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妙宝

作者:范古农
安乐妙宝

范古农居士撰,大藏秘要云: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大轮金刚陀罗尼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救荒本草译注

救荒本草译注

明代朱橚撰。朱橚(1360—1425)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被封为周王,就藩于开封,死后谥为“定”。朱橚好学,他从当地野生植物中查出荒年可以采来充饥的,都一一绘制成图,附以说明,编成这部《救荒本草》。本书成于1406年,总收录了414种植物,其中未见以前本草书著录的有276种,分为五部:草木、米谷、果、菜等。朱橚将搜集到的野生植物栽种于园子里,亲自观察研究,把每一种植物的可食部分记下,态度相当严肃,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本书为救荒而作,所以作者非常注重其通俗性和实用性。对一些难字注以字音;深入浅出地记述植物名称的由来;对不常见难认的植物,以常见易认的植物来比拟;除指明植物可食部分外,还叙述了加工、食用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直接生食,腌制与干藏,水提法,制粉食用及其它特殊处理。最为突出的是对植物特性的描述,显示出较高的植物学成就。本书很重视花器官的描述,不仅述及花形、形色,而且记有花瓣的枚数、果实和种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此外书中对植物生长习性有颇多的术语,对植物叶及其形状、茎、结实器官的描述,对植物花期、蒴果等的记述,对植物生态环境的调查,都较以往本草书籍详尽。《救荒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目的植物专著,同时也代表着我国15世纪植物科学的水平。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学术价值,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后被译成英文并传播于欧美各国。

临潼斗宝

临潼斗宝

花部戏。清佚名撰。四回,未分场。成书年代不详。 分“说计进宝”、 “晓谕各国”、“上山结拜”、“临潼斗宝”四回。演春秋战国时代伍员力举千斤鼎故事。秦穆公欲吞并列国,假传周天子诏,命各国王子携带宝物,赴临潼关献宝,以便一举擒拿。伍员智勇双全,力举铜鼎,争得十八国都名夫印,挫败秦王阴谋,保各王平安返国。剧本情节简单,词语通俗,艺术上比较粗陋,具有民间色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楚曲剧本之一,对研究清代民间戏曲有很高参考价值。有文雅堂刊行《新镌楚曲十种》刻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中国戏曲史料丛书·明清戏曲珍本辑选》本。

存悔斋稿

存悔斋稿

元诗别集。1卷。龚璛著。《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存悔斋是龚璛书斋之名,据黄溍为龚璛所撰墓志铭,龚璛之子龚鲁曾把龚璛的诗文汇集编次为若干卷,名为《存悔斋稿》。今存《存悔斋稿》只存诗而无文,且仅1卷,当系他人所辑,不是原本。本集所收入的诗未按体裁类编,次序较乱。附有《存悔斋诗补遗》1卷,收入佚诗17首,为明人朱存理所补,系据荻溪王氏所藏墨迹补入。本集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数种清抄本之外,还有“横山草堂丛书”第1集本。《四库全书》底本,附有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开封俞祯跋,“横山草堂丛书”本在补遗之后还有续补遗1卷、附录1卷,均为民国年间陈庆年所辑。他的诗词句准确、清爽,读之比较流畅,如《吴中寒食》、《偶题》、《天平道中二首》都较耐读。历来对龚璛诗评价较高,《四库全书总目》评《存悔斋稿》:“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正不必以少为嫌矣。”就龚璛现存诗篇而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元代诗坛都并无突出之处。

壶关录

壶关录

唐韩昱撰。三卷。记述隋末李密、王伯当领导农民起义反隋经过。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待轩诗记

待轩诗记

八卷。明张次仲(1589-1676)撰。次仲字元岵,号待轩;初名允昌,字孺文,晚号浙汜遗农。浙江海宁人。明亡后,绝迹人事,着述甚富。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诗记》、《待轩集》。是书前载总论二篇;其余国风以一国为一篇;二雅、《周颂》以什为一篇;《鲁颂》、《商颂》各一篇。大抵用苏辙之例,以“小序”为本,“而不能尽信者,勺以众论,弋以己志”。故持论平和,能消融门户之见。不似毛奇龄于《集传》之字字讥弹,亦不似孙承泽字字阿附,并以毛氏为罪人。虽凭心揣度,或不免臆断之私,而大致援引详明,词多有据。在当时经解之中,犹为典实。有《四库全书》本。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是一部颇富政治思想性而又比较接近历史小说的政论著作。旧题春秋时齐人晏婴撰,实系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作者当是一个熟悉晏子生平言行和民间士大夫传说的人物。成书约在战国末期,书名始见于《史记·晏婴传》。《汉书·艺文志》只称《晏子》(无“春秋”二字”,是否即今传本,可疑),列于儒家著作之内。全书八卷二百五十章,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卷,多有崇尚节俭之说;外篇二卷,所记乃西汉刘向编校本书时所说的“又有复重文辞颇异”和“又有颇不含经术”之内容,其中《仲尼之齐欲封节》与《墨子·非儒》相同。全书所叙皆晏婴之遗事。本书以晏婴作为中心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实乃先秦著作中罕见之作。书中对奴隶主的穷奢极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丑恶,作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对劳动人民的籍(赋税)重狱多,拘者满围(牢狱),怨者满朝等情况作了真实的反映。本书在认识论上,提倡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在社会观上,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之说;在学派关系上,《内篇》多孔子称许晏婴之语,《外篇》多晏婴抨击孔子之语。注本有今人吴则虞的《晏子春秋集释》上下册。其书汇集了二十四个刻本和二十几家的校注,并把《晏子春秋》的资料,分为佚文、集语、事迹。有关晏子学说学派讨论、有关《晏子春秋》考辨、重言重意篇目表六类,辑附于后,颇便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