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
作者:牧云通门猜你喜欢的书
女郎她死了
卢克医生是镇上的老医生,他的老朋友阿菜克和妻子丽塔彼此相爱,住在悬崖顶端的建筑中长达八年。然而最近这段日子里,丽塔认识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巴里,经常把他带回家中。某个周末的晚上,卢克医生来到阿莱克家里做客,大家一同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场休息时,丽塔去了厨房,巴里跟着进去,然后谁都没有出来。卢克医生觉得奇怪,便前去厨房查看,只见厨房里杳无人影,唯有后门洞开,一条通向“情人崖”的小路上,清晰印着两行足迹。足迹显然是一对男女——他们走至崖边,殉情自杀!根据警方的事后调查。足迹确实不是伪造,肯定是有一对男女走向悬崖,而且没有返回。但问题是:悬崖下面,并没有发现尸体!两天之后,几英里远的海滩上,发现了丽塔和巴里的尸体,其死因并非溺毙,而是近距离的枪击。几乎同一时间,行凶的手枪被发现了,这是一把回火的枪,而两位死者的手上却并无被回火灼伤的痕迹,所以他们肯定不是自杀。
书法指南
1948年初版,《书法指南》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书。是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俞剑华惟一的书法论著。后世学者评价此书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书法指南之类的普及读物,可谓多矣!而由一位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写就的这种入门小书,却是难得。后世学者评价这本《书法指南》:这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可惜这样的大家小书,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古代汉语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注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以及近义词的辨析。文选部分除注释词义外,还随文注释了一些语法现象。通论包括字典、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释和句读、文体特点和古代汉语常识等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基本知识。本书总结了各高校古汉语教学经验,创造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后来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正是沿袭了这种编排体例。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教材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是科学的,效果是良好的。三结合的体例非常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古代典范作品的讲授和阅读,给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以通论和常用词分析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古汉语必备的知识。另外本书的“通论”和“常用词”非常丰富,资料价值也很大。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明袾宏发隐并序,卷一末附半月诵戒仪式。全称《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简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律学著述。明万历十五年(1587)袾宏撰。系隋智顗述、灌顶记《菩萨戒义疏》的注释书。本书在各段经文前配有科文,疏文及发隐文则随各段经文而出。层次清晰,便于阅读。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大藏一览
凡十卷,别有目录一卷。明代陈实撰。集录大藏经及其论释等之要义及重要文句而成。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法宝总目录第三册)。全书计有一一八一则,分八门六十品,每一门之首,皆以二文句标示要旨。就其形式、内容而言,实为当代之佛教概论。八门六十品如下:第一门,标题为‘首标大觉先容,俯为众生作则’,有八品十三则。第二门,标题为‘辨教门究竟,庶使学者知归’,有六品二十则。第三门,标题为‘果于此道可入,岂离自己本来’,有三品六十三则。第四门,标题为‘良由善恶二途,故使升沈六道’,有十六品四一九则。第五门,标题为‘天堂延以少欢,地狱待其剧苦’,有八品九十七则。第六门,标题为‘欲超三界轮回,是假三乘修证’,有六品一五三则。第七门,标题为‘功成果登正觉,相好妙用神通’,有四品四十八则。第八门,标题为‘四十九年苦口,末后一切收功’,有九品三五九则。又于各品之中,复分若干节,各节之初,均以七言二句之偈示其梗概,并列记经中重要文句,其终则注明所录经论之出处,如大藏经卷次、函次。撰者所用之大藏经为北宋东禅等觉院板大藏经。
宏智禅师广录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时二大甘露门。鼓吹默照禅。默照禅之要旨于卷八处处可见,而非大慧宗杲所谓之枯木寒灰禅或默默冷坐禅。本书即集录其于浙江明州天童山景德禅寺上堂之语录而成。九卷之中包括上堂、颂古、拈古、小参、法语、真赞、偈颂等。卷一及卷五,收录有关于云门、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五家宗风之语。又卷五之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小参,又称天童小参录、宏智古佛小参录,有别行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