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梵网经卷下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AuH中华典藏网

显佛在世及正法,一千年中皆无此恶。AuH中华典藏网

于恶世中,AuH中华典藏网

正当像末,五浊盛时。AuH中华典藏网

若见外道,AuH中华典藏网

痴狂无识,憎嫉佛法,作此恶也。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恶人AuH中华典藏网

十恶之人AuH中华典藏网

劫贼AuH中华典藏网

亦即恶人以劫盗增,复名此也。AuH中华典藏网

卖佛菩萨父母形像AuH中华典藏网

佛菩萨出世父母,亦有卖生身父母,AuH中华典藏网

贩卖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此事极多。AuH中华典藏网

贩卖比丘比丘尼AuH中华典藏网

前即形像,此卖活人。AuH中华典藏网

亦卖发心菩萨。AuH中华典藏网

初始发心求佛,遇此恶党被卖。AuH中华典藏网

或为官使AuH中华典藏网

欠负官物卖钱纳官AuH中华典藏网

与一切人,作奴婢者,AuH中华典藏网

指定所卖之人有所属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见是事已。AuH中华典藏网

见前卖圣像凡人事。AuH中华典藏网

应生慈心AuH中华典藏网

悯彼被卖,必受忧苦。AuH中华典藏网

方便救护AuH中华典藏网

巧言善化,正卖时与救,欲卖时即护。AuH中华典藏网

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明所教护。AuH中华典藏网

若不赎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禁结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不得,稸刀仗弓箭,AuH中华典藏网

前诫畜故,此诫稸而卖之,无重答失。AuH中华典藏网

贩卖轻秤小㪷,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AuH中华典藏网

家产:AuH中华典藏网

长养猫AuH中华典藏网

家猫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野狸AuH中华典藏网

猪狗AuH中华典藏网

此所诸法,招人诽谤讥嫌,非律仪故,能养所养,各当半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故作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以恶心故。AuH中华典藏网

二,不善心。AuH中华典藏网

观一切男女等斗AuH中华典藏网

男女可作四用。AuH中华典藏网

军阵兵将劫贼等斗AuH中华典藏网

等角胜,竞力相驰,并命不一,上戒眼观。AuH中华典藏网

亦不得听吹贝。AuH中华典藏网

螺贝之声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鸣也,动也,动之即鸣。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形曲似角。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七弦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二十五弦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似琴,十三弦。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一孔AuH中华典藏网

箜篌AuH中华典藏网

二十四弦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唱歌之声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吹,噭子也。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艺也。AuH中华典藏网

乐之声AuH中华典藏网

但是总名,色、声二境偏增故尔。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摴蒱。AuH中华典藏网

谓四数叶。AuH中华典藏网

围棋AuH中华典藏网

尧君以教愚子AuH中华典藏网

波罗塞戏AuH中华典藏网

西国兵戏,谓二人各布二十余象或马于局远所,争得要路以为胜。AuH中华典藏网

弹棋AuH中华典藏网

以石为局,玉等为面,隆其四隅,宫人士女多分为之。AuH中华典藏网

六博AuH中华典藏网

即双陆是。AuH中华典藏网

拍毬AuH中华典藏网

谓此以毬或筑、或拍、或䞶、或上、或下而戏弄也。AuH中华典藏网

掷石AuH中华典藏网

谓以大石或拖或掷而为戏弄,俗谓之拖堵也。AuH中华典藏网

投壶AuH中华典藏网

壶颈高一尺二寸,腹修五寸,用筹十二只,象十二月,三步外投之,名投壶。AuH中华典藏网

牵道八道AuH中华典藏网

八划为道,以棋子等随道而行,故名牵道,即八道也。AuH中华典藏网

行城AuH中华典藏网

以行城之法式,即小儿之戏也。AuH中华典藏网

爪镜AuH中华典藏网

元用一镜,后以药涂手爪,作法咒镜,镜中便见吉凶等中。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式之反。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出自东南卑湿之地,若于龟壳内生者,其草有灵。此草生处,上有浮云。AuH中华典藏网

杨枝AuH中华典藏网

五月五日午时,至柳树下,仰观有折者,柳枝刻作人形,置于静室,祭之咒之,有灵问之,知人休咎也。AuH中华典藏网

钵盂AuH中华典藏网

非僧用者,钵谓器也,盂者盘也,以咒其器术,听人言知吉凶事。AuH中华典藏网

髑髅AuH中华典藏网

以此卜筮,能知吉凶,欲求财利,便咒之,令彼人心动等。AuH中华典藏网

而作卜筮。AuH中华典藏网

于上四事不转,唯属第五。灼龟曰卜,揲蓍曰筮。揲蓍草者,卜法也。及镜卜筮,此方有之。杨柳等卜,西国有也。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作盗贼使命。AuH中华典藏网

此有一十七件恶枝术,凡俗外道恶人所作,佛制不作,以阙二利。AuH中华典藏网

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同事化生,余皆得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护持禁戒。AuH中华典藏网

心常护助,执正住持,禁制过失,谨节防恶。AuH中华典藏网

行住坐卧AuH中华典藏网

四,威仪也。AuH中华典藏网

日夜六时AuH中华典藏网

昼夜分各三时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依本。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背本AuH中华典藏网

是戒。AuH中华典藏网

指此菩萨戒也。AuH中华典藏网

犹如金刚。AuH中华典藏网

持心坚固不可坏故。AuH中华典藏网

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AuH中华典藏网

涅槃经广AuH中华典藏网

如草系比丘。AuH中华典藏网

庄严论广AuH中华典藏网

常生大乘善信。AuH中华典藏网

信大乘教理行果故。AuH中华典藏网

自知我是未成之佛。AuH中华典藏网

由信大乘,始是大性,当必成佛。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是已成之佛AuH中华典藏网

