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语心经

作者:白隐慧鹤
毒语心经

毒语心经,又称毒语注心经。日本白隐慧鹤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仅短短二百六十字,然实为诸佛之心要、般若之钤键。历来注疏解读不下数十百种,但多就名相上进行诠释,从教理上进行论述,宗门中人虽也时常拈提其中一二语句作为话头参究,但少有作全篇之提唱。日本江户时代临济宗禅僧、中兴临济宗之一代大师白隐慧鹤(Hakuin Ekaku,1685-1768或1686-1769),被誉为“五百年间出的大德”,从正受老人处发明心要,终至大彻大悟之境界,据说今日日本临济宗僧人经常参究的“只手之声”的公案即缘起于白隐,禅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出自于白隐禅师。白隐禅师不但彻法源底,提唱禅道,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极深造诣。其所著《语录》、《槐安国语》等,则皆精光锐利,禅机深湛,脱然于文字之外。

章节列表

升序↑

白隐慧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上帝的孤独者

上帝的孤独者

故乡、大地,明亮的阳光,宁静的小镇,惨烈的战役,热闹的马戏团,孤独的孩子,坠入回忆的母亲,时间和城市古老的神秘……翻开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仿佛走进了时光机,瞬间返回了童年与故土。那已经失去的,美好世界的记忆,在托马斯笔下以某种方式娓娓道来,舒缓平静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瑰丽多姿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托马斯·沃尔夫大部分中短篇小说,内容广阔,风格细腻清新,详尽、生动地描绘了荒原深处人们的历史和生活,以及游子还乡的炽热情感。托马斯·沃尔夫的语言透出一种天真和朝气,时而像抒情的小诗,时而像疯狂的呓语。他的短篇小说仍然保留了独一无二的写作手法。编辑阿斯维尔曾说过:“世上再没有谁会像他那样写作了,他的写作手法几乎完全包含了他的优势和劣势,包含了他在探究人性根源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描绘了美国真正的声、色、味、情,也透露出他对难以捉摸、神秘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百态的长久关注。”

茶谱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正一醮墓仪

正一醮墓仪

正一醮墓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山川土地神祇,以安亡人,求子孙昌福。

蜀山剑侠后传

蜀山剑侠后传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著。五集(初版本),总二〇回,二十五万字。上接《蜀山剑侠传》五〇集第四回。未完成。香港地区曾流传十集总四七回本,据黄汉立等人考证,后六集二七回实属未知名者伪作。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民国三十八年三月,第五集出版。西元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十卷本《蜀山剑侠传》,前九卷为本传五〇集,第十卷为《蜀山剑侠后传》一集至五集,并收入伪作六集。西元1995年11月,岳麓书社出版五卷本《蜀山剑侠传》,第五卷前半为本传四四集至五〇集,后半为《蜀山剑侠后传》一集至五集,并收入伪作六集。西元1998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四十六卷本《还珠楼主小说全集》,《蜀山剑侠后传》与《峨眉七矮》合订为第十一卷。西元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蜀山剑侠后传》与《峨眉七矮》合订本,全一卷。

楹联丛话全编

楹联丛话全编

《楹联丛话全编》是“联话”体的创始人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楹联丛话》十二卷、《楹联续话》四卷、《楹联三话》二卷,均为清梁 章钜编;《楹联四话》六卷,是梁章钜的第三子梁恭辰所编。第二部分,包括《巧对录》八卷,梁章钜编;《巧对续录》二卷,梁恭辰编。第三部分,包括梁章钜《归田琐记》第六卷中收入的《楹联剩话》,《浪迹丛谈》第七卷中收入的《巧对补录》。第四部分,包括梁章钜《浪迹丛书》并其“续谈”“三谈”中的散见联话材料。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二十卷、卷首一卷,清性权汇补并序,钱伊庵较订并序,谛闲编科并序及刊行题记,科文因与蒙润科略同不载。