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谈义

作者:运敞
大疏谈义

大疏谈义,10卷,日本运敞撰。《大日经疏》注释书,《大日经疏》全称《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亦称《大疏》、《本疏》。

运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贞白遗稿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原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约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此书为食疗保健著作,分〈食宜〉、〈月宜〉二篇。乃思仙与真人问答,论述饮食调养之法,大旨谓选择食物须应四时月令,以和五味,益五脏,治百病为主。〈食宜〉篇列举宜食之肉果谷菜诸类食物百余种,注明其性能及主治疾病。〈月宜〉篇依次列举四时十二月宜食之物。

裴铏传奇

裴铏传奇

原名《传奇》,唐裴铏撰。铏生平不见史载,据《全唐文》和《唐诗纪事》等,知其咸通八年(867)为静海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衔,乾符五年(878)为成都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衔。书中除《王居贞》篇外,各篇皆系以历史年代,其中最晚的《陶尹二君》和《宁茵》二篇系宣宗大中年间事;又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以其为温卷之作,据此今人周楞伽认为成书于咸通末年,“至迟不出乾符初”作者显达之时(见《裴铏传奇·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书中多记神仙怪异之事,尤以豪侠故事最为著名,如《昆仑奴》篇为世代传诵。书中人仙、人鬼的恋爱故事如《裴航》篇也别具一格,极具浪漫色彩。全书内容虚实相结合,情节生动,构思精巧,叙事委婉;文中多用诗歌、骈句,故文笔华丽典雅,代表了唐代传奇小说的主要特点和最高成就,堪称唐代小说之经典。书名《传奇》也因此成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命名依据,并为中国文学中“传奇性”一词的引申来源。书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戏曲、小说题材的渊薮。本书版本,《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为六卷,并云:“《唐志》三卷,今六卷,皆后人以其卷帙多而分之也。”明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收录本书三卷本,但至高儒《百川书志》录为一卷,云只二十二事,则已为残本。二本今已不存。赖《太平广记》、《岁时广记》、《类说》等多有征引,今人周楞伽据此辑成《裴铏传奇》,共三十一篇。今以《太平广记》、《岁时广记》为底本,校以《类说》,并参考了周辑本的辑校成果。另《绀珠集》本所收《金钗玉龟》和《红拂妓》二篇为周辑本漏载,今据《四库全书》本补入。凡底本有误者,皆据校本改正,不出校记。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作者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

现代中篇小说。老舍著。初载1937年7月《文学》第9卷第1期,初收1939上海杂志公司年8月版中篇小说集《火车集》。上海惠群出版社1947年1月出版单行本。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城市底层人物一生的辛酸经历。“我”做过裱糊匠,因为老婆同人私奔,“没脸再上街口去等生意”,改而做了被人戏称为“马路行走”、“避风阁大学士”的三等巡警。“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谨小慎微,生怕丢了差使。但后来还是丢掉了,罪过是“年老与过于办事认真”。这以后,“我”又做过煤矿“卫生处主任”、矿村“警察所所长”,当过“盐务缉私队”的兵,在为人处世上,也开始信奉“别再为良心而坏了事;良心在这年月并不值钱”。尽管这样,还是难得混上较为安逸的日子。最后,儿子猝死,孙子年幼,“我”也年过半百,连一个“三等警”也干不了,只好忍着饥寒去做搬运工或泥水匠、小工等,以勉强糊口度日。围绕“我”的活动,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图景,反映出旧中国复杂的社会关系,从一个最平凡、最常见的生活领域,提出了千百万城市贫苦人们的命运问题。

智覃正禅师语录

智覃正禅师语录

1卷,清最正说,尚能,尚莹等编,末附助缘耆德。上堂小参示众法语像赞拈古偈颂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