已依教解理,修行证大果故。AuH中华典藏网

发菩提心AuH中华典藏网

既信已成当成,自欲当成,必须要发大菩提心。AuH中华典藏网

念念不去心。AuH中华典藏网

不退AuH中华典藏网

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AuH中华典藏网

小能障大,邪能障正。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AuH中华典藏网

总来佛子常应发愿也。从因至果,众行既广,其愿非一。此总标也。AuH中华典藏网

孝顺父母AuH中华典藏网

一愿AuH中华典藏网

师僧AuH中华典藏网

二愿AuH中华典藏网

三宝AuH中华典藏网

三愿孝顺二字贯此。AuH中华典藏网

愿得好师同学。AuH中华典藏网

四愿AuH中华典藏网

善友知识AuH中华典藏网

五愿,愿得好三字贯之。AuH中华典藏网

常教我大乘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六愿,于上加一愿字。AuH中华典藏网

十、发趣AuH中华典藏网

七贤AuH中华典藏网

十、长养AuH中华典藏网

八愿AuH中华典藏网

十金刚AuH中华典藏网

九愿AuH中华典藏网

十地AuH中华典藏网

十愿AuH中华典藏网

使我开解,如法修行。AuH中华典藏网

释上四十心也。AuH中华典藏网

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佛子,常应发是,十种大愿,心心无退。AuH中华典藏网

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制得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发十大愿已,AuH中华典藏网

发前十戒,愿卑。AuH中华典藏网

持佛禁戒AuH中华典藏网

持戒为因行,发愿为缘助,行愿相扶,得佛果报。AuH中华典藏网

作是愿言:AuH中华典藏网

标愿言也。下正发愿辞也。AuH中华典藏网

宁以此身投炽燃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经律皆说断淫作即毁,经律不淫即不毁。AuH中华典藏网

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AuH中华典藏网

异前愿外,别复作愿。AuH中华典藏网

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币缠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AuH中华典藏网

净信施名衣,故获得皮肤清净,犹如金色。今既破戒,不生上福,不受信施,故愿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䥫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口食信心檀越百味饮食。AuH中华典藏网

净信施食,获得长寿、辩才、安乐、妙色、雄力、勇健,无不具足;施饮,获得永离一切烦恼、渴爱,无不具足。口离四失,能生是福。今既口犯,四过愿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䥫地上,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百种床座。AuH中华典藏网

净信床敷卧具,本祈超凡之胜位,自犯身业三僭,不能生他胜福,故愿尔也。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百味医药。AuH中华典藏网

施病医药,当得无老病死圆满甘露,不死妙药无不具足。今既身犯三过,此福不生,故愿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䥫镬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AuH中华典藏网

由以舍宅、房屋施故,当得与诸众生为舍、为宅、为救、为归、为州、为趣,无不具足;园林、田地施故,获得静虑、解脱、三摩地故。今则身三不善如上,胜福难生,故愿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恭敬礼拜。AuH中华典藏网

折身伏意,敬礼三尊,能感正报,无见顶相之福。自身三过俱行,此福难生,故愿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䥫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破戒之心视他好色。AuH中华典藏网

由以种种妙好资具施故,感得圆满一切菩提分法无不具足。今此破戒,视他施主所施尘色,此福不生,故立愿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䥫锥遍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心听好音声。AuH中华典藏网

施种种音乐,赞咏三宝妙好之声,获得如来天耳,能开一切微妙之声。今自破戒,此福不生,故愿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破戒之心贪嗅诸香。AuH中华典藏网

施涂香末香故,当得净戒多闻诸三摩地涂香圣行故,当得遍体香洁妙香圣行故。今以自心破戒圣行功德难生,故立愿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AuH中华典藏网

今但取五尘中舌所尝味,异前第三。佛言:施上味者,当感得甘露上味大大夫相,于一切味中常得最上第一义味。今者破戒上味之福不生,故立愿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碎其身,终不以破戒之心贪着好触。AuH中华典藏网

即五尘中触境也。上妙可意,适悦称心,故名好触。即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等物,施此福生,并如上说。今者破戒,福利难生,故立愿尔。AuH中华典藏网

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AuH中华典藏网

第十三愿,普利无边法界众生,总愿成就无上菩提。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制结罪,一切菩萨总须发上十三愿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应二时。AuH中华典藏网

春秋二时AuH中华典藏网

头陀AuH中华典藏网

正云杜多,此云除弃。有十二种头陀行,一一皆十种功德胜用。如十二头陀经说:且常坐十种者:一、不贪身乐,二、不贪睡眠乐,三、不贪卧具乐,四、无卧时胜着席苦,五、不随身欲,六、易得坐禅,七、易读诵经典,八、少睡眠盖,九、身轻易起,十、求座卧具衣服心薄。AuH中华典藏网

冬夏坐禅AuH中华典藏网

极寒热时不出,又夏多虫蚁,恐伤物命。AuH中华典藏网

结夏安居AuH中华典藏网

修道求圣,结夏文广。AuH中华典藏网

常用杨枝AuH中华典藏网

亦名齿木。此下列十八事。AuH中华典藏网

澡豆AuH中华典藏网

能去垢、净口、净手。AuH中华典藏网

三衣AuH中华典藏网

五条七条大衣,福田之衣,常须随身。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梵语君迟,此云净瓶盛水净手。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具云钵多罗,此云应量器。AuH中华典藏网

