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浅释
作者:宣化上人
《药性赋浅释》是佛教高僧宣化上人于 1975 年在美国金山禅寺讲解《药性赋》的精华集结。他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打破传统医学典籍的晦涩壁垒,让专业知识走入大众视野。书中,宣化上人将《药性赋》中按寒、热、温、平分类的 248 种常用中药,结合生动故事、生活实例与自身经历进行讲解。如解读寒性药时,不仅阐释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的药理,还会融入佛法智慧,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健康与生命的关系。这种独特方式,既帮助读者理解中药的性味、功效与主治病症,又给予心灵启示。此书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既为中医初学者提供了入门捷径,助其快速掌握中药基础,也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同时,宣化上人在讲解中自然融入的佛法理念,促进了中医文化与佛学智慧的交融,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现出跨领域的独特价值。无论是想学习中医知识,还是追求身心感悟,《药性赋浅释》都值得一读。
宣化上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梁文纪
十四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与诸王同列,有伤次序;《侯景矫诏》入于简文帝文内,亦非事实。他若梁武帝《请谥答诏》,不著其人,是为疏漏。《江淹集》纵然撰于齐、梁两世,也只能分而注之,然全入此编,亦未免自乱其例。梁代沿永明旧制,竞事浮华,但古文至梁而绝,骈体乃以梁为盛,则梁代诸家于文学史亦有一席之地。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北宋末正一天师张继先撰述,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张继先诗文集,收录文章九篇,诗词歌颂二百余首。诗文内容大多为论述修道理论和修炼方法。卷一收录〈心说〉、〈开坛法语〉、〈答林灵素书〉等九篇散文。其〈心说〉一文论修心之法,宣称:「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替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又谓人若能正念静心,守一虚无,即可超尘绝俗;若一念萌动,即坠入轮回之苦。卷二至卷七皆为诗词歌颂。其中有《大道歌》,为张继先进呈宋徽宗之作,歌咏驭神住气为修道之要。又有金丹诗四十八首,皆述内丹法。
鲁府禁方
成书于1594年。又名《鲁府秘方》。明代龚廷贤编,世界书局印行。该书是一部方书,约67 000字,共4卷。因以鲁王府所藏秘方为主,并由鲁王府刊行,故名。卷1分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2分臌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3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4分痈疽、疔疮、急救等26类。各科病证共计116类。书中涉及药物的炮制方法较多,如浸润药材有酒浸、童便浸、米泔浸、乳浸等;炒制药材有酒炒、姜汁炒、醋炒、麸炒、蜜炒、米泔炒等;煨法有面包裹煨、麸包裹煨及火煨等。有些药物的炮制均有独特的制法。如法制陈皮:“广陈皮一斤,青盐、五味子、甘草各四两、山茱萸去核,乌梅去核各二两。将陈皮在温水浸一宿取出,将内白刮去晒干,将青盐等五味,置砂锅底,陈皮在上,水可满陈皮,用文武火烧干止用陈皮、任意嚼下。清气化痰。”又如大怀生地黄的炮制:用好酒拌炒,锅内蒸熟取出再用砂仁一两、茯苓二两,二味用绢袋包藏在地黄内,用酒浸平,慢火煮干,去砂茯不用,竹刀切碎晒干。另外,由于妇科、外科的需要,制炭的药物也不少见,如血余炭、大蓟炭、鹿角炭、乌梅炭、蒲黄炭、栀子炭、当归炭等。总之,该书不仅可供临症参考,而且对后世炮制方法和炮制原理的研究颇具实用性。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日月相通。若能拘守魂魄使不离形体,存思五脏及身中诸神,可以除病成仙。
大雅集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菩萨璎珞经
十四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现在报经。说种种大乘之法门。璎珞者,取菩萨以十德庄严其体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