亲不答应,后来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腰弯背驼,穷苦的老人。又一次看到病人,痛苦,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很痛苦。最后看到死人,知道了这是一切人都不能免的,就决心出家了。出家之后,在雪山苦行修道,一天只吃一棵芝麻,一棵麦子的结实。浑身骨头都显露于外,活像一具活骷髅。后来忽然醒悟。如果这样成道,后世就以为要成佛就必须苦行,这是一个误解。所以就放弃了苦行。就起来沐浴,沐浴的时候几乎从水中起不来了。身体衰弱,攀著一棵树枝子才能够出来。出来之后,吃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煮的粥,体力就恢复了。于是发誓在菩提树下解决问题。到了腊月初八看见天上明星,这时候大彻大悟了。一切问题解决了。他这个之前,他曾经在印度遍访印度所有的一切外道诸师,他很快就把师父所有的都学会了。都认为不究竟,不彻底呀!所以只有自己来修证,当看见明星悟道之后,一切问题都粉碎了。惊呼:‘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的众生,不但包括我们所有的人,白种人,黑种人,猫,狗,甚至于苍蝇,蚂蚁,以及地狱中的众生都在内呀!所以叫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从如而来。一切众生都有同如来一样的智慧和功德之相。佛就是彻悟了这件超世稀有,无上殊胜,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大事情。这件事情确实是惊天动地,前无古人。
但是一切众生既然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有我们这样在迷的众生相呢?世尊的下半句就说明了,‘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跟佛一样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执著。抓住不放是执,粘住不脱是著,众生为情所缚,著于情纲,执见不舍,困于见林,于是从妄生妄,从迷入迷。那么他就不能显现他的智慧德相了。这就是佛悟道证道时第一句话。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证明一切众生本有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与妙用。所以这一句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从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现的,给我们从生的一个大安乐法门。也可以说,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这一句话的注释。所以现在将来一切众生都依这一句话而得度脱。世尊所证就是这样。从这一句话,我们就看出佛教就不同于其他宗教,是超宗教。超在什么地方?就超在佛教是一个大平等法门。佛和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跟佛一样,同有这个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这是个大平等的觉悟哇!佛不说我是最高无上,我是独尊的一个神,我高于一切,控制一切,创造一切,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经彻底觉悟的人,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位是还没有完全觉悟的佛(彻底平等)。所以《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和佛,和众生,无有差别。所以佛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什么无始天尊等等,不是这些神,只是一个彻底的大觉悟者。
佛之所证有法身,报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说,人人本有的是法身。所以我们的法身同诸佛的法身的没有分别的,法身我们也有。但是报身现在没有显现,佛的报身是万德圆满所庄严,所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恢复本有法身,成就报身。那么化身哪!就是示现于印度这个太子,出家修道,后来以至于到八十岁涅槃了。这样示现到人间来,跟我们人一样,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说法,这是佛的化身。佛的报身众生就看不见了,只有菩萨才能看得见,报身是无量广大和微妙呀!多少万由旬(一个由旬是四十里)。我们不要说微妙,微妙我们看不见,那个我们还不大好体会,就是这个广大我们就看不见。我们登到华盛顿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见是一个圆形的景物,因为人们视力有限度,所以就把你视力当作半径画一个圆,所看见的只在这圆之内,外就看不见了。所见不过是几十里路,这几十里早稻,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万分之一你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报身,至于佛的化身是一个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一个太子,出家成道,示现了涅槃,这是为了度化我们而作的示现。在实际,在《法华经》开权显实,说出实际情况。那释迦牟尼佛在久远久远,无量劫无量劫,不可说不可说之劫之前早已成佛。那佛之涅槃呢?那也就是在凡夫就看到佛是涅槃了。隋朝智者大师,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焚臂,表示舍了断常二见,经中说是真供养,是真精进。智者大师突然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佛在灵鹫山说法,那个法会还在进行,还在说法,俨然未散)。可见佛何尝涅槃,在众生妄想执著之中就见佛涅槃了。生佛同具法身,所以生佛平等,佛有三身而众生因妄想执著不能显现,一迷一悟又有天渊之别。众生因迷造业,因业受报,在梦幻虚妄的六道之中枉受无量痛苦。
轮回之说许多人不信,现经种种调查与研究,证明确是世间真实之事(许多证明散见于拙著中,不再重覆)。人在善道之中,在人生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一生酸辛欲哭无泪。何况堕入苦趣,像蒸笼中的螃蟹,这是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螃蟹虽苦只死一回,在地狱中,死后立即复活,活后又立即受罪,人间一夜,地狱中千生万死,更加严重的是——三途(三恶道)一报五千劫(堕入三恶道后,一期的罪恶报就是五千劫)》所以苦趣时长,欲出无门。同时推已及人,自己虽在善道,而自己多劫以来的亲眷无量无边,都在恶道受苦,等待自己去救度,自己焉能不勤求觉悟自觉觉他。
(参)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行’。虽本有性行,但以缠缚在妄想执著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汗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修持方面,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殊胜。但末法众生,应选契机之法。我常说:买鞋,首先一条是大小合适,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等等。为了帮助大家抉择,略谈三根本与三无漏学,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其下再介绍禅密净圆顿法门。
(1)根本三要: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他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著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世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忌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著,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那一宗,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著便是‘菩提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将来他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著,不能觉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我们。
我们念佛法门具《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以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弥陀要解》中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静静,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静静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萨也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萨,从事上修习六度,我这一辈子修忍辱,那一辈子修布施等等,他们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无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向。所以我们成佛共四十二个位次。十信还不算贤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个住的位次,十个行的位次,十个回向的位次,这是三十个位次了。这称为三贤。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上头还有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贤位,他们有时生心,有时无住,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只有在别教(天台宗判分佛教为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于大小两乘。