坐具AuH中华典藏网

正敷坐,兼礼佛。AuH中华典藏网

钖杖AuH中华典藏网

束心不乱,止虎等难。AuH中华典藏网

香炉AuH中华典藏网

用焚信香AuH中华典藏网

漉水囊AuH中华典藏网

即滤水罗,恐食虫故。AuH中华典藏网

手巾AuH中华典藏网

拭手巾,拭脚巾,触净别也。AuH中华典藏网

刀子AuH中华典藏网

刀长四寸,割甲裁衣等用。AuH中华典藏网

火鐆。AuH中华典藏网

火镜也。以铜为之,仰日得火,焚香造食等。AuH中华典藏网

镊子AuH中华典藏网

拔刺除毛。AuH中华典藏网

绳床AuH中华典藏网

随处坐禅,修观止息。AuH中华典藏网

AuH中华典藏网

要察佛意,摄心除乱。AuH中华典藏网

律:AuH中华典藏网

知持犯轨则,理应有论,诠慧学故。AuH中华典藏网

佛像。AuH中华典藏网

观像拟知真佛AuH中华典藏网

菩萨像AuH中华典藏网

常观先进,为良友故。此十八物,并具头陀。进道之缘,须常随身。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行头陀时。AuH中华典藏网

牒前二时。AuH中华典藏网

及游方时。AuH中华典藏网

游礼学问之时AuH中华典藏网

行来AuH中华典藏网

必有行去。AuH中华典藏网

百里千里AuH中华典藏网

举此二数影,显余远近来去,皆用是物。AuH中华典藏网

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AuH中华典藏网

此指游方时也。AuH中华典藏网

头陀者AuH中华典藏网

此下,定二时随身也。AuH中华典藏网

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AuH中华典藏网

然佛菩萨经律论,更不定时常要随身。AuH中华典藏网

如鸟二翼。AuH中华典藏网

喻时及物,鸟无翼而不能高飞,菩萨亏此莫可游行。AuH中华典藏网

若布萨日。AuH中华典藏网

如有斗诤比丘来,佛令增减说戒,若知十四日来,十三日前说,若知十五日来,十四说,或不说,或随何日诤灭即说。AuH中华典藏网

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应诵诸佛法戒。若诵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坐,听者下坐,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AuH中华典藏网

梵语布萨,此云净住。或唯言净,由忏悔己身,器清净住。或云长养,长养净心。或云和合,大众和合,同佛事故。若四人已上,作白说戒。若三人各各修仪,更牙云:二大德一心念!今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清净。若二人相向,彼此如上。若一人心念口言:今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清净。上各三说。AuH中华典藏网

结夏安居,一一如法。AuH中华典藏网

结前安居文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头陀时。AuH中华典藏网

菩萨修十二,种头陀行时,AuH中华典藏网

莫入难处。AuH中华典藏网

此总标难处。AuH中华典藏网

若国难恶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狮子虎狼,水火风难,及以劫贼,道路毒蛇。AuH中华典藏网

此别列八难也。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难处,悉不得入。AuH中华典藏网

结上八处。AuH中华典藏网

若头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诸难处皆不得入。AuH中华典藏网

游方不入,夏坐不入。AuH中华典藏网

若故入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制得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AuH中华典藏网

既称佛子,须知正法,礼法次第,应合如法,此总标次第也。AuH中华典藏网

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AuH中华典藏网

此正明次第也。AuH中华典藏网

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AuH中华典藏网

别示菩萨但依四众轨仪,各自次第,不容杂乱坐也。AuH中华典藏网

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兵奴之法。AuH中华典藏网

外道愚戆,实昧礼仪,兵奴凶劣,难辨尊卑,故无次第。AuH中华典藏网

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AuH中华典藏网

佛法有规,故依次第结自正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不如法次第坐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禁得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应教化。AuH中华典藏网

自能进善,损能化生,是名菩萨。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AuH中华典藏网

是所化也。AuH中华典藏网

建立僧坊AuH中华典藏网

安僧之所。AuH中华典藏网

山林园田,立作佛塔。AuH中华典藏网

行道之处AuH中华典藏网

冬夏安居,坐禅处所。AuH中华典藏网

深房静室,离喧杂所。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AuH中华典藏网

但是进修道行之处,总应修崇,令其清雅。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应为,一切众生,AuH中华典藏网

怨亲无二AuH中华典藏网

讲说大乘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此明菩萨正所行事也。菩萨大根故,讲说大乘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疾病: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有疾病时,应为讲经律救之。AuH中华典藏网

国难贼难AuH中华典藏网

同上。救之。AuH中华典藏网

父母、兄弟、和尚、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一切斋会求福。AuH中华典藏网

初亡灭日,或每岁亡日,即忌辰日,及字超初二七日也,乃至字超四五六三个七日也。问:但为亡者讲经即得,何须七日?答:中有身七日一度命终,要经福资疾受生故,故云尔也。AuH中华典藏网

行来治生AuH中华典藏网

即养活义,以求利者多为养活命故。AuH中华典藏网

大火所烧,大水所漂,黑风所吹,船舫、江河、大海、罗刹之难。AuH中华典藏网

五难生时AuH中华典藏网

亦读诵讲,说此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一一令读诵讲此戒经,经即是律也。AuH中华典藏网

