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天

- 姓名:义天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朝鲜高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55
- 逝世日期:1101
- 民族族群:
义天(1055~1101),朝鲜高丽朝天台宗的代表,与知讷并称为高丽佛教“双璧”。高丽第11代王文宗第四子。本名王煦。11岁出家,师从景德国师烂圆学《华严经》,13岁被封为“祐世僧统”。1085年入宋,走游相国寺、慧因寺、天竺寺等地,交接宋朝名僧净源、慈辩从谏、金山了元等50多名僧。从净源学华严经教义,从慈辩从谏学天台家,又谒金山了元、慧林圆照等参问禅要,以加深佛学造诣。翌年携带佛典经书1000多卷归国。奏请兴王寺设置“教藏主监”,从宋、辽、日本等国购入大量佛典,并收集朝鲜名僧圆测、元晓、义湘、大贤、谛观等人的著作共达4740多卷,逐一进行注释、校对、补遗和整理刊印,世称义天《续藏经》。义天著书颇多,但其大部失传,现仅存《大觉国师文集》(23卷)、《大觉国师外集》(13卷)、《圆宗文类》及《新编诸宗教藏总录》(3卷)等。
义天从天台宗立场出发,批判教、禅两派的片面性说:“学教之者,多弃内而外求,手禅之人,好忘缘而内照,并为偏执,俱滞一边”。(《大觉国师文集》,卷3,讲圆觉经发辞第二)主张以教为主的“教禅合一”和“五教”统一。
在佛性论上,反对只有豪强贵族才能成佛的传统论断,提出人人具有佛性,皆能成佛而进入极乐世界“天堂”的观点。他说:“此心其体清净,其用自在,其相平等不分,迷之则烦恼生死,悟之则菩提涅槃,推之于心则为心也,推之物,则物也,故得也,出世间一切诸法皆同一,性无有差别,……。”(《同前》卷4)又说:“情见若破,法界圆现,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这里含有在佛陀面前人人平等,不分人性高低的思想因素。
在义和利的关系上,义天重义轻利。他作为王子不贪功利,投身于佛教的兴盛,以图高丽王朝的繁荣昌盛。他作为学僧在中朝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为加强高丽封建中央集权,他上奏《时务策》为高丽王朝充当了顾问。
猜你喜欢的书
招捕总录
边疆地理著作。元佚名撰。一卷。约成书于泰定年间,记事止至治三年(1323)。一万一千余字。卷后有跋。正文以地区分云南、大理、金齿、罗罗斯、车里、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八百媳妇、八番、顺元诸蛮、宋隆济、 广西、两江、黄圣许、岑氏、思播、海北、海南、广东、江西、福建、浙东、湖北、湖南、 四川、 西番、园明和尚等二十九条。记述元世祖至元,迄英宗至治间边疆事。各条首载地名,复记其叛服人事,以云南事占全文大半。叙述典雅,翔实可信。其事多不见于正史,颇为珍贵。可补元史之缺, 《新元史蛮夷传》诸条,多抄录是编。是研究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涵芬楼影印本, 《守山阁丛书》本。方国瑜《云南史料概说》(中华书局 1984年版)可供参考。
家范
北宋司马光撰。取唐代狄仁杰所著 《家范》之名,撰 《家范》10卷。全书之首以 《周易·家人卜辞》 和摘录 《大学》、《孝经》、《尧典》、《诗经 ·思齐》等书中的精语作为家范的总原则,自 “治家”至 “乳母”共19篇,广泛搜集历史上可以作为子弟榜样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加上自己的评论,分论家庭中不同身份人的不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提出齐家的准则是: 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为人父者,“爱子教之以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为子者,以孝为天经地义等。治家的总的方针是 “莫如礼”。内容接近于生活实际,语言比较通俗简洁,各种准则大多有可操作性。其目的在于敦厚子弟的道德,加强他们的封建家教,维护纲常伦理。本书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等。《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收录清朱轼点评 《家范》本,颇便阅读参考。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简称《四极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成书于东晋南朝。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已引用此书。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此书以太上道君授太真玉帝,内言授受、诵持及佩服道教上清派经诀符箓之科律。全书分为五部分,即太玄上宫女青律文、太玄下宫女青律文、太玄都左宫女青律文、太玄右宫女青律文、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文。每部各有科律二十余条,合计为一百二十条。各部律文之前先分别列举青帝玉司君、白帝玉司君、赤帝玉司君、黑帝玉司君、黄帝玉司君之姓名、服饰、侍从及职守,然后为律条。前四部律条主要列举传授经诀符箓之名称、来源、内容、功用,以及道士违反科律,轻传或泄露经典符箓应受何种处罚。第五部分为受持科律、诵经佩符之法式。全书列举的经典符箓名称多达百余种,以早期上清经为主,兼及灵宝、三皇等经。是为研究六朝道教典籍之重要资料。
金丹就正篇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周氏冥通记
志怪小说集。梁陶弘景撰。四卷。又称《周子良冥通记》、《周氏冥通记》、 《周子良冥通录》。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一卷,无撰人。 《旧唐志》同,题陶弘景撰。 《新唐志》无目。 《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三卷。 《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作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道家类存目,四卷,但题为“梁周子良撰”,误。今有《道藏》本、 《秘册汇涵》本、 《津逮秘书》本、 《丛书集成》本等,皆作四卷。《冥通记》托为陶弘景弟子周子良记感遇神仙之事。此书实际上是以周子良遇仙之事为线索,讲述道家诫条及修养方法。《冥通记》记天监十四年五月夏至日周子良始遇仙人茅山府丞,至次年七月间共133事,记仙人轮番下界子良修道之室,讲授成仙要诀,较为详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这部般若心经,在我们中国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的,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确乎在‘金刚’,‘弥陀’之上。虽然言简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总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的当中,其最简括切要,提纲契领者,当推现在所讲的这部心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