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庆

贞庆
  • 姓名:贞庆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京都人
  • 出生日期:1155.6.22
  • 逝世日期:1213.2.24
  • 民族族群:

贞庆(1155.6.22-1213.2.24),日本镰仓初期法相宗的学僧。号为解脱房,京都人,又称侍从公。起草《兴福寺奏状》,谴责法然(源空)专修念佛而闻名。在平治之乱(1159)中被杀的后白河上皇近臣藤原通宪(信西)的孙子贞宪之子。叔父有安居院澄宪、兴福寺别当觉宪、高野山明遍、东大寺别当·醍醐座主胜贤。应保2年(1162)8岁南都下向,永万1年(1165)11岁剃发。承安2年(1172)醍醐寺实运接受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养和2年(1182)唯识义卷一奥书上与兴福寺沙门释贞庆签名。同年担任兴福寺维摩会的研学竖义。文治2年(1186)起作为维摩会、季御诵经、最胜讲、法胜寺和法成寺的法华八讲等讲师、论义活跃,受到九条兼实等人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早在研学竖义之年的元旦,为了笠置寺(京都府相乐郡)申请了大般若经书写,第二年在该寺的弥勒磨崖佛前与劝进沙门信长合作举行了斋会。之后,为笠置寺兴隆的劝进沙门们写了很多劝进信,在大般若经完成的第二年建久4年(1193)建立了缴纳经典的般若台六角堂的同时隐居在该寺。笠置山在平安后期末法思想的扩展中成为弥勒信仰的圣地,镰仓初期与大峰山、葛城山相结合,成为修验活动的场所。贞庆虽然是学僧,但很早就在这样的地方设定了信仰生活的场所,可以说是与之后的隐居有关。这个笠置时代是以更自由的立场活动的,在此期间,法然的专修念佛扩大,与旧佛教的对立加深中,元久2年(1205)起草了《兴福寺奏状》,在没有朝廷的许可的情况下,以“立新宗的错误”“妨碍万善的错误”等为批判内容,请求专修念佛的禁止。晚年希望观音前往补陀落净土,承元2年(1208)移居观音灵场海住山寺(京都府相乐郡加茂町)。59岁就去世了。谥号解脱上人。有《唯识论同学鈔》、《心要鈔》、《愚迷发心集》等著作。

贞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湛然居士集

湛然居士集

元代诗文别集。14卷。耶律楚材撰。《四库全书》曾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录有《湛然居士集》35卷,但这种35卷本今未见。现存《湛然居士集》都是14卷本。本集卷首有元太宗六年(1234)行秀(万松老人)序,元太宗五年王邻序,太宗五年孟攀鳞序。集中诗文没有按体裁类编,主要收入的是诗,卷8、卷13、卷14中杂有少量的文章。卷末有元太宗五年李微后序。据各序,可知《湛然居士集》最初编成于元太宗窝阔台五年,共收入诗文500余篇,编为9卷,是由当时的中书省都事宗仲亨辑录的,此9卷就是14卷本中的前9卷。后5卷是此后补入的,所收的诗文是写于公元1233—1236年之间。写于太宗八年(1236)以后的作品今已不存。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谢方点校的《湛然居士集》,这个点校本据《四部丛刊》影印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渐西村舍刊本参校,并附有王国维所撰《耶律楚材年谱》等传记资料,是目前比较完备的本子。

读书后

读书后

明王世贞(1526—1590)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是书原为四卷,乃其侄王士騄校订。《四部稿》及《续稿》中均未载。后吴江许恭又采录《四部稿》中题跋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遂并为八卷。卷首有陈继儒序,卷末有徐亮、王士騄跋。陈序比之为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有明启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近代欧洲外交史

近代欧洲外交史

叙述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国际外交关系,对不同时期外交关系形成的原因、事件及结果等做了深刻分析。共分四个部分:正统主义时代、民族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国际主义时代。结构清晰,资料翔实,具可读性,是研究欧洲外交关系及有关国际法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安居金镜

安居金镜

清周南、吕临等合辑。这是一部介绍居家宅地风水形势的典籍,全书共八卷:相宅全书、黄帝授、搜源鉴、八卦九宫探原穷本论、天机相宅秘奥、相宅形图说、阳宅本旨、阳宅真诀。此为寿南堂藏板,清乾隆45年刊本,书名页右下角有书价「木记」。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原本为《廿一史弹词》,乃明朝人杨慎所作,经后人续作说明朝、说清朝等,乃称二十五史弹词。全书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共分十二卷,析爲十二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绦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词调及诗数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攒十字的诗句,每段末了则以一诗一词作结。该书文辞悲壮淋漓,游戏笔墨,上自盘古开闢,下至宣统逊位,使历朝之正闰统系与递嬗消长,一气贯通。谱兴亡,寓褒贬,歌咏慷慨,提纲挈领,蕴含深刻的宇宙人生妙理。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依于天台学者的一向所说,三谛是根据龙树的中观论,他们认为最有力的明文,就是中论四谛品的“因缘所生法”一颂。三观是根据龙树的大智度论,他们常常引用智论“三智一心中得”的一句话,以证成他的所说有据。可是这两个教证,是非常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