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生无生论

作者:传灯
净土生无生论

全一卷。明代传灯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阐明净土之生、无生。总分十门:一真法界门、身土缘起门、心土相即门、生佛不二门、法界为念门、境观相吞门、三观法尔门、感应任运门、彼此恒一门、现未互在门。本书与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合成净土三论。注疏有明代正寂之净土生无生论注、明代受教之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达默之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猜你喜欢的书

龟巢稿

龟巢稿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三A党

三A党

《李飞探案集》系列,短篇侦探小说,陆澹安著,1927年1-3月,连载于《红玫瑰》第三卷第五期至第八期

山神庙裴度还带

山神庙裴度还带

简名《裴度还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演述唐代宰相裴度的故事 结构:此剧在情节结构上主要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裴度个人的遭遇,这是主线。一条是韩琼英一家的遭遇,这是副线。这两条线被一条玉带连系在一起。韩琼英一家三口的性命系于一条玉带,玉带被裴度所拾,从而使四条人命系于一条玉带之上。裴度如果贪财不还玉带,四命皆亡,裴度还了玉带,四命皆存,这是对裴度品德的大考验。裴度毕竟是一个有古朴之风的君子,他在别人眇视他时“胸次高傲”,蔑视世情;拾到玉带时,惊恐万状,夜不能寐,手捧达旦,归还原主。韩琼英一家得救了,裴度个人命运也因其不欺心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十叶野闻

十叶野闻

近代文言笔记集。许指严著。 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7月铅印本,平装2册。卷首有1917年作者《序》。全书收录43篇。作者许指严之祖父在清末曾充官幕,熟悉朝廷及官场掌故,作者幼时听之甚多;作者又嗜史书,民初更游京师两载,益增其闻见。因而曾著多种清代及民初的笔记小说。《十叶野闻》多记清代宫廷秘闻,兼及官场掌故。所记虽有一定历史根据,但多得之于传闻,不免夸张、渲染,与事实走样,因而实属小说家言。全书着重揭露了清代宫廷的争权夺利,太监的恃宠跋扈,官场的黑暗腐败,可与晚清谴责小说互为补充。如《和坤轶事》写和珅的专权纳贿,《垂帘波影录》写慈禧消灭异己、独霸朝政,《崔李两总管》写李莲英等太监的作恶多端等,均大体符合历史真实而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一卷,唐伽梵达摩译,略云千手观音合药经,或云千手观音治病合药经,尾题治作疗。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分十四犍度,即: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经犍度、更乐犍度、结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见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其中,前十三犍度随处揭举摄颂,以概括其说。道安于卷首之序中谓本论博涉十法,所指或即心、三昧、天、四大、更乐、结使、行、智、见、根等十犍度,此等分类与阿毗达磨发智论之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犍度、及杂阿毗昙心论之界、行、业、使、贤圣、智、定、修多罗、杂、择、论等十一品,均颇为相类。其中,发智论之杂犍度可谓相当于本论之聚犍度,其余七犍度则相当于本论三昧犍度以下之各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行、使、智、定四品相当于本论行、结使、智、三昧等四犍度,贤圣品、杂品、修多罗品、择品、论品等,则分别相当于本论之见、聚、契经、一切有、偈等诸犍度。故本论可能系于发智论八犍度之外,另加心等六犍度而成十四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十一品亦可能系删除本论之心犍度等,再加整理而成者。依近代学者之说,本论作者婆须蜜与婆沙会四大论师中之世友可能为同一人,又谓本论应为婆须蜜之弟子或后人所撰集成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