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庵通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恶魔的交易
克劳斯·曼著。最初连吃顿好饭都要借钱的喜剧演员亨德里克,后来他不但在舞台上演戏,也在生活中演戏,他总在撒谎,然而他又从不撒谎,他的虚假就是他的真实。最后他又因“梅菲斯托”这个角色成功进入“上流社会”,同时也使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与恶魔签订了一份邪恶的协议。亨德里克也曾试图帮助他的朋友,或者将集中营里的艰辛告诉内阁总理,但他总是担心失去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世界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要发生也只有一次。然而现在,他手上已有了永远也洗刷不掉的污点......
上海三十年艳迹
原名《胡宝玉》,又名《三十年来上海北里怪历史》,署“老上海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上海乐群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八章,章下或分若干小节,末附二表:《上海洋场陈迹一览表》《上海已佚各报考》。汪庆祺(维甫)编《我佛山人笔记》卷四即为该书,但改题《上海三十年艳迹》,且取消按章节编排之体例,将正文及附录统编为二十五题,题目多用名妓姓名。据汪庆祺(维甫)《我佛山人笔记四种·序》称,包括《上海三十年艳迹》在内的四种笔记,“虽非(吴趼人)先生手编,然皆经先生斟酌改削者也”。可见吴趼人对于汪庆祺改《胡宝玉》为《上海三十年艳迹》,以及体例的变动、个别文字的修饰,是完全认可的。而且将两者比较,书名取《上海三十年艳迹》更为确切,编排也更为眉目清楚,文字也更为干净简洁。因此本全集即据《上海三十年艳迹》加以点校。但此次作了两点变动:其一,原《胡宝玉》第一章《发端》,实为该书序言,而汪庆祺予以删汰。此次将其录于书首,并改题《自序》。其二,《上海三十年艳迹》原第二十篇《花丛事物起原》,与第二十四篇《洋场陈迹一览表》同属一类,故将其后移。
韵语阳秋
诗话,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二十卷。南宋葛立方(?-1164)撰。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书前有作者自序,写于隆兴甲申(1164),书大约成于此时,为作者晚年归休吴兴时所作。此书为杂评宋代和宋代以前诗人作品的专著。在自序中说:“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说以示劝戒。”宋代诗话著作很多,此书采罗广博,卷数很多,是一部大型诗话,对唐宋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时有新意,保存了宋以前不少未传世之作,评论及史料皆可资借鉴。
日录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 调践履功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为笃实纯粹君 子。提出“心本大虚”的命题,主张以“明德”为本,通过 静中涵养功夫,克己复礼,收敛此心,以得本心。“人苟 得本心,随处可乐”,“真趣悠然”。今有清道光乙未 (1835)重刻本,附于《康斋集》。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一卷,唐义净译。摄略毗奈耶杂事之偈颂。
禅林宝训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备,乃寻之语录传记,加以重集,即现行之禅林宝训。本书之注释书有张文嘉校定之禅林宝训合注四卷、行盛着之禅林宝训拈颂一卷,智祥之禅林宝训笔说三卷等。此书古来即盛行于禅林,每被列为初学沙弥之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