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辅行传弘决
作者:湛然章节列表
升序↑-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一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六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八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九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二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四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五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六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八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九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二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五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七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八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九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一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二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三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四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五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六卷
-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八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九卷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十卷
猜你喜欢的书
黄氏菊谱
黄省曾,字勉之,举嘉靖乡试,从王守仁,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驰终身于书无不览,详闻学、近古无比。有《四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崇山人集》等,菊谱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夷门广赎》丛书,民国间上海涵芬楼据此本影印,《丛书集成》收人此本。
春明外史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4年4月 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5月出版单行本。收《后序》1篇。小说以“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展示了军阀时代北京纷纭的人生画面。杨杏园旅居北京5年,仍孤身一人。后结识了妓女梨云,两人情投意合。当梨云病势沉重,被鸨母送往小屋时,杏园尽心服侍。在梨云去世后,杏园又将她当未婚妻殓葬。其后,杏园在朋友剑尘家又认识了女士冬青。从此,两人时有诗文酬作,感情日深。杏园意欲与冬青永结良缘,然冬青因身患暗疾,自知薄命,故不得不在手绢上血书“我不负君”,愿以兄妹相称,并决心促成杏园与她的女友史科莲的婚事。杏园倍感冬青的深情厚谊,良苦用心,但仍表示非冬青不娶。在杏园病危之际,冬青突然赶到,执手相对,难受万分。杏园口授七绝4首,字字血泪。他又挣扎着写了两副自挽联后,便投笔死去。冬青也哭得晕倒于地。作者在《后序》中说:“予书既成,凡予同世之人,得读予书而悦之,无论识与不识,皆引予为友,予已慰矣。”
狮吼记
明代传奇剧本。汪廷讷撰。《曲品》著录。本事见宋人笔记《调谑篇》。写黄州人陈慥妇柳氏奇妒,陈进京访友,与苏轼携妓赏春,一年未归。柳氏派人捎信,言已为其娶妾4人。陈归见妾,乃4个丑妇。柳氏梳妆,陈打扇取悦她,反遭责骂。苏轼贬黄州,邀陈游。柳氏遣仆侦知有女陪酒,归而罚跪水池边。苏轼劝柳为陈娶妾,柳以每日赏百杖,至70岁为条件。后柳氏拉陈到县陈诉,县令戒柳氏之妒,忽县令夫人出,打骂县令以袒护柳氏,众又请土地评理,土地则偏向陈及县令,又被土地娘娘打骂。结果互相打骂,演成一场滑稽戏。苏轼赠妾与陈藏之别馆,为柳氏所知,罚其跪下顶灯,又以绳束其足,柳氏执绳一端防其逃走,陈向巫妪求救,女巫以羊代陈3日,并以陈已变羊胁迫柳氏。柳氏恐惧,遂允迎妾入宅,但又打骂怒号如狮吼。后柳氏魂游地府乃觉悟,与陈妾入道赴灵山。这是一部著名的喜剧。昆曲常演《梳妆》、《游春》、《跪池》、《三怕》四出。地方戏亦有整本《狮吼记》演出。今存明汲古阁原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论语新解
钱穆撰。凡二十篇,前十篇为上编,后十篇为下编。释《论语》之义,“语,谈说义,如《国语》、《家语》、《新语》之类。此书所收,以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之语为主……当时诸弟子于孔子之一言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可知。”“论者,讨论编次义。经七十子后学之讨论编次,集为此书,故称《论语》。”“书中亦附记诸弟子语,要之皆孔门之绪言也”。该书将每篇分若干章,先将此章难字难句加以解释,然后解说该章要旨,最后将全章译为白话。说“《论语》一书,乃孔门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今之为学,自不能尽同于孔子之时”,但“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解说《论语》平实而多有新义,对历史上有关《论语》内容的争论,也在解说中有简略介绍。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传》。之奇平生着述颇丰,除《尚书全解》外,尚有《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杨子讲义》、《道山纪闻》、《拙斋集》、《观澜集》等。《尚书全解》又称《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此书系之奇辞官家居期间,博考诸家《书》说编写而成。该书辨析前儒旧说之异同,贯穿史事,持论较为平正,见解亦有独到之处,足成一家之言,夏僎撰《尚书详解》,取于此书者颇多。书前有自序一篇,详述《尚书》始末,然多舛误,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此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五十八卷,原书自《洛诰》以下出于伪续,后经之奇孙耕以别本参校证验,厘定为四十卷。版本现存明天一阁抄本、清汲古阁抄本、传是楼抄本、《通志堂经解》本等。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佛典注疏。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彭际清撰。一卷,净土三经论第二。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是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的注释书。全书略开四分:题名、叙分、正宗分、流通分。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