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作者:智旭猜你喜欢的书
漕运通志
明杨宏撰。十卷。作者在旧《漕运志》基础上,采摭群书,聘请学者谢纯,考证古今沿革,而成是书,包括漕渠、漕职、漕卒、漕船、漕仓、漕数以及漕例略、漕议略、漕文略。记明代漕运事较详。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经名: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据称系谷希子传。书诵读《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不署撰者。经中称与《隐地八术》名同事异,又名 《太素三 元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道藏》中有《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 术经》和《上清曲素诀辞箓》,皆为六朝古上清经。该经述诵《曲 素诀辞》之法,盖亦为六朝古上清经。主要内容为上品、中品交 替各七章,无下品,并有《太素金真消魔内真咒》。劝人诵咒。
证治要诀
综合性医书。又名《秘传证治要诀》。十二卷。明 ·戴元礼撰。作者以朱丹溪学说为本,集《内经》、《难经》直至宋元的医学文献并诸家学术经验,参以个人的心得见解,论述多种内科杂病兼及疮疡、妇科、五官科等常见病证的证治。全书分十二门,分别为: 诸中、诸伤、诸气、诸血、诸痛、诸嗽、寒热、大小腑、虚损、拾遗、疮毒、妇人。每门之下,又分诸证。每证先述病因,再论病源。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折)
《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题目中“月夜”或作“月下”。《九宫正始》引题为《苏小卿》,或题《双渐》,均注为“元传奇”。按双渐实有其人,《万姓统谱》云:“渐,庐江人,庆历进士。”说唱、戏剧或由此加以衍化而成。宋金诸宫调有《双渐豫章城》。《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中有白秀英说唱《豫章城双渐赶苏卿》。金院本有《调双渐》(见《辍耕录》)。剧本作者不详。故事可参见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叙娼女苏小卿,与风流才子双渐交好。其母定计,将小卿卖与茶商。小卿嫁后,渴念双渐,月明之夜坐茶船弹琵琶诉怨,泊金山题诗于壁寄情。后双渐成名,见壁诗,经官论之,复为夫妇。剧本佚,《宋元戏文辑佚》存佚曲十支。元杂剧有王实甫《苏小卿月夜泛茶船》、纪君祥《信安王断复贩茶船》、庾天锡《苏小卿丽春园》、《赶苏卿》,俱见《录鬼簿》。传奇有明无名氏(或谓马守真)《三生记》、无名氏《茶船记》,俱见《远山堂曲品》;《千里舟》,见《曲海总目提要》。
俱舍论实义疏
佛典注疏。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十大论师之一安慧撰。译者不详。从译文风格及引文考释,当译于七世纪后。原著卷数不详。敦煌本标题下称梵本有二万八千颂。现存敦煌遗书三号;P.3196,系前五卷之节抄。此件先解释《俱舍论本颂》之归敬序,然后解说《分别界品》(共四十四颂)中的十四颂及二个半颂,《分别根品》(共七十四颂)中的八颂(有数颂仅列颂文,未作解说),最后论述佛教的人寿论。北新1440,首残尾存,约长十余米,是敦煌遗书中少见的大卷子。北图另藏残片一件(尚未编号),恰为北新1440所残缺的首部。两号缀接,丝毫不差。有首尾题,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从卷三的篇幅看,梵本二万八千颂释文的说法可信。北新1440尾有题记:“释门法律法严奉写记。”本疏释文主要依据《俱舍论》、《顺正理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等,基本符合说一切有部的思想。有藏译本,篇幅亦与“二万八千颂”大体相当。另有回鹘文残片存世。历代经录均无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未收录,仅在日本《奈良朝现在一切经疏目录》中有记载,证明曾传入日本。后日本《大正藏》第二十九卷根据P.3196录文收入。
太虚大师全书
太虚著。六十四册,计七百余万字。1947年太虚逝世后,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成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由印顺法师负责,历时一年编纂完成。初以分编出版,1954年在香港完整出版。现行本为台湾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本。全书分四藏二十编。其中“法藏”七编: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制藏”三编:律释、制议、学行。“论藏”四编:宗依论、宗体论、宗用论、支论。“杂藏”六编:时论、书评、酬对、讲演、文丛、诗存。末附印顺编《太虚大师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