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茶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谱录类存目》著录此书,《提要》对此书内容作如下评价:“是编杂录南北朝到宋金茶事,不及采造煎试之法,但摭诗句故实。然疏漏特甚,舛误亦多。其曰茶董者,以《世说》记干宝为鬼之董狐,袭其文也。前有陈继儒序,卷首又题继儒补。其气类如是,则其书不足诘矣。”此书有明刊本,旧藏(丁丙)八千卷楼,今藏南京图书馆。前有冯时可、陈继儒二序,董其昌题词及夏树芳自序,似为原刊本。《四库总目》著录之本也许是《茶董》和陈继儒《茶董补》的合刻本。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唐代庐山道士李玄真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本篇内载九组神符,后附译注,解说符文读音含义,便于读者研究符箓文字。第十组神符,仅有译解而无符文。又有十九符,仅存符名,既无符文。亦无译解。
海滨大事记
本书为一集刊,所收文献有晚近闽侯林绳武(惺甫)撰《海滨大事记》、清邵阳魏源,(默深)撰《国初东南靖海记》、柳州杨廷理(双梧)撰《东瀛纪事》、阳和赵翼(耘松)撰《平定台湾述略》、又魏源撰《嘉庆东南靖海记》及《续修庐州府志》载《援台记略》六种。 困系集刊,即以首篇为书名。 林撰《海滨大事记》,包括五篇始末记:一为《福州倭患始末纪》、二为《闽海海寇始末记》、三为《监国鲁王入闽始末记》、四为《郑成功攻福州始末记》、五为《法人侵闽始末记》。 魏撰《国初东南靖海记》,记清廷与闽海郑氏纷争事; 《嘉庆东南靖海记》,记清廷平定蔡牵事变。 按魏氏著有《圣武记》内载有关闽海郑氏与台湾史事者计有《国初东甫靖海记》、《康熙戡定台湾记》、《康熙重定台湾记》、《乾隆三定台湾记》及《嘉庆东南靖海记》五文; 余三文; 已另见第一七种治台必告录所收。 杨撰《东瀛纪事》,记清乾隆间林爽文事变始末。 按杨氏于51年8月,任台湾海防同知。 是年冬十一月林爽文起事,知府孙景燧遇害,遂摄府篆; 翌年八月,陞知府。 《林变》事,乃为其亲身所历。 赵撰平定至台湾述略,亦记林变事。 赵氏著有《皇朝武功纪盛》,其《自序》有云,『台湾之役,臣又为督臣李侍尧延入幕府,首尾一年,始终其事』。 此文乃赵氏在闽督幕中所记,为《纪盛》诸篇之一。 至《续修庐州府志》所载《援台纪略》一文,系纪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时沈葆桢奉命援台及其后《抚番》事。
天台治略
清戴兆佳著,10卷,清康熙末年刊印。本书辑著者于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任浙江天台县知县时治理全县政务所作之公移、谳语、条教等各类公牍,以阐明“以廉正己,以勤涖事,以严毅约束胥吏,以慈爱拊循百姓……推此以往虽宰天下不难”之理。全书按体裁分为详文、谳语、告示、启、杂著、呈批等六部分,事涉广泛,其中谳语中尤以有关契约、田产、风化事为多,如有佃卖主田等事、异姓乱宗等事、背据占掠等事、契外占吞等事、逆祖坑叔等事等目,告示中以钱粮、租赁事为多,如有严禁奸棍违禁焚烧低假潮银、严禁市侩行使低假饼银事等目,各文稿中还含有大量刑事、民事、吏治等方面的案件,如有杀命陷命等事、借命抄抢事、活夺人妻事、号典弟命事、请严亏空之法、严交代之察核等事等多目。全书内容丰富,各类文稿约有三百余篇,各篇中亦多有分析论理之言,对了解当时当地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春秋权衡
十七卷。刘敞撰。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而这些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舛,往往而迷。这一新的解释给清儒以很大的启迪,顾栋高、赵翼等人正是受此启发而对《春秋》经传日月不同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刘氏此说亦为现代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书虽旨在批评三传及其注,但能依经立义,与孙复等人以意为断盖不相同,颇得“征实”之誉。清纳兰性德《序》云:“今观《权衡》之作,折衷三家,旁引曲证,以析经义。真有权之无失轻重,衡之得其平者。”而刘氏本人对此书亦自视甚高。其《自序》称:“《权衡》始出,未有读者。”又云:“非达学与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后叶梦得作《石林春秋传》,对义疏多所排斥,尤其诋毁孙复《尊王发微》,批评其“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但叶氏对刘敞却特别推崇。此书与其《春秋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于宋哲宗元祐时被旨刊行。现存宋刻本、康熙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同治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日本贤敞与后记合序,又云因明论纪衡。简称《前记》。汉传因明著作。在日僧贤敞所作的序中,认为慧沼“虽撰述綦、断,究畅八门要旨”,但“未令于疏文分释,繇旃学者,虚功难以成业者乎,爰濮阳其门人也,覃思研精而考前哲,宗统噩而以彰灼,前后二记重披二因,玄猷妙晓,自他两益。”该著对《大疏》的诠解十分仔细,如对“五明”的提法、“从本为论”问题、八能立过失分类都有专述,特别对因明的论辩学体系,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作了系统介绍。对《正理门论》的本颂也有专解。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