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牢地天仪轨

作者:善无畏
坚牢地天仪轨

全一卷。又作地天仪轨。唐代善无畏译于开元五年至二十三年( 717~734)。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礼拜恭敬供养坚牢地天及功德天,并诵其真言,结其根本身印者,能增益寿命,精进勤行,得大辩才、大智慧,及无量福德,并圆满诸事业。又列示其他种种能获得福报之作法。本仪轨虽将坚牢地天与功德天并举,然主要在述说坚牢地天利益人天之事。

猜你喜欢的书

从德黑兰到罗马

从德黑兰到罗马

英国前首相全景式历史巨著, 解密二战鲜为人知的内幕,洞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的最终战略。从德黑兰到罗马,各盟国首脑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会晤,推动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大致确定了战后世界版图的划分。与此同时,在南斯拉夫、希腊及缅甸等地,战争仍然在艰难地继续,然而,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天际。

羯鼓录

羯鼓录

唐南卓撰。一卷。卓字昭嗣。进士出身。初授拾遗,大中时任黔南经略使。是编分前后二条,前录叙述羯鼓源流、形状,开元天宝时羯鼓五事, 广德时一事。成书于大中二年(848)。后录载崔铉说宋璟知音事,并载诸宫曲名、佛曲、食曲等调名,共一百二十八曲名。全篇约三千字。成书于大中四年。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版本较多,主要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说郛》 (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说》、《四库全书》、《唐人说荟》、《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太清神鉴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异。作者“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遍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所谓“太清神鉴”,乃“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之意,故以为书名。卷一为说歌、相法妙诀、神秘论、成和子统论。卷二为杂说上下篇、金书宝印上下篇、面部一百二十位、二仪相应、五岳、四渎、五官、六府、五行所生、五脏所出、五表所属之方、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四学堂位、三辅学堂。卷三为心术论、论德、死生论、论神、论气、论色、论气色定生死诀。卷四为形类,论形神。卷五论骨肉,分为论额部、论头部、论面部、论眉部、论眼部,论腰、论背、论腹、论脐、论四肢、论手、论足等。卷六首为黑痣部,次分各种相格,分论男女之相。此书纲目分明、结构清楚。先总论,后分论,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书中有论有歌,便于理解掌握。此书在我国相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可为研究相学思想提供参考。有清《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

古剧脚色考

古剧脚色考

戏曲论著。王国维著。成书于1911年。全文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对唐宋以来戏剧脚色的渊源及其特性加以考述。如宋金杂剧中的净、末尼、引戏、旦等四种脚色的起源和演变,元杂剧中由末、旦两种脚色派生出来的一些次要脚色的起源和性质。后一部分是论,即《馀说》,共四节。《馀说一》论述自唐宋至明清脚色之性质经历了自地位而品性、自品性而气质的三大变化。在唐代,脚色仅表其人社会地位而已,宋代脚色亦表所演之人之地位、职业者为多。元明始以品性定脚色,脚色之分,有表示善恶之意;如一剧之主角末、旦或生、旦多美鲜恶,下流之归,悉在净丑。至清代又有以气质定脚色,如孔尚任《桃花扇》以气质之阴阳刚柔定脚色,而这一变化更有利于刻画人物。《馀说二》和《馀说三》分别指出戏曲面具、涂面与唐宋以前的民间伎艺的渊源关系。《馀说四》是对男女合演问题的考述,隋唐前歌舞表演男女合演;至隋唐歌舞渐变为戏剧后,男女不相杂;元杂剧中男可装旦、女可为末,也不容合演。该书收入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

般若心经如是经义,一卷,清行敏述。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三卷,佚名,内题慈悲地藏忏法,末卷尾题南无地藏忏法,又云地藏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