乃至一切罪报。AuH中华典藏网

总摄轻重,总讲此经。AuH中华典藏网

三恶AuH中华典藏网

即是三涂。AuH中华典藏网

七逆AuH中华典藏网

业障AuH中华典藏网

八难:杻械枷锁,系缚其身。AuH中华典藏网

并是报障。AuH中华典藏网

多淫多瞋多愚痴,AuH中华典藏网

是烦恼障。AuH中华典藏网

多疾病。AuH中华典藏网

报障AuH中华典藏网

皆应读诵讲说此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如是三障,亦讲此经,能灭除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新学菩萨若不尔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禁结罪AuH中华典藏网

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梵坛品中当广说。AuH中华典藏网

结劝指广。AuH中华典藏网

佛言:佛子,与人受戒时。AuH中华典藏网

指受戒机,求受戒时。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拣择AuH中华典藏网

佛诚能授,慈心普济,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AuH中华典藏网

此总标举所拣。AuH中华典藏网

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此别示戒器,有一十七类,但要解语,领纳文旨,方堪受戒;若不解语,非戒器也。AuH中华典藏网

应教身所著袈裟。AuH中华典藏网

此不正色出家人受戒也。AuH中华典藏网

皆使坏色。AuH中华典藏网

坏本白色,违爱心故。AuH中华典藏网

与道相应AuH中华典藏网

与所修道行相称,须衣色儋舍于情爱。AuH中华典藏网

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AuH中华典藏网

正明坏色衣也。AuH中华典藏网

身所著衣,一切染色,AuH中华典藏网

除袈裟外,余一切衣亦坏本白色;白色外,余色皆名坏色、坏本白色。AuH中华典藏网

若一切国土中人所著衣服,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AuH中华典藏网

不论何方国土,但色异俗服便得。AuH中华典藏网

若欲受戒时。AuH中华典藏网

标告戒师:有求戒人,欲于师所求受戒时。AuH中华典藏网

师应问言:AuH中华典藏网

戒师问彼:AuH中华典藏网

汝现身不作七逆罪耶?AuH中华典藏网

以过去久远不知故,只问现有七逆重障,故非戒器,将欲受戒,先问其罪。AuH中华典藏网

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诫能授戒师也。AuH中华典藏网

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阿阇梨、破羯磨、转法轮僧、杀圣人。AuH中华典藏网

此列七逆罪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具七遮,即现身不得戒。AuH中华典藏网

结不应受之所以也。AuH中华典藏网

余一切人,尽得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除七逆外,余解师语,可得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出家人法AuH中华典藏网

仪轨法则AuH中华典藏网

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AuH中华典藏网

出家法则AuH中华典藏网

六亲不敬AuH中华典藏网

亦是不礼拜义。AuH中华典藏网

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有百里千里来求法者。AuH中华典藏网

但字下,结成,须得与受戒而无择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法师,以恶心瞋心,而不即与授一切众生戒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AuH中华典藏网

利人之初,信心为本。信为入法之初基,超圣道之元首故。AuH中华典藏网

菩萨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者。AuH中华典藏网

此牒定能教之人也。AuH中华典藏网

见欲受戒人AuH中华典藏网

见有来求,受戒之人,AuH中华典藏网

应教请二师AuH中华典藏网

教求受戒人请AuH中华典藏网

和尚!AuH中华典藏网

即释迦如来不可见师。AuH中华典藏网

阿阇梨AuH中华典藏网

即我身是,可见师也。AuH中华典藏网

二师应问言:AuH中华典藏网

即前和尚、阿阇梨第二师问也。若佛在世,即佛、菩萨为六师。今佛灭后,可应问言:传戒师为和尚,羯磨师为阿阇梨。拟其经中通六师也。AuH中华典藏网

汝有七遮罪不?若现身有七遮,师不应与受戒;无七遮者,得与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此问遮罪法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有犯十重者。AuH中华典藏网

十波罗夷罪也。AuH中华典藏网

应教忏悔。AuH中华典藏网

重罪在身,必障圣道,使令忏悔。AuH中华典藏网

在佛菩萨形像前。AuH中华典藏网

此教授师,教知轨仪,对圣像前,至诚恳恻,悔过自责。AuH中华典藏网

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AuH中华典藏网

忏悔,行相也;由诵戒故,忆知罪相也。AuH中华典藏网

苦到AuH中华典藏网

苦切至到。AuH中华典藏网

礼三世千佛AuH中华典藏网

恭敬䖍心,礼拜三劫三千佛也。AuH中华典藏网

得见好相。AuH中华典藏网

此总言也,即吉祥善相。AuH中华典藏网

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AuH中华典藏网

此是忏悔时限也。各自障,有厚薄远近不等。AuH中华典藏网

要见好相AuH中华典藏网

但要见相为限。AuH中华典藏网

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AuH中华典藏网

明所见相,相有多般,如余经辩。AuH中华典藏网

便得灭罪。AuH中华典藏网

以障尽故相现,得灭罪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无好相。AuH中华典藏网

戒无形状,无相不知,故此云尔。AuH中华典藏网

虽忏无益。AuH中华典藏网

戒由相表,无相不能表戒圆故。AuH中华典藏网

是人现身,亦不得戒。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旧戒圆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得增受戒。AuH中华典藏网