(三)别——纯大乘。
(四)圆——一乘。
登地的菩萨,才能在生心的时候就无住,无住的时候就生心,所以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可是我们用念佛法门,正当念时你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世间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执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无所住哇!可是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自然相继,这个是生心。就暗合无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进一步,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果觉。念佛是从佛果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时。所以净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师曾说,净土即是密教的显说;又说,称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赞咒也即是赞叹佛号。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圆摄万类。最上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行愿品》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国)这是普贤菩萨所发求生西方净土的愿。文殊菩萨,大智文殊把这七言偈改成五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贤都以往生极乐为志愿。所以对至高无上的上根也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连动物,连地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著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著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只老鼠,它能跟著人绕佛,跟著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众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他业障消除的时候,在刚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所以统收万类,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有人喜欢以上根自居,认为念佛是愚夫愚妇,斋公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点不甘心。我就举一个比方,这个傻子照相机,傻子都会用,那么这个傻子照相机傻不傻呀?傻子都会用,正证明这个照相机十分高级。所以才这样简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为傻子也会用,就说设计制造这个机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为傻子也会用,说明设计制造的人十分聪明。下根、五逆十恶、动物、地狱中的众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证明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末后举两个近代往生的殊胜事例:
(一)律航法师,他本名黄胪初,是一个陆军中将。因为他的女儿在台湾结婚,他就从北京到台湾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了,他没有回北京,就在台湾作和尚。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次参加夏老师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来我家参加道场时,对佛法还没有深入,并且还有身为中将的习气,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进步很快,一次在闭关念佛关中,放声大哭,哀切忏悔,从这以后判若两人,发心诚恳,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这次大概一连五个‘七’。在圆满的那天,突然有重要电话要接,当回到关房时,他突见房屋陈设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见拜垫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来供在一盘子里。下午我听到消息,立刻乘汽车赶到,亲眼看见一盘舍利。这样洁白、透明、有规则的舍利,我只看见过这一次,大家说这比上午已经少了许多。后来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庙里大殿看工程,忽然之间他就一回头,然后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问:‘师父,怎么就回去呀?’法师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纳闷,好端端一个人还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对面来个师兄弟,侍者说:‘师父说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准备,如果师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钟集众,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说:‘好。’侍者就跟著师父走的,在这中间碰见一个师兄弟,两人说了几句话,时间就这么点儿时间,可是等他赶到方丈室的时候,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谢秀萓居士。他是福建福安县人,十七岁嫁到郑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补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虽不识文字,可是天性纯和,很懂道理,不幸长子在二十九岁病故,紧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梦见观音菩萨领他看地狱,醒了之后他就发心学佛,因为真见到地狱,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病也就好了。后来这位母亲觉得我的孩子比我年岁轻,他还能这么用功,我这个作母亲的人不能落后,她也就用功了,让孩子带她去皈依。于是摆脱家务,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长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岁,她一天念八万佛号,达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岁,临终前八日对她的孙媳说,我已经见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饭了,你不要给我送饭了。她孙媳就不做饭了,这以后就八天都不吃饭,昼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断。念到第八天,她就说西方三圣来接引,并说,佛的白毫光那个殊胜没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遗体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点儿不乱,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里头也少见。火化时,在场的人都闻到异香,并捡到坚固子三十多粒,远近赞叹。谢老居士是一个穷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轻视的愚夫愚妇,斋公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为上根利智、佛学权威们所做不到的事。至于不信的人对于她见佛见光,死后烧出坚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怀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饭,八天不断地念佛,死后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吗?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试一试,你拿两天不吃饭,你念两天,你看行不行?这你否定不了嘛!
净土法门‘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可见信愿持名这个妙法乃是如来大光明藏所流现,所以能给一切众生以最坚固、最长久,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最真实的大安乐。末后祝愿:“普愿见闻者,皆得大安乐,具足信愿行,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