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钞
作者:贞庆
《心要钞》由日本镰仓时代的律宗高僧贞庆(1155 - 1213)所撰,全一卷,是一部对佛教修行要义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刻阐释的著作 。贞庆初为法相宗僧,深受显真与源信 “大原谈义” 影响,后皈依净土教,其深厚的佛学素养与多元的宗派经历,为《心要钞》赋予了丰富内涵。 书中依八门展开论述,各有三义,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佛教修行核心。开篇的菩提心门,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方面,阐释菩提心本质,强调其为圣教根本。自觉旨在令修行者洞察自身佛性,从凡夫的懵懂中觉醒;觉他则要求修行者超脱二乘自度的局限,以大悲心引导众生;觉行圆满指向诸佛世尊因满果圆的境界,彰显菩提心引领众生趋向究竟解脱的殊胜意义。 随后的二利门、三学门等,分别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戒定慧三学的实践等进行阐述,为修行者构建起全面且清晰的修行路径。二利门提醒修行者在洞悉生死苦患后,积极追求自他利乐,避免末世修行中常见的大悲缺失;三学门则指明戒定慧是通向正道、脱离苦海的通衢要津,三世诸佛皆依此修行成就。
贞庆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简称《雷霆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上天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传授,主要论述神霄雷法。内称:神霄玉清真王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该神统领元象,主握阴阳,滨屋九霄三十六天雷霆之政。雷霆者,乃天地之枢机,能赏善罚恶,司生司杀。「上自皇天,下自地帝,非雷霆无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荣枯,非雷霆无以主其政。」故下界安国抚民,消灾求福等事,皆隶属雷霆之政。经文详述上天九霄府之宫室建制,官僚机构,及其下属诸雷神之姓名和职司等。卷末载「九霄卡清太梵紫微仙都符」九枚,并有咒颂。谓诵经念咒可得超度,不入地狱。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要务全其本,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慎终如始。本书所录起自谏诏免租赋又令输纳,终太宗临朝诏群臣,共计130条,基本概括了魏徵的谏诤事迹和政治思想。为研究唐初政治、唐太宗及魏徵的重要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魏徵之事,多以该书为依据。其不采摘者,亦足以与正史相参证。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明正德二年 (1507) 曾大有刻本 (现存北图)。此外有《四库全书》本、《闾丘辩囿》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清人王先恭为本书作校注,又有 《王益吾所刻书》本。
华学科学与哲学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提出华学一词,将中国文明上升到与科学、哲学这两大世界学科并立的高度。其中见解深得唐君毅、卜少夫等人推崇。
尚书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尚书》研究著作;是书仅就《尚书》部分词、句诠释,非全解经文,取名《稗疏》,犹谓小注、浅注。稗,稻田杂草,其实细小,又非谷物,故以稗形容卑微。有“不贤识小”之意,谦词。又《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在梯稗。”’意谓道无所不在,甚至细之物中亦有道。“稗疏”似含有所疏解的至微处亦有道之所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编诠释经文亦多出新意,其间有失之太凿者……则大抵词有根据,不同游谈,虽醇疵互见,而可取者较多矣。”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十卷,宋守伦注并序,明法济参订,圣行刻经序(法济之师),内题科注妙法莲华经。
小史
亦译《小王统史》。斯里兰卡王朝和佛教编年史,《大史》的续编。僧伽罗学者原将《大史》和《小史》合编,统称《大史》。德国威廉·盖格(WilhelmGeiger,1856—1943)将其分为《大史》和《小史》。《大史》包括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第五十偈。《小史》包括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一偈至第一百零一章。记述公元4—18世纪斯里兰卡王朝兴衰和佛教发展以及英国入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