但令戒加增益资长,未得圆满无相,表戒重受方圆。AuH中华典藏网

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罪灭。AuH中华典藏网

但对一人,于佛像前,当面陈白:比丘某甲,我犯某罪,今向大德忏悔,惟愿哀悯忆我,我清净故灭。三说。前僧告云:汝自深悔,后莫重犯。答云:何可尔?AuH中华典藏网

不同七遮。AuH中华典藏网

反释前七遮罪,相表亦灭,故言不同,应更云亦不同十重。AuH中华典藏网

而教诫师。AuH中华典藏网

佛告命能教之师也。AuH中华典藏网

于是法中,AuH中华典藏网

于前三类轻重罪相法中。AuH中华典藏网

一一,好解。AuH中华典藏网

了知重,轻知轻,有相无相,罪灭不灭,称法所诠,如法实了,故名好解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不解,大乘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此牒迷教。AuH中华典藏网

若轻若重,是非之相。AuH中华典藏网

于前七遮十重、四十八轻,不了知故。AuH中华典藏网

不解第一义谛AuH中华典藏网

不知所诠,真胜谛理。AuH中华典藏网

习种性AuH中华典藏网

十信AuH中华典藏网

长养性AuH中华典藏网

摄十住、十行也。AuH中华典藏网

性、种性、不可坏性。AuH中华典藏网

十回向位AuH中华典藏网

道种性AuH中华典藏网

十地AuH中华典藏网

正法性AuH中华典藏网

佛位不解五位伏断行相AuH中华典藏网

其中多少观行。AuH中华典藏网

于五位中,明行多少。AuH中华典藏网

出入十禅支AuH中华典藏网

四禅十八支不杂,但十支:寻、伺、喜、乐、定、内净、舍、念、慧、中受,不了出定、入定。四禅各具支多少。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行法。AuH中华典藏网

不知一切观,行进趣法则,AuH中华典藏网

一一不得,此法中意。AuH中华典藏网

总结五位,十支法中不解得故。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为利养故。AuH中华典藏网

贪利AuH中华典藏网

为名闻故。AuH中华典藏网

诈言能解AuH中华典藏网

恶求AuH中华典藏网

非理强求AuH中华典藏网

多求AuH中华典藏网

求之无厌AuH中华典藏网

贪利弟子AuH中华典藏网

贪著有名,利者弟子,AuH中华典藏网

而诈现解,一切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内实无知,外现解相。AuH中华典藏网

是自欺诈AuH中华典藏网

自隐覆心,知自不解。AuH中华典藏网

亦欺诈他人。AuH中华典藏网

无解诳他,是欺他人。AuH中华典藏网

故与人授戒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AuH中华典藏网

虽有大姓,以未发大心,亦未信大戒。AuH中华典藏网

外道恶人前AuH中华典藏网

毁谤大乘AuH中华典藏网

说此千佛大戒。AuH中华典藏网

千华上佛,或三世三千佛,皆说此戒。AuH中华典藏网

邪见人前,亦不得说。AuH中华典藏网

亦谤AuH中华典藏网

除国王AuH中华典藏网

以王有损益佛法之力,要说须说。AuH中华典藏网

余一切不得说。AuH中华典藏网

凡常之人,者不为说。大臣要说,亦可为说。有力谏王,损益佛法。AuH中华典藏网

是恶人辈,不受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此句贯下。AuH中华典藏网

名为畜生。AuH中华典藏网

愚甚如畜。AuH中华典藏网

生生不见三宝。AuH中华典藏网

当必堕落不见,又不奉见,如不见故。AuH中华典藏网

如木石无心。AuH中华典藏网

不知业果,责如彼也。AuH中华典藏网

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AuH中华典藏网

释成不说有八,所以即八句经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理实此戒,十方三世尘沙诸佛已说、当说、今说,就近且言,七也。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明毁戒者人也。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AuH中华典藏网

如分一毛为百千分处,即损施主一分福;喻碱卤地,虽下种子,不生苗实。AuH中华典藏网

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AuH中华典藏网

持戒之福,七分之中,王得二分。今既破戒无福,税王地行饮水,以输王税。AuH中华典藏网

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AuH中华典藏网

无戒受施,无福与他,如盗他物,AuH中华典藏网

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AuH中华典藏网

戒圆神护,破戒神怒。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人皆骂言:佛法中贼!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天龙神有天眼者,见犯戒比丘来时云贼来,去时云贼去至。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眼不欲见,AuH中华典藏网

通人天等,皆不欲见。AuH中华典藏网

犯戒之人,畜生无异。AuH中华典藏网

呵同畜生,但念所食,痴无识觉。AuH中华典藏网

木头无异AuH中华典藏网

复似木石,顽碍无知。AuH中华典藏网

若故毁正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随犯于一,轻重正戒。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故毁,招罪摧身。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应一心。AuH中华典藏网

佛子修善,不容怠慢,进善无杂,修心无间。AuH中华典藏网

受持。AuH中华典藏网

受领其文,摄持不忘。AuH中华典藏网

读诵AuH中华典藏网

依本曰读,背本曰诵。AuH中华典藏网

大乘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二、利大行。AuH中华典藏网

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但表至重,不一身命护持佛戒,未必用被堪书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木皮AuH中华典藏网

桑皮等纸AuH中华典藏网

谷纸AuH中华典藏网

即楮构也。AuH中华典藏网

绢素竹帛AuH中华典藏网

烝竹拍破,舒展如纸。AuH中华典藏网

亦应悉书持。AuH中华典藏网

此正可用书之。AuH中华典藏网

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AuH中华典藏网

严持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若不如法供养者。AuH中华典藏网

依上说,故名如法;今不如法,故当其罪。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违制之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AuH中华典藏网

