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略述
作者:昙旷猜你喜欢的书
黄昏海的故事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去爱,去给予,就不要轻易地承诺。海枯石烂,不是随便唱唱的歌,而是将回响在你生命中每个黄昏里的潮汐声,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一个人得到真爱的机会,就只有这样一次而已……
重修凤山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规制、风土、田赋、典礼、学校、兵防、职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等十二类目。志前冠有凤山县全图。凡二十余万字。虽以康熙旧志为蓝本,但体例有别,内容更为翔实。征引文献,均注出处。尤于山川。详载方位道里,可补旧志缺略。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台湾文献丛刊》本和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扁鹊心书
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 (附 “神方” 1卷),据窦氏自序称,他初学医时曾博览方书,包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名家的著述,后遇“关中老医”,认为窦氏所学并非岐黄正派,经指点后,遂以《内经》为医学正传,后撰写此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上卷论经络、灸法等内容,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戒用寒凉之剂;卷中、卷下列述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疠风、水肿、消渴、厥证、黄疸、肠痈、肠痔、膏肓病等等
台湾诗钞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朱子学的
明邱濬编。其体例仿照《论语》, 多用“朱子曰”引出朱熹语录。书分上 下二卷,上卷又分下学、持敬、穷理、精 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 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 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 等十篇。上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事以 达理,首篇总论为学之道;第二篇、第 三篇论述用功之要;第四篇至第九篇 在于阐述学者由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 的不同方法与阶段;第十篇仿效《论 语》的《乡党》篇,列举朱熹的生平行 状。下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理而事。 全书归根于道统,道统篇记录了濂、 洛、关、闽之学的来龙去脉,如同《论 语》的《尧曰》篇。《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曾对该书“摹拟《论语》,使之貌似 圣人”仿照《论语》体例的作法有所讥 刺。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 书社1995年版)。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一卷,失译,日本净严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