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作者:义天义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格林童话
德国的雅科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俩均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生在哈瑙城,父亲是一名律师。兄弟俩经历相似,兴趣相近。1840年,二人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之邀,前往柏林,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他们从1806年起,就动手搜集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又将长年累月搜集到的材料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然后汇编成册,题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直到晚年,他们还在补充、修订着童话集。1857年最后一版全集收有216篇故事。其影响远远超出德国国界,现已成为世界上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格林童话》,正是因为格林兄弟的辛勤努力,这类流传在民间口头的童话故事,用文字写出来才得以永远保存。这部在欧洲地区搜集、编写得最早、最有系统,篇幅也最多的童话集,反映了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抓住了勤劳和善良、奋斗与理想的永恒性的主题。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格林兄弟整理、出版的这些童话故事乡土气息浓厚,结构精炼,情节幽默有趣,语言浅近易懂,有些甚至富有诗意。许多优秀童话故事历代相传,不分国界,家喻户晓,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七只乌鸦》、《穷人和富人》、《跳舞跳破了的鞋子》等。
中国歌谣
朱自清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9月出版。共六章,即歌谣释名,歌谣的起源与发展,歌谣的历史,歌谣的分类,歌谣的结构,歌谣的修辞。此书“材料通乎古今,也吸取外国学者的理论”(浦江清《跋记》),对歌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都有精当的分析和阐述。认为歌谣生于民间,经多年口头传播,表达了民众的普遍感情;其传播受各地风俗、方言、合乐的影响较大;同时提出应当重视当代口传歌谣的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燕兰小谱
秦腔论著。五卷 附海瓯小谱一卷。清代吴长元著,是关于北京梨园艺人轶事的杂记和诗文,乾隆五十年(1785年)成书。吴长元,字太初,别号西湖安乐山樵。江苏仁和人,曾寓居北京多年。该书记载了当时北京著名秦腔艺人王湘云等人,因王湘云素善墨兰,故以燕兰为名。卷一收有咏赞清乾隆年间名旦王湘云画兰诗54首,词3首。卷二、卷三收有清乾隆年间在北京演出的花部(地方戏)戏曲旦脚演员陈银官、王桂官(王湘云)、刘二官、刘凤官、郑三官、蒋四儿、魏三(长生)等44人的小传及咏赞诗94首。卷四收有吴大保、四喜官、张柯亭等20名雅部(昆曲)戏曲演员的小传及咏赞诗44首。卷五收有戏曲杂咏18则,诗28首。咏赞诗中表现出旧时官僚土大夫阶层视艺人为娼妓的“狎伎”情调。但综观全书,对研究清代戏曲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尚书解义
一卷。清李光地撰。此书诠释《尚书》,仅及《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洪范》七篇,似为未竟之作。此书说解重在义理与考据,于文字训诂则不作烦琐求证,书中颇见新义,如于《尧典》论中星岁差,《舜典》论盖天、浑天、十有二州及诗歌声律,《禹贡》论潜水、沔水相通,沔水、渭水不相入,彭蠡即巢湖,潴野非地名,等等,其说皆言之有据,可为研究《尚书》者参考。唯书中不以《大禹谟》篇为伪作,似有未妥。收入《四库全书》、《李文贞公全集》、《榕村全书》(题为《尚书七篇解义》)。
五种增上缘义
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淨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问曰。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愿生西方阿弥陀佛国。又劝造阿弥陀像。称扬礼拜香华供养。日夜观想不绝。又劝专念弥陀佛名。一万二万三万五万。乃至十万者。或劝诵弥陀经。十五二十三十五十。乃至一百满十万遍者。现生得何功德。百年捨报已后。有何利益。得生淨土以不。答曰。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显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