悲若不生,无以化物。AuH中华典藏网

若入一切,城邑舍宅,AuH中华典藏网

行化之处AuH中华典藏网

见一切众生。AuH中华典藏网

自修大行所化之生,通五乘也。AuH中华典藏网

应当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AuH中华典藏网

正劝令受,虽非皆受,愿心普化令受,又令知戒堪可受故。AuH中华典藏网

三归十戒AuH中华典藏网

固此渐化,令受余戒,是大乘戒之因。AuH中华典藏网

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AuH中华典藏网

不解人语,不能发心,但约菩萨悲心平等,故作是说。或有一类龙等,或依劫初近从人天中来,皆作人言。AuH中华典藏网

应心念口言:AuH中华典藏网

心发悲念,如念启言,意在警觉,作远因缘。AuH中华典藏网

汝是畜生,发菩提心,AuH中华典藏网

法句经说:有五百猕猴,效罗汉立塔,旦夕礼拜,时遇山水,一时漂没,即生忉利天。上等五百白兔亦尔,皆是畜生,发菩提心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菩萨入一切处山川林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AuH中华典藏网

此明所化处也。AuH中华典藏网

是菩萨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AuH中华典藏网

不化发心,利他行阙。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常行教化。AuH中华典藏网

依教行化,令生进达,修断理趣。AuH中华典藏网

起大悲心。AuH中华典藏网

悲心不起,化行难生。化行,因也。AuH中华典藏网

入檀越。AuH中华典藏网

修施度家。AuH中华典藏网

贵人家AuH中华典藏网

公卿高贵之家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中,AuH中华典藏网

二众、四众、八部之众,是说法处。AuH中华典藏网

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说法。AuH中华典藏网

此示说法之仪。AuH中华典藏网

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华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AuH中华典藏网

说听恭谨之事也。AuH中华典藏网

如事火婆罗门。AuH中华典藏网

如三迦叶,日日三时,礼事火神,AuH中华典藏网

其说法者,若不如法说,AuH中华典藏网

唯明口业,亦兼身意。AuH中华典藏网

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皆以信心受佛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信心是受戒之因,若无信心,必不肯受。AuH中华典藏网

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AuH中华典藏网

此之七类,并是信心受佛戒人。AuH中华典藏网

自恃高贵,破灭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像佛塔经律。AuH中华典藏网

即恃贵破法也。若四部众,自虽无力制法,凭托前三,亦自破法。前三唯能制,后四通能、所制。所制事如经。AuH中华典藏网

是破三宝之罪,而菩萨故作破法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除制恶人出家、造像、卖等,余结破三宝罪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佛子,不以好心出家;AuH中华典藏网

好者善也,不善即三毒也,三中贪增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为名闻利养。AuH中华典藏网

正是恶心所为,也要自身招高上之名,得利养故。AuH中华典藏网

于国王百官前,说七佛法戒。AuH中华典藏网

来名比丘向于王臣说于轻重戒条,今彼王臣知解,言彼比丘所犯而治罚之。AuH中华典藏网

横与AuH中华典藏网

佛教比丘犯戒,只令忏悔,令依王法条治,故云横与。AuH中华典藏网

比丘、比丘尼、菩萨弟子、AuH中华典藏网

此兼在家。AuH中华典藏网

作系缚事。AuH中华典藏网

因令报持棰缚,或因退道。AuH中华典藏网

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AuH中华典藏网

七梦经说:狮子死经多日,众兽犹生怖畏,等不敢近。多日之后,身中自生其虫,食尽狮子肉也。AuH中华典藏网

非外道天魔能破坏。AuH中华典藏网

以合归元本破法戒之人所得罪故。以佛出世,外道归伏,犹如狮子游行无畏,众兽潜伏。如来灭后所遗教法,如狮子死后之身,多日众兽怖畏不敢近,喻佛正法一千七百年内,外道天魔无能毁坏。多日后,狮子身中生虫,自食狮子肉尽者,喻一千七百年后,佛弟子破戒恶行,自破佛教也,非魔道能破故。AuH中华典藏网

若受佛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此牒定受戒人。AuH中华典藏网

应护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受佛戒,称佛子,依教奉行,须护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如念一子。AuH中华典藏网

如慈父母,思念一子,念念常忆,AuH中华典藏网

如事父母。AuH中华典藏网

如孝顺之子,事养父母,心心不离。AuH中华典藏网

而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三百矛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宁自入地狱百劫,而不用闻一恶言破佛戒之声。AuH中华典藏网

此喻成护戒之心也。AuH中华典藏网

而况自破佛戒。AuH中华典藏网

但闻破戒之声,尚痛不可,岂况自破,宁不心切?AuH中华典藏网

教人破法因缘AuH中华典藏网

二利不行,已是其过;今行二破,故当重罪也。AuH中华典藏网

亦无孝顺之心。AuH中华典藏网

由破法故,因坏三宝;坏三宝故,殃累父母。AuH中华典藏网

若故作者,犯轻垢罪。AuH中华典藏网

结归破法之罪AuH中华典藏网

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AuH中华典藏网

结数劝持。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AuH中华典藏网

此结劝修学也。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子谛听!AuH中华典藏网

此下,结劝流通也。佛说如是十重四十八轻戒讫,佛告当机三贤之众,专心奉行,故令谛听。AuH中华典藏网

此十重四十八轻戒。AuH中华典藏网

牒前所说戒条之数AuH中华典藏网

三世诸佛AuH中华典藏网

非指三劫名为三世也,过去无边,未来无尽,及现在世,皆同诵也。故下云:AuH中华典藏网

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AuH中华典藏网

我今释迦佛,与诸佛诵同,AuH中华典藏网

汝等一切大众,AuH中华典藏网

总标指告现前众等。AuH中华典藏网

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AuH中华典藏网

此别列七类也。AuH中华典藏网

受持菩萨戒者。AuH中华典藏网

于七类中有不曾受,不在流通此戒之数。AuH中华典藏网

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AuH中华典藏网

护持最胜,此十法行中五行也。AuH中华典藏网

佛性常住戒卷AuH中华典藏网

由受持读诵戒卷,方能证得佛性常住真理。又以戒卷能诠显佛性常住真理,佛性即常住,佛性常住之戒卷。AuH中华典藏网

流通三世,一切众生。AuH中华典藏网

由前受持,展转传受,故通三世。AuH中华典藏网

化化不绝。AuH中华典藏网

灯灯不尽。AuH中华典藏网

得见千佛。AuH中华典藏网

由受持戒,得入二地,得见千华台上卢舍那佛,千华台上一千个大化身佛。又因持戒,得见三劫三千佛,经总言故。AuH中华典藏网

佛佛授手。AuH中华典藏网

佛以慈悲,垂于教手,众生发心,以信为手,二手相契,引出众生,众生成佛,复化众生,众生又成,又化生故,故云佛佛授手也。AuH中华典藏网

世世不堕,恶道八难。AuH中华典藏网

持戒心善。AuH中华典藏网

常生人道天中。AuH中华典藏网

由持戒力,近生人天,三贤十地,究竟成佛。AuH中华典藏网

我今在此树下。AuH中华典藏网

小化身释迦佛,在此菩提树下坐,宣说此戒。AuH中华典藏网

略开:AuH中华典藏网

此心地法门一品经,又如不可说法门中一毛头许。AuH中华典藏网

七,佛法戒。AuH中华典藏网

据近且言:AuH中华典藏网

汝等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AuH中华典藏网

此明大众信受奉行。AuH中华典藏网

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AuH中华典藏网

此明悬指广文也。此经序云:此经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今指在彼中天王品说也。AuH中华典藏网

三千学士,时坐听者。AuH中华典藏网

疏指三千登地,听者地前。又三千已学、现学,听者未学。今什诵戒,有三千学士随诵,便云三千学士。此下译主助劝,结欢流通,分二:初长行,后偈颂。此初译主叙自学徒喜跃受持也。罗什和尚诵此心地法门品时,于草堂中有三千学士于法师处受学所译经、律、论故。今闻法师诵此心地戒品,从来未闻,创闻深奇,故皆生喜。AuH中华典藏网

闻佛自诵AuH中华典藏网

即三千学士亲闻法师口自诵出佛性戒经略文也。AuH中华典藏网

心心顶戴,喜跃受持。AuH中华典藏网

三千人各各顶受,顶礼戴仰,情欢足跃,领纳文旨,不遗不忘,念念相续,表其殷极。AuH中华典藏网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AuH中华典藏网

此是罗什诵出此经时,依彼广部,略叙纲要,别诵此等经文,助前本文,更光其美。劝进流。此上一段,重结前云:尔时释迦牟尼佛,从莲华台藏世界而没,还本源世界阎浮提树下,说本源莲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AuH中华典藏网

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AuH中华典藏网

结释前文,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也。AuH中华典藏网

从摩醯首,罗天王宫,AuH中华典藏网

结前文云,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海,乃至第十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AuH中华典藏网

至此道树下。AuH中华典藏网

结前文云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等。AuH中华典藏网

十住处说法品AuH中华典藏网

结前文云:坐金刚千光王座,说十世界海,乃至摩醯首罗宫,说心地法门品。AuH中华典藏网

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AuH中华典藏网

结指前文,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此心地法门等。结文虽少,结前大纲,总结尽也。AuH中华典藏网

千百亿世界。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大小化身,说法化生处也。AuH中华典藏网

莲华藏世界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舍那说法处也。AuH中华典藏网

微尘世界AuH中华典藏网

前二类世界,数者微尘数,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佛心藏。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五十四心,能摄佛德。AuH中华典藏网

地藏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十地,出生佛位,功德万善。AuH中华典藏网

戒藏。AuH中华典藏网

即前十重戒、四十八轻戒,包纳贤圣位无漏功德也。AuH中华典藏网

无量行愿藏。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十长养等六度万行四弘誓愿。AuH中华典藏网

因果佛性常住藏。AuH中华典藏网

因即六度,果即三身,行佛性相续不断也,理佛性凝然常住,皆通因果,皆有含藏出生义。AuH中华典藏网

如如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AuH中华典藏网

以三世佛所说皆同,故云如如。竟者,毕义。千百亿佛,各为本界众生,说是心地法门品,皆已了也。AuH中华典藏网

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AuH中华典藏网

总指彼界所化众生,各各闻上心地法门已,总皆受持修学,一切欢喜奉行。前文但是正闻十重四十八轻戒,所以欢喜。今此感荷,闻一品经总彻,所以欢喜,非重沓也。AuH中华典藏网

若广开心。AuH中华典藏网

五十四、心AuH中华典藏网

地。AuH中华典藏网

十地AuH中华典藏网

相相,如佛华光王七行品中说。AuH中华典藏网

相谓体相、行相、状相。从初发心、资粮、加行等五位次第,各有体、行、状、相不同,上说未尽,故指彼说。AuH中华典藏网

明人忍慧强。AuH中华典藏网

即明慧之人,即境决定,识别是非,拣择胜劣,有大功力。AuH中华典藏网

能持如是法。AuH中华典藏网

由前忍慧强,方能奉持如是十重戒法、四十八轻戒法。AuH中华典藏网

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AuH中华典藏网

由前明人从初受持如是戒法,乃至十地已来,虽未成佛道,安徐获得五种功德胜利。AuH中华典藏网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AuH中华典藏网

由持戒净,顺称佛心,常垂护念,魔不得便感诸佛护念利也。AuH中华典藏网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AuH中华典藏网

自知戒圆,必生善道,得见诸佛,故命终时,具戒心喜利也。AuH中华典藏网

三者生生处,为净菩萨友。AuH中华典藏网

善友同生,利也。AuH中华典藏网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AuH中华典藏网

由持戒故,众善皆生,功德圆满,能到彼岸,故云戒度。度者,越也,戒德成就利也。AuH中华典藏网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AuH中华典藏网

由今现在世持戒故,后世持戒,世世生生性戒成就。彼后生中,设不遇善友,亦有自然性戒,能离诸恶戒,生福慧利也。AuH中华典藏网

此是佛行处。AuH中华典藏网

依于此戒,得成为佛,故此戒品,是佛行处。AuH中华典藏网

智者善思量。AuH中华典藏网

劝有智者思,因此戒得佛。AuH中华典藏网

计我AuH中华典藏网

诸外道类AuH中华典藏网

著相者。AuH中华典藏网

凡夫AuH中华典藏网

不能信是法。AuH中华典藏网

此等不信十重四十八轻戒法。AuH中华典藏网

灭尽取证者。AuH中华典藏网

定性二乘乐入,无余取诸寂灭,AuH中华典藏网

亦非下种处。AuH中华典藏网

此等无性,不堪闻是戒法,故非下种也。种性虽非新生,然因此戒增长。AuH中华典藏网

欲长菩提苗。AuH中华典藏网

四智种子,至加行位,将生无漏,名菩提芽;入见道已,初无漏生,名菩提苗;至解脱道,名菩提果。今此取苗。AuH中华典藏网

光明照世间。AuH中华典藏网

即菩提果,成自受用。身光智光,内外俱照。AuH中华典藏网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AuH中华典藏网

以此二句,成上四句之文也。若人欲成佛果,要观诸法实相,实相即真性也。AuH中华典藏网

不生亦不灭。AuH中华典藏网

赞法身离四相AuH中华典藏网

不常复不断。AuH中华典藏网

表法身离断常二执AuH中华典藏网

不一亦不异。AuH中华典藏网

法性平等,物物皆遍,故云不一。凝湛真常,体性无差,故亦不异。AuH中华典藏网

不来亦不去。AuH中华典藏网

既本无来,何时有去。AuH中华典藏网

如是一心中。AuH中华典藏网

指前能观心,于所观真实相,专一不散故。AuH中华典藏网

方便勤庄严。AuH中华典藏网

更须广修六度,万行方能圆证。AuH中华典藏网

菩萨所应作AuH中华典藏网

二,利行也。AuH中华典藏网

应当次第学。AuH中华典藏网

此遮顿成佛故,于五位中次第修学也。AuH中华典藏网

于学于无学。AuH中华典藏网

于曾学戒、定、慧者,于未曾学戒、定、慧者,今虽未学,有大乘性,常必学故。AuH中华典藏网

勿生分别想。AuH中华典藏网

勿谓未学,而生慢想。AuH中华典藏网

是名第一道。AuH中华典藏网

心无分别,住正等观。AuH中华典藏网

亦名摩诃衍AuH中华典藏网

此云大乘菩萨行者,无分别心,离怨亲想也。AuH中华典藏网

一切戏论处。AuH中华典藏网

佛性论云:戏论有三种:一、贪爱;二、我慢;三、诸见,如来灭之已尽故;三、为根本。AuH中华典藏网

悉由是处灭。AuH中华典藏网

三种戏论,因由持戒,观证真理,皆总灭尽。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萨婆若AuH中华典藏网

此云正智,即般若异名也。AuH中华典藏网

悉由是处出。AuH中华典藏网

诸佛智慧,皆从真净,法界流出,AuH中华典藏网

是故,诸佛子!AuH中华典藏网

是故二字,因前文起,因前持戒观真,得智成佛,故劝佛子。AuH中华典藏网

宜发大勇猛。AuH中华典藏网

观前证果,非从懈怠生故。AuH中华典藏网

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AuH中华典藏网

知前佛果因持戒得,故劝精进护戒,如明珠即如意珠也。AuH中华典藏网

过去诸菩萨,已于是中学,未来者当学。AuH中华典藏网

现在者今学AuH中华典藏网

此三世同学也。AuH中华典藏网

此是佛行处。AuH中华典藏网

显无有不持此戒得成佛者也。AuH中华典藏网

圣主所称叹AuH中华典藏网

圣谓大圣,三界独尊,故称为主。今此圣主,常赞是戒。AuH中华典藏网

我已随顺说。AuH中华典藏网

即是罗什,顺世称我,随顺佛意,赞说宣行。AuH中华典藏网

福德无量聚。AuH中华典藏网

诵说流传,化多从善,故生福聚,亦乃无量。AuH中华典藏网

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AuH中华典藏网

将此传诵,所集福德,回施众生,共成佛道。AuH中华典藏网

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AuH中华典藏网

注梵网经卷下(终)AuH中华典藏网

上以延弘国祚,下以普济含灵。AuH中华典藏网

皇明隆庆大岁庚午之夏,有一道人慧澄、印珠等者,欲广梵网之传,以惠后学,募缘锓梓,流布有世。乌非深有慕于佛祖之风者,其能若是乎?后之有志学者,览斯戒经而顿发心华,则其教之功德,何可胜数哉!AuH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